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泰餐店遍地開花,人人都能做一個泰餐夢?

    泰餐店遍地開花,人人都能做一個泰餐夢?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2-19
    1.9萬


    “3月份,我想把船面(一種泰式粉面)店開出來。”——PAKPAK創始人


    “上個月我們新開6家店,計劃趕上五一這波節假日,再開12家店。”——嘟嘟泰國小館創始人


    “很多粉絲在公眾號下面留言,讓我們到北京、到重慶開店,很開心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們也正在籌備第7家店。”——肉桂廚房創始人


    ……


    三位做泰餐的老板不約而同地的內參君講述了自己的開店計劃。




    總第 3416 

    餐企老板內參 余從 | 文



    泰餐又起

     

    “呲啦……”一聲,伴隨著升騰起的白煙,一位戴著編織藤帽、頗具異國風情的小哥,把蠔仔和雞蛋混在一起,一塊接一塊碼在巨大的鐵板上,不一會便散發出“海鮮+蛋仔”的獨特風味。


    這是一家開在商場里的“泰國蚵仔煎”,四周分布著各類快餐、休閑正餐店,開放式的檔口,肉眼可見的煙火氣,讓這家店很快被來往的人流包圍起來。這種源自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在曼谷發揚光大,最后“留洋一圈”又回來的特色小食,在北京商場引人圍觀。


    即使是路過的人,也會被這種香味“勾引”過去,踮起腳、伸長脖子想看看這里到底賣的啥?



    同層不遠處便是另一家更具異域特色的泰國小食店“春萊”。


    泰式舂雞腳、芥末沙律、蠔油芒果等小食多是結合了本地口味,做出的調整。同時搭配各種泰式奶茶、咖啡等飲品,生意同樣紅火。“現在點小吃的人和飲品的人對半開,等天慢慢熱起來,飲品的銷量會更好一些。”老板邊忙邊說。


    往樓下一走,是泰式休閑正餐-迷你椰和泰式大排檔-街市偉。迷你椰的生意自是不必多說,合生匯里的這家店少有不用排隊的時候。


    令人眼紅的是另一家新開出來的泰式大排檔。“你是第一次吃吧?一定要嘗嘗他們家青芒果、青木瓜,這兩樣是必加的配菜。”內參君在選購時,一旁熟客說道。



    “泰餐風難道又刮了起來?”帶著這份疑問,內參君分別和北京、成都、長沙三位在泰餐賽道的餐飲人聊了聊:


    “3月份,我想把船面(一種泰式粉面)店開出來。”——PAKPAK創始人


    “上個月我們新開6家店,計劃趕上五一這波節假日,再開12家店。”——嘟嘟泰國小館創始人


    “很多粉絲在公眾號下面留言,讓我們到北京、到重慶開店,很開心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們也正在籌備第7家店。”——肉桂廚房創始人



    曼谷的泰餐供應鏈商Rainbow也對內參君說道:“我自己的一個感受是:2015、2016年開始,陸陸續續就有人來我這里咨詢開泰餐店。疫情剛開始的幾個月,咨詢的人變少;2021年國內相對安穩,咨詢的人明顯變多;再到2022年國內封封停停,做餐飲壓力很大,人也少;直到春節過后,現在咨詢的人又多起來了。”


    現在,許多人都做著一場關于“開一家泰餐廳”的美夢。究其原因還是準入門檻低,讓大家覺得,開一家泰餐廳,“泰”容易了。

     


    泰餐夢的背后

    是近乎為0的準入門檻?

     

    很神奇的一點是,當內參君問為什么泰餐近幾年火起來,好幾位的答案里都出現了這三個字——門檻低,無論是泰餐店的老板還是泰餐供應鏈的老板。而且,她們在說完門檻低之后,開始介紹起一些完全不會讓人覺得容易的東西,比如醬料研發、跨國貿易、廚師培養等等。


    說做泰餐門檻低,低在哪里?


