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3409 期
餐企老板內參 七飯 | 文
欠薪、裁員、閉店,
新中式烘焙“烏云密布”
臨近年關,虎頭局廣州分公司門口的討款海報被撕下,一切如常。
圖片來源:自媒體“大廠青年”
春節前,1月12日,虎頭局獲得數千萬元融資,投資方包含老股東紅杉資本和GGV紀源資本。
雖然再獲融資,但虎頭局頭上仍是烏云密布。
首先是欠薪。
有員工提到,2022年10月的工資到2023年1月份才結清,11月的工資仍未到賬。工資外,還拖欠了供應商貨款及裝修款。
有人猜測,公司的資金鏈出了點問題。
其次是裁員,自2022年6月左右就開始了。
據相關媒體報道,客服團隊、會員中心、數字化中心相繼解散,多達三四百人的職能部門裁員后只剩了100多人。
到2023年,裁員仍在繼續,1月份,廣州分公司再次裁員,60多人的團隊,已經不到40人了。
最后是閉店。
早在2022年11月,虎頭局就宣布退出部分區域市場,制定華東、華南為基點的市場發展策略。
在門店數據上,虎頭局現有42家店,上海13家,廣東省10家,湖北省9家,浙江省5家,湖南省3家,江蘇省2家。
成都、重慶、北京的門店已經關停。
2022年像是虎頭局突飛猛進的一年,共開了40多店,但開得多也關得多,高峰期的80家店,最后只剩了42家店。
同樣的烏云也籠罩在另一明星品牌 — 墨茉點心局。
有媒體報道稱,春節前品牌員工進行了40%的裁員,財務、人事也有所調整。墨茉方表示,此次為正常業務的調整,從品牌為中心調整為運營為中心。
原計劃3年100家的墨茉點心局在2021年就開啟了收縮式發展,從快速搶占市場收回到大本營湖南。
墨茉點心局現存54家門店,長沙就有30多家店,株洲、常德、衡陽都有門店分布,北京有8家。
從門店分布來看,墨茉點心局更像是一個區域強品牌。
當熱度褪去,新中式烘焙賽道上的大熱品牌出現負面、頹勢時,不少人將原因歸結于賽道發展遇冷。
但如果我們將視線對準下沉市場,你會發現新中式烘焙的影響年輪已經擴展到這里,一些夾雜著國風、潮流元素的新店正吸引著年輕人。
產品上既有新興起的各種風味的麻薯、泡芙和肉松小貝,又有老一輩人愛吃的棗花酥、桃酥和老婆餅。
像四線城市的山西大同,就有三家山河餅局,logo為一龍頭。產品仍是新舊組合,老式的酥點仍占有一席之地。
很多下沉小城的中式烘焙店正進行著新一輪“品類重做”,要么改頭換面,國潮加身,要么添加新品,把年輕人愛吃的虎皮卷、提子麻薯、肉松小貝加進菜單中。
聚焦在一二線城市的烘焙新品牌,在高線城市的房租、人力成本中掙扎,進退兩難。它們同時也是下沉市場的學習模版,打造出無數相似的新品牌,重新分食原本的烘焙份額。
這是相對分裂的市場兩極,也是洗牌時刻。
“烘焙行業,每五年就會迎來一次洗牌。”這是鮑師傅創始人鮑才勝提到烘焙行業的“規律”,明星品牌開始收縮發展,各地涌現新品牌,新舊交替,洗牌已經開始了。
品牌分散,同質化嚴重,
新中式烘焙進入洗牌期!
如同輪回一樣,新中式烘焙逃不過5年魔咒,也有著烘焙品牌的發展“固疾”。無論它叫新中式烘焙,還是新新新新中式烘焙,仍歸屬于烘焙品類。
雖然市場規模逐年增長,但中國的烘焙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格局較為分散。
各地都有各自的烘焙品牌,但很難有全國性品牌出現。
這種賽道特征也體現在了新中式烘焙的發展上,在虎頭局、墨茉點心局處于發展高光期,全國各地就涌現出了各種點心局、點心坊,“一呼百應”,并快速占領當地市場。
其次,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
作為網紅爆品的沃土,烘焙品類出了特別多網紅單品,像徹思叔叔的芝士蛋糕、鮑師傅的肉松小貝、臟臟包,這些單品無一例外在爆火后被瘋狂復制,不到一周時間就出現在各家面包店的櫥窗里。
新一輪的新中式烘焙,同樣依靠爆款單品打法,將西式的泡芙、麻薯、瑞士卷挪為中用,吸引年輕的消費者客群。
但這些爆款單品的產品壁壘并不高,復刻難度并不大。和它們的“網紅前輩”一樣,出道即高峰,遍地是兄弟,哪哪都是麻薯、泡芙、瑞士卷。
相對分散的行業格局,導致沒有一家品牌具有強大的品牌勢能,能占據消費者心智,在眾多選擇中成為消費者的唯一。相似的產品也給不到消費者一個非選你不可的理由。
這是一個既抓不住胃,也抓不消費者心的尷尬處境。
回歸到烘焙品類再看,新中式烘焙并非什么“品類重做”,或許只是國潮風之下一次單品策略的大爆發而已。
固疾仍在,沉疴未愈。
優化模型、加盟、下沉,路在何方?
