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餐飲創新大會完美落幕
“餐飲業像一個江湖,海底撈是少林派,西貝是華山派,王品是武當派。”
“從人要效率,從桌椅板凳要效率,從洗手池要效率。”
“沒有富足的員工,就沒有強大的企業。”
……
在昨天“第四屆中國餐飲創新大會”現場,王品、湊湊、德克士、日本物語集團等品牌大佬頻頻爆出金句,引發臺下陣陣掌聲。
感謝與會的每一個人。今天,內參君為大家摘錄部分精華內容。
餐飲老板內參 艷子、聰聰 /文
昨天的大會再次顯示出餐飲人對學習的熱情,參會人數再次破千人。從上午9點到下午6點,直到最后一個環節,現場仍保持著80%以上的入座率。
在放出干貨之前,讓我們再一次感受這場思想盛宴的溫度??
精華觀點
深耕賽道
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CEO 秦朝
講故事的人少了,俯身做事的人多了
當下的餐飲行業跟三五年前有非常大的不同,從氛圍上來看,沒有喧囂聲,但是有鋤頭響。
前幾年,經常有餐飲創業者講一些非常絢麗、甚至聽不懂的故事。
但是這兩年,這種現象越來越少,大家更多的是在理性、務實地琢磨產品,研究這個行業,更關注精細化運營,組織力打造、供應鏈整合等方面內容。
大家的關注點、姿態產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出來講故事的人少了,真正俯下身做事的人多了。
這兩年,餐飲老板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找自己的賽道,然后定品類,到底做什么,市場規模應該多大,方向到底在哪里?
由此帶來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全行業都在精簡SKU,聚焦、研究產品。大而全的餐飲業態,已經很難適應現在打造核心競爭力的競爭環境。
深耕門店
頂巧餐飲集團(德克士)執行長 邵信謀
餐飲最終要回歸單店投資回報模式
在餐飲經營過程中,大家都希望能夠快速開店。德克士從1996年到現在,一路走來也沒那么順遂,也曾經歷過兩三次大起大落,如何重生也是從這個過程中學到的。
餐飲內部經營上,非常強調店的數量跟質量之間的關系,其實大家都懂。
可是當需要規模的時候,當投資壓力來的時候,當董事會挑戰的時候,大家都會去擴張店數。
可什么才是你的核心?
回到單店垂直增長才是經營所在。當然,第一,門店要選對點。第二,不要為了開店而開店,快速開店的同時,很容易大量關店。
深耕品牌
王品集團營運長 趙廣豐
品牌最核心的是找到每個品類的價值
我們一直談的都是品牌,其實品類才是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要的是電風扇,不是“美的”的,美的可以消亡,對電風扇的需求不會消亡。
所以品牌只是他滿足需求的工具,而你只是他的選擇之一。
消費者的需求,就是品類存在的價值。我們品牌最核心的就是找到每個品類的價值,以及找到現在消費者需要什么價值。這就是我們的方向。
如果價值轉變了,就代表你這個品類的消費者需求變了。如果沒有掌握這個方向,衰敗是必然的。如果掌握了,就順風而馳,不管你是不是豬。
深挖品類的價值,把它做到位,就會找到自己的賽道。
深耕效率
日本物語集團中國區首席戰略顧問 盧南
每克每秒,對企業利潤都至關重要
我們身處的環境變化很快,只有通過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才能重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
精細化管理其實在解決問題的思維、產品、團隊、理念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思考和改變。
餐飲管理就兩件事情:管物、理人(把人理順)。這中間設計了兩個計量單位,物一定以“克”來計量,人用“秒”。
我們原來做SOP時,只是牽扯到原材料多少、調味多少,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做這道菜所花費的人力,每一個工序中間所花費的時間和人力是多少,這些都是錢。
每一克每一秒,對企業利潤都至關重要。
深耕產品
鐘薛高創始人 林盛
每根雪糕背后都藏著滿滿心機
如果把產品理解成大產品,所有的消費者第一眼看到“鐘薛高”三個字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多停留兩三秒,會想這是哪個缺心眼的企業,這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消費者看到產品是瓦片型的、弧型的,從來沒見過,又看了兩秒。一口吃下去覺得這個東西蠻好吃的,吃完之后發現棒簽長得不太一樣,這是什么?是秸稈?還是塑料?
我們的消費者都喜歡收藏雪糕棒,因為上面有非常多完全不一樣的話。我覺得蠻損的,他們喜歡。
就是一個產品,在上面埋了很多小小的“黑科技”的東西。而且一開始,只選擇了其中一兩個點告訴消費者,剩下的什么都不說。
因為我們默認為這一代年輕消費者好奇心更重,他要的不是填鴨式的教育,要的是自己深入其中去挖掘出答案的樂趣。
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想象不到的效果,比起“我們拼命跟消費者說”好很多。
深耕模式
湊湊餐飲CEO 張振緯
多業態組合,做高平效是趨勢
湊湊現在很火,但剛開始也是很難的。最初選址時,拿著兩張A4紙去跟商業地產談,但幾乎沒人理我們,大家對于這個業態也持謹慎態度,所以在選址上耽擱很久。
在一個紅海里想創業成功,其實只有幾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要有差異化,要提供給消費者不一樣的功能性。差異化的重點是必須彎道超車。在創業初期,別人做90分,我想辦法做到95分,這樣子完全沒有可能獲勝。
第二個是多業態的組合,增加營收是餐飲業必然的趨勢,否則你的付出能力是完全不夠的。
只有做高平效,才能開到商場一樓,去和ZARA、優衣庫,甚至蘋果、LV這些品牌競爭。
深耕用戶
進擊波財經創始人 沈帥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價比標準
過去很多人覺得便宜是性價比,錯了!
舉個例子,北京往返上海的機票,非忙碌時段的經濟艙大概是900元,2.4折頭等艙是1600元。
當一個人的消費能力到一定程度時,他會覺得2.4折的頭等艙是性價比。但當他消費能力還沒上去,并且時間也充裕,會覺得高鐵二等座最具有性價比。
也就是說,性價比這件事情,完全根據個人而言。白領覺得三五百元的口紅是性價比,學生覺得30塊的才是性價比。
你餐廳的性價比,絕對不是因為人均200元,你給我打了折變成180元就是性價比。甚至你變成250元,只要給我一個可以接受理由,我覺得它就是性價比。
大會現場的干貨還有很多,今天只展示了其中一部分。
關于“深耕”,大咖們還有怎樣的理解?他們具體是怎么做的?請關注餐飲老板內參隨后的精華內容輸出。
· end ·
輪值編輯|于聰聰 視覺|于聰聰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商務合作:楊松13331022960(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