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3485 期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余從
編者按:
「七十二餐」是一檔由餐飲老板內參獨家出品的高端行業訪談節目。
對話江邊城外創始人-孟洪波,是「七十二餐」繼麻六記、楊國福、大龍燚……后推出的2023年又一重磅訪談內容。我們試圖以對話為鑰匙,探尋近來風起云涌的烤魚賽道背后的故事。
“江邊城外是第一個
把烤魚做進商場當中去”
“那是一個日資商場,就在北京豐臺,當時我們想帶著烤魚進商場,懇求他們給我一個位置。”
江邊城外創始人孟洪波回憶道:“那時的管理人看不起‘烤魚’這個品類,覺得不是正餐、像小吃一樣、很low,只給我們劃出170平米的一塊偏僻角落,問我要不要……我們咬咬牙,忍了下來,要了這塊地方。”
讓孟洪波揚眉吐氣的是,江邊城外在駐進商場的第二個月,就用170平米的面積做到了80萬的營收,坪效就超過了商場中地理位置優越的星巴克,也讓商場管理人員吃了一驚。
可以說,江邊城外把烤魚賽道做了起來。讓烤魚的場景從燒烤攤上的小吃,進化到了獨立門店中的一道菜,再進化到商場店招牌,躋身休閑正餐中的一份子。
在大眾點評上,烤魚的歸屬從一開始的“火鍋榜”、到“燒烤榜”、再到“烤魚榜”,逐漸進化出了一個屬于烤魚品類的專屬榜單。
這其中,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大餐飲的回歸
等到商場生意做住之后,孟洪波開始考慮烤魚賽道究竟該如何發展的問題。
從零售出身的他,很快便想到做烤魚要做“大餐飲”。
“單品餐飲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單品餐飲的單一菜品、單一口味生命期最多三年。”
“像是火鍋屬于單一口味,多食材,所以它能開遍大江南北。但對于單一食材的魚而言,老百姓對你的接受,最開始新鮮,波動過后趨于平淡,隨后緩慢下降直至淘汰。”孟洪波講道:“不止是烤魚,其他所有的單一食材品類面臨著相同的困境。”
“所以,江邊(后文用‘江邊’代指‘江邊城外’)不是單一食材單一口味,而是單一食材多口味。”
孟洪波隨后一針見血地說道:“也就是說,我們現下對于所有大單品店的理解都是錯誤的,大單品只能是適合當下的網紅產品。一旦想進入休閑正餐賽道,只能走‘快速發展、快速收回成本、完了再快速淘汰、更換下一個品牌’的路線……”
顯然,江邊城外并沒有走上這條“用大單品快速擴張”的路。孟洪波口中的大餐飲回歸,其實是指可選擇性的回歸。
什么是可選擇性的回歸?江邊城外在這次的菜單更新中給出了答案。
在烤魚口味選擇上,增加了“金湯土豆絲味烤魚”、“經典剁椒味烤魚”;在餐前小吃中增加了“藤椒核桃仁”、“去骨椒麻雞”等;主食版塊也同步引入了“皇饃饃”、“栗丁紅棗窩窩”、“甜水面”等……單是烤魚一種品類,在江邊城就提供了十幾種的可選擇性。
以前當供應鏈跟管理跟不上的時候,做大而全會面臨著造成很大浪費的難題。一方面是顧客端的浪費,另一方面巨大的食材積壓對門店本身也是浪費,讓損耗進一步擴大。但隨著近幾年供應鏈體系逐漸的標準化、成熟化之后,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了相對應的提升,能夠支撐的起“大餐飲”的回歸。
在大餐飲回歸下,他也將零售的“客品數”概念引入到餐飲中。
“客品數這個概念其實來自于零售,即消費者在一個門店中消費的產品數量,這個數字越高,就代表著顧客可能在腦海中形成了品牌菜單。”
“客品數有一套自己的計算方式,當某一單品的銷售占比超過70%時,就說明對該單品的依賴程度過高,便會面臨著很大的風險。這同時也表明其他產品對顧客毫無吸引力,就又回到了大單品的邏輯當中去……”
“客品數是最適合餐飲人去反復琢磨的一個概念,根據不同區域性的門店,如社區店和商場店;不同的客群,如年輕消費群體和家庭消費群體,客品數究竟達到怎樣一個值才算健康、優秀。”
這不僅是烤魚賽道將面臨的趨勢,也是整個餐飲行業即將到來的趨勢,面對餐飲如井噴式的復蘇和增長,用“大餐飲”概念+“客品數”算法顯然更加理性能打。
烤魚為什么不能做百年?
