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淄博燒烤被打假了

    淄博燒烤被打假了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5-03
    2萬

    總第 3489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張心笛



    當打假博主來到淄博


    餐飲界的兩個“頂流”,前陣子撞一塊兒了。


    被撞的那個叫淄博燒烤,頂流之位不多贅述;意圖“撞人”的那個叫SuperB太,社交平臺坐擁千萬粉絲,單條短視頻點贊百萬,是位“假”美食博主,“真”餐飲打假人,出門喜歡揣個電子秤。


    起因是這樣的:淄博燒烤第一波火爆全網后,龐大的流量效應吸引了眾多前往打卡的自媒體博主,其中就包括SuperB太,特別的是,在千萬粉絲的呼吁下,B太拿起了自帶的電子秤一同前往。


    在淄博必打卡網紅菜市場八大局中,B太和他的電子秤先盯上了一家鹵肉店(缺斤短兩的“重災區”)。10塊錢一斤的鹵肉,老板稱重6.4兩,B太在老板稱重后當面拿出電子稱測量,結果令人驚嘆,“老板竟然還往少了稱”。




    “秤給人缺斤少兩這事我不干,我們是做長期生意的。”視頻畫面中,被當面稱重打架的鹵肉店老板絲毫不惱,反手送了盒醬,“這個是我們的特色醬,好吃!歡迎你們來山東做客。”


    鹵肉打假失敗,B太又流轉于八大局的烤紅薯攤、水果攤、海鮮攤、蛋糕攤等10家攤位,無一例外,全部測量結果均為:精準,只多不少。甚至有熱心的小吃攤老板在被評價好吃后,直接拿出秘法展示,“我教給你,你回去學會了在你們那里賣,保證掙錢!但是你得答應我,以后生意好了也不要漲價。




    這波打假失敗,B太反而被八大局的老板們“教育”了一通:


    “準備電子秤,你是看不起我。”

    “做生意都是憑良心的,20塊錢一斤也好,100塊錢一斤也行,秤上絕對不能少,做個人都有原則。”

    “你開玩笑呢!都是國家規定的秤,上這來測量測量我?只多絕不少!”

    “是不是多了?沒給你稱袋子,我不拿袋子錢。”

    “監管隔一段時間就來檢查,我們的秤都很準。”


    在這條點贊超過250萬的短視頻下,博主B太評價:山東淄博是一座讓人不得不佩服的城市!消費靠譜!而這條視頻的廣泛轉發傳播,也再次讓淄博燒烤的熱度掀起二度高峰,直至今日盛景。



    餐飲打假進入“全民化”


    打假讓淄博二度火出天際,也讓更多雙眼睛關注到了這些“餐飲黑幕”。


    今年3·15時期,B太在各大社交平臺發布了一系列探店視頻,劍指全國各地的“餐飲黑幕”,缺斤少兩、尺寸有誤、掛羊頭賣狗肉、食材以次充好...


    在發布的30余條探店視頻中,B太隨機探訪了烤肉店、麻辣燙店、火鍋店等,“黑幕”亂象明顯:烤肉店130克的橫膈膜少了30克,一份差出40塊錢;麻辣燙店一份缺半斤,食材不干凈;多家火鍋店均出現鬼秤,一份和牛標注200克,少了20多克。而這之中,不乏全國性知名餐飲連鎖品牌。



    事實上,B太只是眾多“打假博主”中相較最出圈的那個,在如今的社交平臺上,餐飲打假不再只是“職業打假人”的工作,已經進入了“全民化”。


    有資深餐飲人、專業甜品師、著名美食家等化身“秘密刺客”,低調探訪餐飲門店,為消費者揭幕“貨不對板”“用料短缺”“偷梁換柱”等亂象。


    例如在今年的另一個餐飲界頂流“竹筒奶茶”爆火后,就有多位“專業甜品師”到店打卡,自費品嘗后,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對產品“揭秘”,直接反駁商家宣傳語。


    “在我眼里,這就是糖漿兌奶,上面擠奶油。”

    “特意問了商家說是動物奶油,其實是乳脂奶油。這玩意怎么說呢,3塊錢都不值,還35塊?”