關鍵詞一:加盟
在2022年末,虎頭局宣布開放加盟,稱要趁著這一輪的復蘇風快速落地,轉向直營+事業合伙人并行的規模化,并啟動海外業務孵化。
微信推文還重點提及了新零售業務:
“加大線上電商業務和同城新零售的發展力度……同城新零售團隊更是創下2022年前10個月總營收逾2億元的銷量,引來了外部資本的青睞”。
加盟和電商或許是虎頭局接來下的自救路徑。
但加盟路徑依舊不被業內人士看好,“自己都開不好店,賺不到錢,怎么能指望加盟商能賺到錢呢。”
在虎頭局事業合伙人申請的頁面,可投入的自有資金被劃分為100萬以下,100- 200萬、200萬-300萬、其他四檔。
相比于烘焙行業大多數品牌的加盟費在50萬元以下,部分知名品牌如南陽大師傅在50萬—100萬這個區間,虎頭局的投入成本也有可能是其加盟路徑上的阻礙。
關鍵詞二:模型優化
與虎頭局不同,墨茉點心局很早意識到品類紅利的消失,開始聚焦發展,開店計劃圍繞湖南省內展開,計劃將湖南的門店數由現在的50家擴展到150家。
收縮發展時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打磨一個極致的門店模型,例如自建工廠,通過中央工廠來提升門店現制效率;加強團隊、培訓體系的完善;直營店的開店成本從100萬左右降至幾十萬。
在產品段,從市場的喜好決定產品走向,改為自主研發,自己搭建產品邏輯。
這樣的路徑,像極了賽道里穿越過5年洗牌期的老前輩們,如鮑師傅、瀘溪河等,左手抓產品,做好差異化經營,右手抓效率,用“中央工廠+零售門店”的模式降本增效。
關鍵詞三:下沉市場
萬事不決看下沉,很多沒思路的餐飲人聊到發展方向時,總會把目光對準那廣袤的下沉市場,期待在那里闖出一片新天地。
但這些烘焙明星品牌在下沉市場的路早已被“模仿者”們封堵,更為不利的因素在客單價。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人均消費在21-30元的烘焙品牌占比最高,達33.2%;其次為 10-20元,占比為25.2%;過半烘焙品牌的人均消費在30元以下。
而“虎頭局們”的客單價都在30元左右,甚至更多,超過了下沉市場消費者的承受力。不經歷一番大改革,下沉市場也很難拓展。
在“虎頭局們”頻頻獲得資本青睞,狂攬融資,排隊7+小時,七八家店同開時,有人感嘆, 這樣的開端像極了新茶飲,開始也是如此朝氣蓬勃,富有潛力。
但隨著賽道涌入更多品牌,競爭加劇,稍不留心,就容易出局。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六成茶飲企業活不過3年,存活時間在1年內的茶飲企業占比為24.4%,存活時間在1年至3年的茶飲企業占比35.0%。
高光時刻之后,迎來洗牌期的烘焙品牌們,或許應該來看看新茶飲品牌們如何在激烈競爭中立足,是周周上新的新品策略,是門店模型的不斷打造,是復合的增收曲線,還是用供應鏈優勢打開下沉市場。
新中式烘焙,再無傳奇,但故事未完待續……
關于新中式烘焙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區域復蘇:
《顧客陽康,餐飲炸街?我們奔走五座城,揭秘真實的“回血狀態”…》
門店復蘇:
《等號4000桌,排隊到凌晨!苦熬3年,餐飲人終迎“肥年”!》
《元旦假期餐飲“冰火兩重天”,有人等位3小時,有人上座不足3成》
《5天開一店!單店日流水最高1.4萬!小店模型如何在疫情中取勝?》
品類復蘇:
《連開5店!連開1000㎡店!搶地搶人搶資源,餐飲再掀“抄底”潮?》
政策支持:
《獎勵200萬、豪擲億級消費券、帶頭下館子,政府想刺激餐飲復蘇了!》
輪值主編|肖德睿 視覺|張勁影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拜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