在江邊城外的每一條魚,都有著與眾不同的“魚生”。
從顧客下單的那一刻起,這條魚被選中。撈上來,敲暈上稱,這時魚嘴上會加上一個號牌,這便是一條獨屬一人的魚了。在之后的殺魚、腌制、進烤爐,直到澆上料頭的那一刻,這條魚的號牌才會被摘下。
這樣全程可溯源的魚,才能讓人吃著安心。但能有現在這樣的追溯系統,孟洪波其實下了很大功夫。
“我們當初做這套可追溯系統花了1000多萬。這1000多萬還是在你看不到成果時的投入,做的時候也不知道這事兒到底能不能成,但我知道我一定要做。”
從魚苗篩選、到飼料選擇、再到運輸、到門店,整個過程做到每個環節都可追溯,著實不易。
“這也是制約烤魚賽道發展的因素之一,供應鏈難做,但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孟洪波解釋道:“為什么江邊城外的拓店速相對慢?在3年之內拓展1000家店,對于江邊城外來講絕對可以做到,但這些家店的物流跟不上,只能做凍魚。
所以在跟多其他城市的商場找到江邊城外的時候,因為供應鏈布局暫時還未覆蓋到那個城市,我們只能拒絕。”
但江邊城外不是不賣凍魚。在三線城市這樣活魚供應鏈還未能覆蓋到的下沉市場,江邊城外會給顧客解釋清楚,這是冰鮮的魚,并非活魚。
話聊到一半,孟洪波忽然提起內參君先前寫過的一篇文章,“我看了你們之前寫的關于一個‘偷稱’類稿件,寫的真好。現在火鍋、烤肉、麻辣燙這些品類,很多都是缺斤少兩的高發地,我覺得行業需要這樣的報道,也需要相關的監督。”(相關閱讀推薦:《“稱重餐飲”遭質疑,到底有多少黑幕?》)
“我們供應鏈端到店100斤的魚,門店只能賣出100斤的價格。你在江邊吃一條三斤的魚,也可以上其他家試試三斤的魚有多大,隨意比較,我就是標準。”
孟洪波經常問自己,“烤鴨可以有百年歷史,烤魚為什么不可以?”
許是和創始人孟洪波的沉穩的外形一樣,江邊城外這十幾年走的極穩,穩得讓人基本上挑不出什么錯處。在烤魚賽道,唯有這么沉穩的走下去,才能擁有后續的百年。
再過幾天,就是江邊城外的發源地——巫山,便會迎來一場盛大的烤魚節。因為“巫山”諧音“53”,每年的5月3號是巫山烤魚節。江邊城外也堅持自助巫山貧困大學生十年有余,現在開始著手在巫山建烤魚學校,將烤魚品類做成能標準化的品類。
巫山也和江邊城外一起,期待著烤魚的百年。
小結
對話江邊城外,是<內參×七十二餐>2023年開年第一季訪談內容,接下來,胡大、旺順閣、四季民福等頭部品牌創始人將陸續登場。
「七十二餐」這是一檔由餐飲老板內參獨家出品的高端行業訪談節目,我們尋求大時代下,餐飲行業中具有標桿作用的人和品牌,與72位具有標桿案例意義的人物、品牌,通過洞察人、品牌、產業之間的微妙關系,展現具有真實、專業觀點的行業切片,為大時代中的餐飲行業提供深度且落地的思考和樣本梳理。
2023年,大浪淘沙下,進步的車輪滾滾向前,而餐飲也表現出極強的進化力量。經歷過去幾年的動蕩,餐飲人憑借堅韌的意志力,在不確定的時代尋找“確定性”。現在,我們將以高端訪談的形式,由資深觀察者對話餐飲品牌大腕,為餐企同行提供破局的全新思路。
明天會如何,誰也不知道。面對未知前路,方向在哪里?標桿在何處?「七十二餐」這場線上思維盛宴,等你一起來隔空舉杯,共同守望明天!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陳黎明
視覺、插圖|劉霞
編輯 |陳黎明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