    另一位資深餐飲人,在社交平臺上傳自己“秘密探訪”一家海鮮泉水魚餐飲店的視頻。


    視頻中顯示:稱重付款后做上標記的帝王蟹,上桌時卻被偷梁換柱為便宜的雪蟹,而稱重3斤的泉水魚,上桌重新拼湊后缺少多個部位,嚴重短缺斤量。


    也有不少類似B太的打假博主出現,隨身帶電子秤、帶盒尺、親身上陣體驗餐飲商家的“虛假”營銷活動。


    除了上文電子秤的出現,盒尺也是打假博主不可少的裝備:在探訪多家比薩品牌時,博主的盒尺下暴露了嚴重短缺的現象。“12寸比薩直徑短缺2cm,9寸比薩短缺4cm,烤盤的尺寸就小一圈。”



    太原一位打假博主,在看到一家放題自助的宣傳后直接上門打卡,卻發現不僅貨不對板,更是故意“摳縮上菜”,花著自助的價格,吃著路邊盒飯的品質,量卻對標高端餐飲。


    “商家承諾都是新鮮的,實際鮑魚、生蠔全是個冰疙瘩。”

    “要了20個,端上5個;要5盤,給2盤。開始是放緩節奏,再問就說沒有了。”


    更有越來越多消費者遇到“鬼秤”“短缺”等情況時,寧可多走5公里,也要折返聲討,不再因為臉皮薄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是“誓死”捍衛自身權利。



    與“打假”對立的不是“餐飲”,而是“良心”


    “打假”這事兒,其實也不是生來就與“餐飲”對立。


    在早以前,職業打假人一詞更多與食品、零售等行業掛鉤。不少人對打假最初的認知來源于王海與辛吉飛。但2015年后,餐飲圈的打假人卻愈發活躍,直至今日進入“打假全民化”。


    誠信的東風把淄博燒烤吹向全國,把打假吹向“全民化”。但同樣一股風卻也吹得不少餐飲人瑟瑟發抖。


    正如在B太的“揭幕”視頻走紅后,這位博主被網友親切稱為:「帶來光的男人」「電子秤的神」「餐飲掃黑大師」,也被央視報道評為新聞周刊人物。但也因為曝光了廈門某旅游景區海鮮貓膩,這位博主也被人“重金懸賞”,發聲警告“10萬塊錢,要你一條腿”。



    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打假博主帶來的流量勢必會使得一部分人“為了流量而流量”,而市場上也的確存在著一大批被餐飲人痛恨的“假·職業打假人”。


    去年,安徽餐飲店因在外賣平臺上售賣一道拍黃瓜,兩度遭到職業槍手舉報,最終被當地市場監管局依法處以5000元罰款,原因為商家未取得冷食類食品經營資質。這事兒在餐飲圈議論紛紛,不少人發聲自己也曾碰到過職業槍手。


    有餐飲商家向內參君訴苦,“就是合法碰瓷!全民互害!想踏實做個小生意太難了。”


    一位“有操守”的職業打假人小吳對內參君表示,“食品行業近幾年監管嚴格了非常多,很多同行的目光都盯住了餐飲。但是‘餐飲人’更不好搞。”


    小吳表示,和B太類似的懸賞經歷很多,“私信里的詛咒、謾罵、威脅太多了,根本算不了什么,曾經有人直接拿刀威脅我,說‘再敢舉報,就弄死我’。干了這行后,家里、車里、樓道、門口全都裝上了攝像頭。”


    但另一方面,龐大的流量效應背后,正是消費者對于食安、對于捍衛自身權利更深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餐飲商家誠信經營。


    “很多人常說‘打假人該死’‘打假人是行業毒瘤’,這個行業的毒瘤的確不少,也有為了牟利故意作假陷害的。但根源從來就不在打假上。如果每個商家都不弄虛作假,都不缺斤少兩,這個行當必然會消亡。”小吳說。


    誠信經營,保量保質,堅守本心,本是餐飲品牌的必然原則。與“打假”對立的,從來不是“餐飲”,而是餐飲人的“良心”。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張心笛

    視覺、插圖|劉霞

    編輯 |權紫君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nctougao@watcn.cn

    67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