•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一個餐飲老板“搶跑復工”的40天:別人拼慘,我拼樂觀

    一個餐飲老板“搶跑復工”的40天:別人拼慘,我拼樂觀
    王新磊
    內參深度
    2020-03-07
    6.5萬

         核心導讀 




    向來悲劇比喜劇更能打動人心。


    我看到一些文章,用“拼慘”、“犧牲”來激發共鳴,制造流量。


    甚至已經進入3月了,還有餐飲人在說“復工是找死,不復工是等死”。


    但是,我有一位朋友,在疫情發生的40天里,他在短暫擔心疫情之后,就快速樂觀起來,抱著“必須跑贏大盤”的心態,搶跑復工。


    而這種“搶跑”,并不是犧牲員工的安全,而是基于“大數據+一線策略”的支撐。



    總第 2301 
    餐飲老板內參 王新磊 | 文


    用數據決策

    “謝謝媽媽炸雞”的創始人何學峰是我在一線市場的觀察員,疫情之前就經常和我時時分享市場信息。這次疫情期間,我們更是保持著高頻互動。

    1月23日,武漢封城。

    第二天,疫情產生的緊張情緒就反饋到市場。

    學峰發來前線的情況,已經不樂觀了。像和府撈面這樣的人氣品牌,正常情況下,中午都要排長長的隊。但是這天中午,竟然一個人都沒有。

    人氣品牌尚且如此,何況其它品牌。

    像所有人一樣,何學峰也在擔心未來,“一個人都沒有,一個月后怎么辦?”


    而我拋給了一個問題:假如疫情持續2個月,怎么應對?

    1月24日下午3點,他回復了我。


    隨著疫情的發展,餐飲企業陸續關店。其間,也有提振信心的事情。

    先是從深圳開始,購物中心對商戶進行減免租金。后來的標志性動作是,萬達免收30多億租金,讓323家購物中心的商戶受益。

    但是,隨著“西貝撐不過三個月”的文章刷屏,讓大多數餐飲人陷入了悲觀之中。

    這個時候,網絡上充斥著大量悲情文章。而任何一個悲情的故事,都能制造巨大的流量。

    于是,有些人呼吁需要更多扶持政策,也有一些餐飲人不安心坐以待斃,準備放手一搏,逆勢復工。

    2月4日,正月十一這天,我問何學峰,有沒有準備復工?

    第二天中午,他回復了:做好最壞打算,樂觀積極等待春天來臨。


    之后的時間,雖然困在家里,大家已經云辦公多日。我陸續跟幾位餐飲人交換信息。

    在最后,大家都要彼此預測一下,疫情何時結束。

    當時,都是參照非典疫情為坐標,有的預測4月,有的預測5月,還有預測6月。其實,大家心里都沒有底。說是預測,其實拼的是心態。

    2月10日,何學峰給我分享了他在阿里的朋友用數學模型測算的疫情發展趨勢。

    2月18日,他們又發布了新的預測數據。


    這些預測數據跟實際的疫情數據,形成了互相的支持。

    預測數據越來越樂觀,現實的疫情信息也顯示,浙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2月10日,浙江“五色法”評估各地疫情風險,12個縣市區未發現疫情 。

    2月19日,浙江新增病例只有1例。


    跳出餐飲業來看,復工的信息更強烈。

    2月19日,全國除湖北以外的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續13天下降。

    微信朋友圈里,北上廣深已經開始堵車了。

    而杭州更是政府買單,包專列,向疫情平穩地區開專列組織企業員工返程復工。

    因此,何學峰決定復工。

    2月19日中午,何總給我發來一條信息,“我們已經恢復外賣,第一個目標留守員工全部正常上班。”


    在我們通電話時,何學峰多次重復一句話:信心比能力更重要。


    市場沒有想象的那么壞

    2月19日,謝謝媽媽炸雞恢復了外賣。

    第一天業績就相當不錯。門店4個人,賣了7600元。

    事實上,市場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壞。

    復工的其他品牌表現也都有亮點。

    據了解,金華一百的和府撈面外賣一天也賣了好幾千元。

    除了業績,消費形式也有變化。

    當時,大家都在強調“外賣”,而門店的實際情況卻是“客人自取比外賣多”。

    “目前杭州自取比外賣好,線上門店太多,僧多粥少,配送員跟不上。”

