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千萬,打造3800平夢幻火鍋店
同質化競爭下的新思考
在3800平的生態大觀園里吃火鍋是一種什么體驗?
找一個閑暇時間,約上三五好友,圍坐在一鍋熱氣騰騰的紅油火鍋旁,放眼望去,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般的花園式美景,盡收眼底。一到晚上,當動感的音樂噴泉響起、絕美的燈光秀晃動,一場唯美的古裝國風表演驚艷四座,讓人仿佛置身于夢幻之中。沒錯,這是大渝火鍋耗資千萬、歷時1年半,打造的重慶室外景觀火鍋門店。
延續一貫的開店即“排隊”的風格,大渝重慶首店還未正式開業,就場場爆滿,吸引了一眾年輕人前去打卡。
這是一個探索火鍋行業全新模式的“試驗場”。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創業者入局火鍋賽道,新舊品牌爭相在全國跑馬圈地,開店擴張,火鍋已經成為競爭最激烈的餐飲賽道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在業存續的火鍋相關企業共有41.9萬家,而今年上半年新注冊的火鍋企業更是達到了3萬多家。
另一方面,激烈的競爭,也導致火鍋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產品同質化、場景同質化,無論是火鍋的鍋底類型還是涮品的選擇,都十分有限。
表面看似一片熱鬧的火鍋市場,背后逐漸顯露疲態,各大品牌創新乏力,逐漸進入“內卷”,行業急需尋求新的破局點。無論是火鍋腰部企業,還是新入局者,都需要不斷創新升級,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找到自身立足點。
與市場其他火鍋品牌埋頭擴張不同的是,近年來,大渝火鍋逐步放緩了向外擴張的腳步,開始尋求向內自我“破局”,通過極盡打磨自己的產品和品牌,正醞釀一場火鍋行業的革新。
向重慶“進擊”
大渝火鍋的自我革新
作為中國餐飲行業中當之無愧的頭號品類,火鍋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據《中國餐飲品類與品牌發展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火鍋市場坐擁近6000億體量。
6000億體量的火鍋市場,如何決勝?
“火鍋行業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口味、品質的競爭,只有不斷改良、迭代產品口味,才能塑造大渝的核心壁壘。”大渝火鍋杜松林在采訪中表示, 沒有自己特色、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終將會被市場淘汰。
“我們會在一個城市穩步滲透后,再尋求向外擴張。”未來,大渝也調整了步伐,減緩拓店速度,實行城市級餐飲戰略,穩扎穩打前行。
內參君以為,創新雖然是火鍋品牌突圍的“利器”,但創新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企業對美味的執著,供應鏈的自信,以及門店一整套標準化管理的打磨。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