    品類大難題已被后端的供應鏈“大佬”攻破,“大佬”不僅打下原材料價格,豐富了購買渠道,還提高了生產效率。


    原材料豐富是泰餐的特色,也是做泰餐的難點。


    “以冬陰功為例,里面需要檸檬葉、香茅、南姜、小青檸等各種香料,還需要不同的醬料配比,合起來十來種東西。且不同品牌的同種醬料所需分量都不太一樣,加多了或者少了,口感都會變奇怪。


    也是這個原因,很多人在我這里學完以后到國內開店,會說很難,即便醬料都買到了,招過來的廚師不愿意一個個繁瑣地出品”,泰餐供應鏈合伙人Rainbow說,做泰餐供應鏈前,她曾是一位泰餐課的老師。


    據介紹,不只是冬陰功,許多泰餐餐品都需要用到多樣的調味料,而且不同餐品用的調味料重復度不高。這導致如果要原原本本地開一家多品類的泰餐廳,原材料SKU很可能要比菜單SKU多很多。


    街市偉 · 泰國熟燒魷魚檔(合生匯店)的操作臺


    Rainbow發現了這個痛點,她和她的丈夫開始轉型做泰餐供應鏈。他們根據泰餐的特點,研制出了針對3類主流菜系的“母醬”。有針對冬陰功系列的“母醬”,加上不同的配料,可以制成冬陰功湯、冬陰功火鍋。這樣實現“一醬多用”,在保證口感的前提下,減少了原材料SKU,提高了餐廳的出餐效率。


    最重要的是,省去了昂貴的人工成本。雖然泰餐日漸火熱,但國內稀缺泰餐大廚,雇傭成本高。醬料操作簡易化,讓泰餐廳老板可以在“成本大頭”上省點錢。


    和Rainbow一樣的供應鏈“玩家”在“降低泰餐醬料數量”時,代購們也在積極地通過網絡購物平臺運輸泰餐醬料,豐富泰餐醬料的購買渠道,降低購買門檻。



    對泰餐很感興趣的小Y說,“我幾年前吃完泰餐很想回家復刻,能找得到菜譜但很難買齊原材料,現在淘寶上有很多賣這種的現成配比好的。”



    供應鏈這個“大難題”已被解決,餐飲小白也可以搗鼓搗鼓,做出像個樣子的泰餐。因此,很多人認為做泰餐門檻低。開一家泰餐廳,可以美美享受“異域菜”的光環,加上泰餐在味型上有著突出的記憶點,和我國美食文化相近、不需要很多市場教育,成為現在泰餐高增長率的原因。

     


    泰餐的各色活法

     

    網上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泰餐享受了“疫情下大家不能出門的紅利”,現在疫情放開后,大家都能出國游,對于這類強造景的餐廳就變得不再需要。這波紅利期消失殆盡后,泰餐廳又該何去何從?


    肉桂廚房創始人Abby針對這個問題回答道:“大家的擔心有一定的道理,確實,在2021、2022年,強造景的泰餐迎來了一波井噴式的增長,但正如同當時的西餐、韓餐、日料在中國的發展路線一樣,都是從零星幾家店、到慢慢被大眾認知、再到爆發式增長、到最后進行洗牌、好的這些店就被永遠留下來。”


    她頓了頓接著說道:“而泰餐現在經過了這波紅利期,被大眾逐漸認知、接受,獨立成為一個品類,接下來就該進入狂奔階段了。”


    嘟嘟泰國小館創始人供圖


    目前我國的泰餐主要有正餐、休閑正餐、小吃大排檔這幾類。


    迷你椰憑借著快節奏強勢入侵華東、華中地區;嘟嘟泰式小館在長沙扎根,開始向周邊迅速拓店;再加上原來就穩扎穩打的泰餐老店蕉葉、荷花泰、暹羅泰(原名:非常泰)等,泰式正餐已經在我國形成了一定的受眾認知。


    “原來店里都是清一色的年輕人,幾乎看不到什么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存在,偶爾有一兩個還是年輕人帶著父母過來吃。”肉桂廚房創始人感慨道:“我那天很驚奇地發現,店里竟然有幾個看起來50多歲的中年人,而且這些中年人慢慢地多了起來。”


    日漸成熟的供應鏈解決了泰餐標準化程度低、用廚成本高的問題,獨特味型記憶點又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國內放開后,這些泰餐店在1月份的日均營業額(以200平米店型舉例)都在3-4萬,復購率能達到35%-50%。


    最近不斷冒出的泰式小吃店,也乘風而起,做到了日均500單。

     


    “我相信泰餐這個品類可以長存”

     

    泰餐正在茁壯成長時期。


    肉桂廚房創始人Abby回憶,“5年前,成都只有一兩家泰餐店,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店。現在成都泰餐是各種定位的店都有,人均幾十的,一百多的,遍地開花。5年間,泰餐從剛開始的‘有’變成現在的‘流行’”。坐標長沙的嘟嘟泰國小館創始人Carol也有相似的感受。


