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年利潤從2800萬到虧損,這3年他做錯了什么?

    年利潤從2800萬到虧損,這3年他做錯了什么?
    邵大碗
    頭部案例
    2019-08-04
    2.4萬

    ▲ 關注內參,獲取福利

    到公眾號回復“領取”,即可領取“爆款套餐設計技巧”


    在餐飲業,朋友合伙開餐廳很少能走長遠的;留不住骨干員工也非常普遍。根源是收益不能讓多方滿意,合作瓦解。


    這就涉及到“股權改革”的問題,這對餐企經營的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改得好的企業,年利潤復合率能做到近30%;不會改的企業,3年時間,就能把利潤2800萬變成虧損……


    餐飲老板內參 邵大碗 /文


    很多老板都知道,“股權改革”的目的就是實現:公平的股權分配


    但卻忽略了,這個“公平”不是指數量上的絕對公平,而是指個人付出與收益的相對公平。股權設計不能只對投資人投的錢來定股份,還要對人才定價。


    根據人才對經營事務上的投入程度來決定,他能獲得工資、分紅、或僅是參與決議等多種收益。


    曾協助巴奴、眉州東坡做股改的老師,慧聰集團、慧聰書院創始人郭凡生,對此有著豐富的經驗,并且有一套高效的方法論。



    餐企最大的問題是制度問題

     

    為什么同樣的產品、同樣的營銷,有人能做好,有人做不好?郭凡生認為本質是制度的問題。

     

    這就像集體生產時期,同樣一塊地生產隊種收成200斤,把這些地分給個人,收成400斤。農民都知道給生產隊干活,和給自己干活是不一樣的,那餐企員工又怎么會不知道。

     

    “海底撈的財報顯示,去年產值利潤率是13%,但今年變成了9%;而麥當勞去年的產值利潤率是22%,今年是28%。”兩家餐企產值利潤率有如此差異,是公司架構、制度決定的。

     

    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勞動者的積極性,而決定勞動者積極性的是“產權關系”。“假如員工沒有了企業的股份,他大概率是不會這么努力的,偷懶、拿回扣的事情就隨之而來。”

     

    產權關系是餐企最重要的關系。產權是員工自己的,他們就會努力。假如員工干公司的事能像干自己的事一樣努力,利潤率一定會漲。利潤率能留下企業最能干的人,企業做大只是時間問題。



    成功案例

    靠4張自檢表,利潤漲3成


    2010年,郭凡生幫河北餐企“小放牛”股改,股改后八年,產值的復合增長率達到21.8%,利潤復合增長率29.9%。


    郭凡生說,是四張《自檢表》起了作用:

     

    1

    企業成長分析表



    表格中包括八年企業改革期間的產值(收入)、產值增長率、利潤、利潤增長率、利潤率、分支機構數量和員工總數等數據。


    郭凡生認為,餐企不能一味追求高增長,要綜合考慮人均與管理效率。如果不能從高增長中發現不健康的因素并去調整完善,企業也會很快進入下降趨勢。

     

    2

    企業人均效率分析

     


    如果一個企業總量增長,但人均效率下降,那這個企業也很可能走向死亡。只有當企業快速增長,人均效率也在提升,才說明主體是健康良性的。

     

    另外,人均指標達到一定程度后會相對穩定,進入穩定期后不應再過多追求提升。


    3

    企業管理效率分析




    小放牛原來管理費占產值的比例是7.7%,到2018年降成了4.9%。對小放牛3億產值來說,管理費的結余就超過800萬。

     

    管理效率指單位產值利潤產出所需要的管理成本。一般來說,規模越大,管理費占比越低,企業增長才為良性。

     

    “產值增長了,人均效率提高了,但如果你的管理效率下降,你的企業也是沒有出路的。”郭凡生說。


    4

    勞資利益分配變化表

      

    點擊可查看大圖


    改革前小放牛公司利潤50萬,郭凡生以45萬為基數,連續三年,超過45萬的部分,60%分給員工,老板拿40%。讓員工參與利潤分紅,就這一件事,小放牛利潤獲得明顯增長。

     


    失敗案例

    2800萬的利潤,3年改成了虧損


    郭凡生分享了一個失敗案例。

     

    某餐企三年前,老板娘、老板大部分時間在國外,把餐企經營交給手下,后遇到問題,決心股改。

     

    他的方案是這樣:

     

    • 分紅比例:月凈利潤超額20%分配


    問題所在:違反了比例怕小不怕大。分潤比例怕低不怕高,員工一定要拿六成以上,有的餐企甚至能給員工到七成;

     

    • 分紅對象:門店全員

    • 內部分配比例:管理層40%,員工60%(全員平分)


    問題所在:店長和廚師長都是“模擬老板”,內部分配比例一定是“模擬老板”拿大頭。

     

    • 實施時間:2015年底至今

    • 指標基數:一年一定


    問題所在:股改年限三五年為佳,怕短不怕長。

     

    省什么錢都不能省變換制度的錢,不能省員工兜里的錢,沒有富足的員工,就不會有強大的企業。郭凡生說,“如果你的員工,不出幾個百萬富翁,你就根本不可能成為億萬富翁。”

     

    而這個案例更大的問題在于:老板缺位,人在國外,股改決心不夠。不會改還亂改,把2800萬的利潤,三年時間改成了虧損......



     公司股改有三大致命傷


    一、讓非門店員工出資占股,犯了共享制股改大忌。將勞動貢獻所得變成了出資才能享受,有能力的窮人無法得到,干活的員工占股不到5%;

     

    二、不在門店干活的人持大股,拿大錢;


    三、公司高管在門店無規則持股,關聯交易嚴重。


    對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如此,“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股”,勞動者的積極性是企業創收的根本。

     

    近兩年,餐飲面臨極大挑戰,大量新餐飲人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進入餐飲,餐飲的競爭維度變高了;而從業者的工資、物價、房租又連年在漲,消費者吃得越來越挑。

     

    餐飲的錢能怎么掙?無論是營銷、運營、產品,任何一個維度別人都可以學,而只有做好企業內部的股權架構,才能保證有穩定的根基。



    任何改革的本質都是激勵

     

    為方便記憶,郭凡生把股改的原則總結成順口溜,內參君節選了其中的幾句:

     

    “激勵制度先共享,管理制度緊跟上。”


    “激勵制度”是分錢的制度,“管理制度”是端茶倒水的技巧和流程。先用激勵制度調動員工積極性,再通過提升員工的服務質量,提高顧客滿意度。

     

    “三年之后再七定,利潤改后職能幫。”


    先研究企業的盈利模式、發展戰略和它的商業架構,然后再幫它做股改方案。

       

    “方案定崗再定人,人走崗在利滅光。”


    比如,分給店長的利潤有50%,這叫“定崗”,誰來了都是這個“崗”,如果這個店長走了,別人來了也一樣干。這樣組織就不會因為一個崗的變動,而改相關制度。

       

    “基礎怕高不怕低,年限怕短不怕長。”


    60萬的利潤以50萬為基礎分利潤更好,而且這個股改方案,能運行三、五年最好。

     

    總結起來就是,對任何一家餐企來說,都要讓員工知道會有“大利”可拿;其次,股改要有三五年的延續時間;最后超額分紅員工要拿大頭。

     

    而現在大多數餐企老板使用的是簡單粗暴的直接按錢分配,投多少錢占多少股份,這就是非常錯誤的分配方式。


    你有什么不同意見,歡迎在留言區一起交流探討。


    · end ·

    輪值主編|艷子  編輯|于聰聰  視覺|勁影 于聰聰


    39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