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從2022大眾點評必吃榜看餐飲消費3個“小”趨勢

    從2022大眾點評必吃榜看餐飲消費3個“小”趨勢
    餐企老板內參
    餐飲方法論
    2022-06-22
    2.9萬


    遭遇重創、持續承壓、緩慢恢復……


    對當下的餐飲人來說,這份“不經人手”的大數據認證在此刻有著別樣的意義。




    總第 3188 

    餐企老板內參  陳黎明 | 文



    必吃榜版圖再擴大!

    今年內地新增9城

    今天,大眾點評正式發布2022年“必吃榜”。這是必吃榜自2017年以來,連續第6年發布榜單。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今年必吃榜覆蓋的城市又增加了。


    官方介紹,2022年的必吃榜覆蓋57座城市共計1482家餐廳。這次必吃榜新增了內地桂林、惠州、樂山、順德、臺州、徐州等9座城市。


    新上榜城市大多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三線城市,地方美食文化突出,且有較大的影響力,是食客們“打卡特色美食”的熱門目的地。


    必吃榜的第二個“增加”和第一個“增加”有關,是覆蓋門店數量增加了。


    2021年必吃榜涵蓋了1200余家餐廳,較2021年,2022年的必吃榜新增了近300家餐廳。


    第三個“增加”是“榜單用戶增加”。


    從2017年首次發榜以來,大眾點評必吃榜已累積服務6億人次。榜單使用人數增長,體現大眾點評必吃榜的國民認知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總體來說,2022年的必吃榜覆蓋更多區域、更多門店,有更多的用戶,這三個方面的“增加”讓這份消費者共建、大數據統計的榜單含金量更高了,更有信服力,更“大眾”了。


    ▲2022大眾點評必吃榜上榜餐廳數TOP10城市及菜系

    數據來源:大眾點評


    必吃榜從2017年開始推出榜單,連續6年做這件事情,并且能持續保持上述的3個“增加”,說明這件事情可以達成正循環。


    消費者體驗后發布評價,大數據選出消費者認可的優質商戶上榜,上榜的餐飲經營者獲得更多觸達消費者的機會。


    這個正向循環持續發展下去,未來必吃榜可以變成一張覆蓋面更廣、參考意義更高的美食地圖。



    3個“小”看點

    窺探“大”趨勢


    今年必吃榜涵蓋了近1500家餐飲門店,表單非常長。內參君盤點這份大表單,發現其中有這3個“小”看點。


    1.小城


    如上所說,今年的必吃榜出現許多新的城市,主要是低線城市,我國三四線城市餐飲消費日漸活躍。


    “小城”餐飲興起,有這2個原因:


    小城居民的消費意愿增強,消費能力提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


    居民錢包豐滿,孕育商業百態。小城消費能力增強,小城餐飲這塊蛋糕變大,等待多元的升級的餐飲門店瓜分。


    餐飲標準化、數字化技術突破,便利地方美食升級


    標準化、數字化技術的突破及普及是小城餐飲興起的技術支撐。我國幅員遼闊,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美食特色,這些享譽的美食口味從前正是因為難以實現標準化,而走不出地方。


    技術支撐給餐飲人重做地方小吃提供了可能。一批餐飲人汲“內卷”之精髓,在小城挖掘當地餐飲文化,通過數字化、標準化、差異化突進,升級迭代“地攤小吃”,做“區域獨角獸”。一批“獨角獸”出現,一個新的餐飲消費腹地也就出現了。


    2.小店


    今年必吃榜的入圍名單更加生活化了。


    上榜門店的范圍從商業街擴大到居民生活區。在近1500家上榜餐廳中,中小商戶占據較高比例,許多新入圍的門店都是門店面積較小的街邊店、社區店。平均客單價在百元左右。優質的平價小店成為過去一年的消費新熱。


    ▲2022大眾點評必吃榜首次上榜餐廳占比達55%

    人均百元以下餐廳超六成

    數據來源:大眾點評


    “小店”興起反映出消費者對餐飲品質的要求提高,“點評”不僅有從前的“大店”“大餐”,還有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一餐一飯,對事物更加關心。


    同時,這也反映出疫情下餐飲門店的店型變革。


    疫情增加餐飲經營的不確定性,店型精簡有利于提高門店的人效坪效,增加門店抗風險能力。社區店街邊店接近用戶住宅區,受封控措施影響相對較小,憑借食物口味積攢出來的口碑,更容易在現在的餐飲環境中存活、出彩。