    泰餐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泰餐廳品類變豐富,相應地,門店類型和客單價覆蓋范圍也更加多元。


    星泰馬萬圣節時期氛圍打造


    Carol認為,泰餐這個品類可以長期存續。但具體到不同的品牌、不同的門店,能活多久就要另當別論了。


    1、一線城市泰餐競爭越來越激烈,評判標準會越來越嚴苛


    PAKPAK創始人Amy說:“一線城市已經有比較豐富的泰餐廳可供選擇,在北京幾乎可以吃到所有地方的菜,泰餐也不算小眾”。


    這兩年年輕人開的連鎖泰餐品牌諸如迷你椰大面積拓店,讓傳統泰餐經營者又羨慕又擔憂。泰餐增多,競爭勢必越來越激烈。


    星泰馬創始人說:“放開后,出國的人多了,大眾對泰餐味型接受度提高,有機會培養一批客群。這對國內泰餐來講是個好事。大家會逐漸認知到,誰家正宗、誰家不正宗,吃的多了 ,心中的評判標準自然就出來了。


    2、也正是因為準入門檻低,同質化問題嚴重、創新或會成為最大的難題


    泰餐的門檻被日漸完善的供應鏈進一步降低,泰餐供應鏈合伙人Rainbow認為“現在國內泰餐廳里能吃到的就是冬陰功、黃咖喱、菠蘿炒飯,來來回回就是這幾樣,而這也是泰式正餐店面臨的下一步挑戰。”


    泰餐的創新需要專業的廚師團隊、多次的味型調整、客戶反饋積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3、小食店只能依賴高強度的客流,依賴逛吃


    泰餐經營者們認為,泰式小食店補充了泰餐品類的多樣性,但它對選址要求高,難以復制。


    “我對這種單品不太看好,除非我逛到那里,我可能會買一個吃,但如果讓我記住,以后繼續吃,需要一個‘完整的店’給予完成的體驗環境。我覺得開在商場里的檔口店,消費是很隨機的,復購率可能不會太高,除非這個東西口感非常驚艷,但這多難啊。”Abby說。


    “一個最直接的例子,泰式生腌去年在廣州多火,開出了多少店,現在已經看不到幾家店了。”星泰馬創始人說。


    至于泰餐這個品類能活多久?流行幾年?原本是開西餐廳現如今轉戰泰餐的肉桂廚房創始人Abby給了我們一個答案,“泰餐已經成為了一個品類,正如日料一樣,有壽司店、拉面店、燒鳥、小食等等,泰餐也會變得多元化。”


    “我們從原先廝殺慘烈的西餐賽道跳出,正是因為看好泰餐,現在泰餐店越開越多,越開越快,之后的競爭無疑是激烈的,但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泰餐如此火爆,“娘惹風味”備受關注,東南亞更值得親自去體驗…


    與其觀望,不如跟隨餐飲老板內參·大魚國際深度餐訪營,走進新加坡,實地考察中餐出海“首選地”的掘金秘籍…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區域復蘇:

    顧客陽康,餐飲炸街?我們奔走五座城,揭秘真實的“回血狀態”…

    復蘇的北京,領跑全國!我們找了3家“標桿”深度聊聊!

    日本餐飲疫后復蘇啟示錄:誰率先反彈?誰一蹶不振?

    香港餐飲的“消亡”與絕地求生


    門店復蘇:

    等號4000桌,排隊到凌晨!苦熬3年,餐飲人終迎“肥年”!

    第一批“陽康”坐滿餐廳,北京餐飲回血復活!

    元旦假期餐飲“冰火兩重天”,有人等位3小時,有人上座不足3成

    疫情全劇終!恍然若夢,餐飲人,該奪回“丟失”的三年了!

    5天開一店!單店日流水最高1.4萬!小店模型如何在疫情中取勝?


    品類復蘇:

    誰賺了“陽康”消費者的錢?

    苦等報復性消費,年夜飯能讓餐飲過個“肥年”嗎?

    連開5店!連開1000㎡店!搶地搶人搶資源,餐飲再掀“抄底”潮?


    政策支持:

    獎勵200萬、豪擲億級消費券、帶頭下館子,政府想刺激餐飲復蘇了!

    北京放大招!允許外擺!





    輪值主編|張心笛  視覺|代丹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拜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商務合作: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投稿郵箱:
    nctougao@watcn.cn

    91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