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個醉心于公益慈善的餐飲屆“雷鋒”的故事。而是為了討論,什么才是餐飲人的慈善?
這絕不只是捐出一些財物,而是要把慈善的理念,融入到餐飲的商業模式當中,讓品牌因此變得更加強大。
這就是撈王的商業創新。
餐飲老板內參 王菁/文
新一屆“珍珠班”成立
撈王呼喚餐飲人一道走進云南
前不久,新華愛心教育基會愛心捐方撈王鍋物料理,在珍珠之家舉行了2019·首屆最佳拍檔活動。活動期間,撈王團隊向新華愛基會捐贈37.5萬元,用于云南省會澤縣第一中學成立“撈王愛的珍珠2班”。
這是撈王的第二屆珍珠班,“撈王愛的珍珠2班”。去年5月份,撈王攜手新華愛基會為勤奮好學、家境貧困的學生募款,實地探訪安徽潛山野寨中學后,6月就為其中的50名珍珠生捐助成立了第一屆“撈王愛的珍珠班”。
在去年12月份,撈王和內參君在內的一眾餐飲人再上大別山,陪珍珠生提前過了個美味歡樂的圣誕節。
和餐飲人一起來的還有撈王的“形象代言人”屁桃君,這個風靡全球的跨界IP形象,是孩子們平時很少見到的“卡通明星”。
他們一起給珍珠生們準備有愛的餐點,從公益單品“繽紛珍珠丸”到屁桃鍋底、屁桃包子和飲品,給他們一頓熱騰騰的別樣火鍋。
讓“愛”真正成為品牌力
“商人的公益”才有價值
在餐飲行業內,撈王身上的“公益慈善”標簽是相當出名的,這次再訪云南,就是撈王愛心珍珠計劃的延續。不做走過場式的慈善,不做一時一地的慈善,更不是為了慈善而慈善。
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撈王的強大。80多家門店在大眾點評網站上全五星好評,口味、環境、服務評分均在9.0以上;年營收達到10億量級,計劃2019年門店破100家;員工流失率低于5%……
單就公益活動本身,就能看出撈王的品牌力。兩次珍珠計劃的募捐總額超過了80萬,在這背后,是80萬顆公益菜品“繽紛珍珠丸”的銷售業績。
自2009年創立后,撈王一路擴張,核心城市聚集在江浙滬市場,在北京、武漢、重慶、西安等城市的一線商圈,都能看到撈王門店的存在。
正是撈王的企業的核心——“用愛傳遞好味道”,以及企業的三大基石——用愛心、用好料、用榜樣,讓這個品牌在10年間始終走在發展壯大的道路上。
“公益慈善”在大眾眼中,時常被看作是“一廂情愿”“作秀”。而撈王卻用傳遞愛的理念,打通了一個新的商業邏輯,讓公益慈善真正成為了餐飲品牌的產品力、組織力、品牌力,最終化為不可小視的市場競爭力。
打通這個邏輯并不容易。撈王CMO曾怡華坦言,當初創始人趙宏澤邀請她加入撈王時,自己猶豫再三,“撈王做品牌的方式是什么?趙總說,希望通過‘傳遞愛’的方式。”
這讓她猶豫半年才加入撈王,愛本來就不容易體現,曾怡華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無形的愛融入在餐飲的商業場景,溫暖走心而不矯情做作。
通過和企業團隊反復研討,也與美國頂尖雇主品牌Chick-fil-A多次交流探討,團隊才共同梳理出了,將公益創新,公正財富作為企業核心發展目標,將社會公益及雇主品牌相結合的方法。
“四個面向”
撈王打通了“愛的商業邏輯”
撈王CEO廖志偉告訴內參君,撈王做事情的初心是簡單的,就是想用獨特的方法去關懷顧客。而在這個傳遞愛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能夠落地的方法論,把“愛”這個虛無縹緲的概念,真正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他把“傳遞愛”的落地方式,總結成了四個面向:顧客、員工、環境、社會。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形成了整套的品牌公益理念。
面向顧客:傳遞美食和善意
面向員工:傳遞榜樣的力量
面向環境:盡餐飲人的最大努力
面向社會:傳遞愛,趁一切來得及
輪值主編|王菁 編輯|劉珍 視覺|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