    大眾點評必吃榜的評分規則正好是“好吃不貴體驗佳”,餐飲持續承壓的春天,相對大店來說,小店更容易達到這個要求。


    ▲2022大眾點評必吃榜上榜餐廳

    左:吳家餛飩 | 江蘇鎮江

    右:金榜老街坊姜撞奶 | 廣東順德


    3.小吃


    小城、小店后,另一個明顯的“小”看點是小吃。


    必吃榜上榜餐廳涵蓋的菜系品類愈加豐富。今年的必吃榜,有人均9元的三明治小店,人均18元的甘草芭樂水果店,亦有人均12元的高湯螺絲粉店。


    ▲2022大眾點評必吃榜上榜餐廳

    左:東門豆腐腦 | 四川樂山

    右:溫嶺嵌糕炊飯 | 浙江臺州


    小吃是近年餐飲賽道中快速崛起的品類之一。憑借產品小巧便攜的特點以及成癮性口味的改良,小吃品類中跑出不少獲得融資、快速拓店、從街邊走向商場的品牌案例。


    比如今年新入必吃榜的城市樂山,小吃非常有名。樂山的翹腳牛肉很火,去年,北京商場中新進駐了不少主營翹腳牛肉的餐飲品牌。樂山炸串舊更不用說了,跑出了夸父炸串、喜姐炸串這樣的千店連鎖品牌。


    3個小趨勢的本質是“躲避風險”。


    小城市競爭壓力更下,社媒逐漸發展,競爭環境、基礎建設都不錯。從疫情防控的角度來說,人口更稀疏,人員流動更小,風險更小。


    小店模式精簡,效率更高,更“耐造”。


    小吃味道具有成癮性,便于復購,產品便攜、易打包,方便線上化,銷售渠道多樣。


    3個小趨勢匯成一句話——“地方特色小吃店,機會來了”。



    消費者洞察:
    一邊變大膽,一邊變謹慎


    談及當下和未來,疫情是逃不過的話題。


    疫情封控狀態下,線上資訊成為消費者推測餐廳品質的重要參考。此時,一份基于大量用戶真實評價推算、不包含廣告、且方便查看的榜單就會成為消費者美食領域的第一入口。因為新常態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


    在嘗試新食物種類上更為大膽


    交通、旅游業受限,消費者外出旅行游玩的機會驟降。異域風味的食物成為外出旅行的“簡單替代品”。


    去年,多地小眾美食走向全國,比如豬腳飯、鴨屎香。


    今年的必吃榜中,出現了多個小眾海外口味餐廳。上海上榜的餐廳中,有一家中東菜餐館“ELI FALAFEL黎巴嫩餐廳”,還有一家拉美烤肉BARBARIAN餐廳。


    熱門的海外菜餐廳也有增長,全國有53家韓國料理店、53家東南亞餐廳登上今年的必吃榜。


    ▲2022大眾點評必吃榜上榜餐廳

    左:ELI FALAFEL黎巴嫩餐廳 | 上海

    右:BARBARIAN餐廳 | 上海


    在嘗試新事物時更謹慎選擇食物來源


    消費者在接受食物時,挑選餐廳更加謹慎了,對于“好”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比如對食安的關注逐年增長,具體表現在對食物來源的要求,在餐廳中,可以看到有機菜品、植物奶飲品等以健康、修身為宣傳點的新食材。這也將倒逼餐飲品牌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注重食材口味的穩定性、加強品牌建設。


    這兩個變化對地方特色餐飲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大眾歡迎更多地方口味,特色餐飲的市場擴大了,新店、小店,都有機會實現突圍。


    大眾點評必吃榜作為廣大消費者共建的美食榜單,真正代表了消費者對于味蕾的選擇。一年一推的榜單體現出餐飲市場每年的最新標桿,受到6億人次的關注。入選榜單,無疑是餐飲品牌贏得信任、提高銷售效率的利器。



    小結


    在這個餐飲遭遇重創、持續承壓、緩慢恢復的春夏,內參君認為這份“不經人手”的大數據今年有別樣的意義。


    疫情讓餐飲人備受折磨,沒有人甘心讓自己一腔熱血燃著的餐飲夢蕭條歇業,于是奮起改革、創新。


    入圍榜單在告訴餐飲人,這間您辛辛苦苦打造的門店,是被廣大消費者認可的。現在的風雨放在品牌整條時間線上都是陣雨。必吃榜這樣健康持續的機制,也在從另一個角度助力商戶盡快迎來復蘇,增添餐飲人的信心。



    沒看過癮?

    點擊下方↓ 再來段內參精彩視頻

    ?
    ?掃碼關注“秦朝餐見”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代丹





    商務合作: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投稿郵箱:
    nctougao@watcn.cn


    2.7萬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