    何學峰從外賣的業績中,也強烈地感受到消費者對炸雞的需求過于旺盛。


    20日,謝謝媽媽炸雞拿出5家門店做測試。其中,最高做到一萬多的,少的也做到6000元。

    宏觀市場也表明,杭州復工,打開了需求的閘門。媒體報道,2月20日,杭州大廈恢復營業,5小時銷售額破1100萬。

    到了21日,謝謝媽媽炸雞21日上線了美團、餓了么外賣。

    何學峰說,“主推到店自取,這樣消費者提前下單,制作時間充足,避免門店擁擠。”

    • 2月22日,門店主推電話預約,門店自取。


    • 2月23日,浙江省十一家門店全部開放外賣業務。


    • 2月24日,所有門店加推半成品外賣。其中,部隊火鍋、辣炒雞、韓式炒年糕,都是爆品,已經在外賣中占據百分之十幾。


    • 2月28日,杭州四家門店審批通過,恢復堂食。


    • 3月4日,所有門店堂食恢復正常營業。新推出草莓季新品。



    到一線決策

    疫情40天來,何學峰經歷了擔憂、觀望,到積極尋找對策。這其間,當各種資訊在放大悲情、放大焦慮時,他傳遞給我的,都是“要樂觀”。

    昨天,何學峰跟我通了一個長電話。他在電話里分享了一些感觸,或者是感慨。

    疫情40天來,他感受最強烈的就是“要到一線決策”,“不要在辦公室里瞎想,要跟門店的員工商量對策。”

    “要快”:


    “既然國家都認可復工,為什么還猶豫呢。動作要快,哪些能開,哪些不能開,要做到最高的效率。決策效率第一;出品效率第一。”

    2月20日,謝謝媽媽炸雞拿出5家門店做測試。

    這5家門店,分布在杭州東西南北不同區域。其中,最高做到一萬多的,少的也做到6000元。 

    這是一個讓他比較興奮的結果。他說,市場沒有想像的那么壞。

    同時,在測試過程中,他跑到所有門店和店長、員工交流,溝通消費者需求,客群信息。他發現,疫情之下,有些方法是老板想不出來的,是辦公室里想不出來的。

    “有一家門店,開在社區周邊。因為社區封閉,我們是進不去的。而社區是有需求的,也有自己的微信群。我們的店長就想辦法,把業務擴展到了這個社區的微信群。”

    何學峰說,“疫情之下,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一線員工的智慧。”

    這個案例啟發之下,謝謝媽媽炸雞以門店為戰斗單位,通過折扣活動,已經鎖定了門店周邊的一批客戶群。有了這些客群做基礎,也及時掌握了新需求。

    比如,半成品。很多消費者就提出購買半成品,自己在家做。

    那兩天,謝謝媽媽炸雞的業務每天都在變化。從外賣到自提,再到半成品,都是根據市場需求的及時調整。


    “要樂觀”:


    “只有往前沖才有出路,守是守不住的。我們不能從過分的管松、過分的樂觀,轉到過分的謹慎。”

    何學峰說,他們從試營業到全面恢復堂食,天天都在調整。除了調整產品,還要調整人力。他們有的店,4個人,做到一萬。有的店,4個人,做得很少。就需要后勤支持,馬上調整。

    “現在是生存戰略,要搶到陣地。商場復工之后,員工和保安等,都是你的客戶。”

    事實上,其他強勢品牌也都已經在行動了。和府撈面、肯德基等,也都已經開業了。


    梳理何學峰的40天,讓我很感慨。

    過于關注市場的悲情故事時,也會讓我們失掉前進的勇氣。

    而謝謝媽媽炸雞,一個有十幾家門店的企業,反而用行動證明了:市場沒有想象的那么壞。
    48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