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糖、油、糧、肉
誰都難逃漲價風波
今天521,一個甜蜜的日子。但在過去幾個月,“甜蜜的成本”越來越高了。
據上個月澎湃新聞的報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自2022年2月起,白糖期貨、現貨價格持續上漲。
2022年2月,白糖現貨價格不到5400元/噸。到今年4月份,國內白糖現貨價格已經漲到接近6700元/噸,創過去5年新高。
不但咱們白糖在漲價,全球白糖都在漲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后簡稱“糧農組織”)食糖價格指數,4月平均為149.4點,環比上漲22.4點(17.6%),連續第三個月上行,創2011年10月以來的新高。
到一個多月后的今天,白糖價格還在小幅上漲。據云南糖網消息,5月18日,廣西現貨市場白糖報價達7060-7080元/噸。
毫無疑問,餐飲企業中重糖的行業,比如烘焙行業,在過去一年壓力會難抗很多。但目前,大家基本上還在默默扛著的階段。“隔壁”的零售企業已經有一些動作了,“肥宅快樂水”可樂直接宣布漲價,“奶茶元老”香飄飄發公告,說自己一直在盯著糖價,當下不是銷量旺季,先不漲價。
糖并不是唯一一個漲價的項目。據糧農組織數據,食糖價格的上漲也助推了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的上漲,涉及到餐飲企業用得更多的原材料。
比如,食用油。因受到南美干旱天氣、東歐問題等因素影響,從2022年開始,大豆、大豆油、棕櫚油等多種商品價格開始直線飆升。
根據萬得數據顯示,CBOT大豆在2022上半年的最大漲幅為32.24%,CBOT小麥的同期最大漲幅為68.27%,DCE棕櫚油的同期最大漲幅為50.1%,漲幅十分驚人。
再比如,肉。同樣上漲的還有肉類價格指數,4月平均值為114.5點,環比上升1.5點(1.3%)。
雞肉鴨肉都在漲價。國際糧農組織認為,4月國際豬肉報價漲幅最大,原因是亞洲國家進口購買量增加,同時由于高昂的生產成本和動物衛生問題的影響,一些主要出口國的供應繼續受限。
各謀出路的供應鏈和餐企
食材價格波動的影響,在前段時間的餐企財報中,也能窺知一二。其中,鹵味賽道因原材料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過高,其對原材料價格波動也最為敏感,承受的壓力也更大。
紫燕食品在第四季度實現營收8.60億元,凈虧損為576.47萬元。按照紫燕食品的整體收入結構來看,鮮貨類產品是紫燕食品的最主要收入來源,去年同比增長13.77%至30.56億元,但整體毛利率則下降5.68%至13.77%。
紫燕食品在財報中寫道:“原材料價格成本上漲,是紫燕食品去年產品毛利率下跌的主要原因,這也拖累了其整體的凈利潤水平。”其中,夫妻肺片等銷量好的菜品,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毛利率直接腰斬。
紫燕食品稱,公司原材料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80%以上,其中整雞、牛肉、雞爪、牛雜、豬蹄、豬耳等約占原材料采購總額一半以上。若未來公司原材料采購價格繼續上漲,將會進一步影響其毛利率水平和盈利水平。
同為鹵味賽道的周黑鴨日子也不好過。
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直營業務剛性成本等影響,周黑鴨總營收為23.4億元,同比下降18.3%。根據周黑鴨財報顯示,其2022年毛利率為55.0%,基本保持穩定,周黑鴨的供應鏈能力持續對沖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供應鏈企業的營收情況也能反應出漲價熱潮。
一直以高增長為名的海天味業,僅看一季報,一季度實現營收69.81億,同比下滑3.17%;實現凈利潤17.16億,同比下滑6.2%,業績“雙降”。在年初放開疫情管控以及消費明顯復蘇的大環境下,海天味業交出的這份一季報顯然不及預期。
海天味業在財報中表示,醬油為其營收占比一半以上的產品,但在大豆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終端的產品不調價,原材料端漲勢兇猛,導致現在業績“雙降”的尷尬局面。
再來看惠發、安井等供應鏈企業。
一季度,安井食品速凍魚糜制品實現營業收入約9.7億元,同比增長29%;速凍菜肴制品營收約8.5億元,同比增長約65%。相關人士分析,安井、惠發類供應鏈盈利能力的增長在于,一季度餐飲缺口增大的同時,向外并購了原料廠家,擁有了較強的議價能力,使得毛利率進一步增加。
食品價格指數
或將持續上漲
據相關人士預測,全球食品價格雖然有所松動,但價格仍處于高位,對糧食安全仍構成挑戰,“隨著經濟從嚴重放緩中復蘇,需求將增加,給食品價格帶來上漲動力。”
此外,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此前也發出預警,由于地區沖突、經濟下滑、極端氣候和肥料價格上漲繼續擾亂糧食生產,2023年全球糧食形勢仍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水平。
對于餐飲人來講,一面是從去年開始就面臨的多種原材料價格的一路走高,另一面是消費者對于價格波動的反應更加敏感。
剛剛過去的五一出游數據則是最好的證明。五一期間,盡管出游人次同比2019年多出了7900萬,但人均消費卻同比下降了不少,僅為2019年同期不到九成的水平。
食材漲價、消費降級,餐飲企業再次兩頭承壓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漲價是所有做快餐和剛需類餐飲人,需要去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企業品牌日常經營的難題。餐飲人可以采用直尋供應鏈源頭、簽訂保價協議、采用組合供貨方式、調整菜品結構等方式來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詳見:《豬肉價格7天7連漲》)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插圖|張勁影
編輯 |權紫君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