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單價60元以下,降價的呷哺呷哺,能否留住年輕人?
餐企老板內參
頭部案例
2021-08-21
6.8萬



談到呷哺近兩年的頹勢,多數分析都認為,根本原因是呷哺變得越來越貴,脫離了原先的定位。日前,重掌帥印的呷哺創始人賀光啟表示,品牌將重回大眾消費路線。
客單價60以內
呷哺將會重回“大眾消費路線”
面對多重頹勢,重掌帥印2個月的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日前首度發聲,稱將關店200家止損,后續還將采取一系列行動挽救品牌,“近幾年呷哺呷哺走了不少彎路,包括選址、管理、定位等違背了呷哺呷哺作為大眾消費為主的餐飲品牌的定位,因此決定今年不再拓展門店。”賀光啟對媒體表示。呷哺呷哺在2019年推出的升級品牌in xiabuxiabu也在關店之列,該品牌針對年輕群體,除了延續呷哺呷哺的“一人一鍋”模式外,還增加了茶飲、辣串、關東煮等多種餐品,客單價超百元。賀光啟表示,in xiabuxiabu一直處在虧損的狀態,其定位不清晰是主要因素。根據歷年呷哺財報,2017—2019年,呷哺呷哺客單價分別為 48.4 元、53.3 元、55.8元,到了2020年人均消費突破60元,達到62.3元。外界普遍認為,呷哺越來越貴,定位走樣,成為呷哺轉型之路上的一大失誤:服務依舊是愛理不理,但價格已經變得高攀不起。賀光啟也并未避諱這點,他坦言,現在消費者對于呷哺已經慢慢地感到陌生,原來呷哺是一個大眾消費的品牌,而大家現在會覺得,呷哺怎么越來越貴?貴在哪里講不清楚。呷哺這個品牌現在變成什么樣了,也講不清楚。他表示,今后呷哺將繼續走大眾消費路線,客單價保持在60元以內,“50、60塊錢能吃到一個非常精致的小火鍋套餐,這將是我們今后重要的發展主軸。我相信消費者會很快地對我們有所認知。”而在放棄in xiabuxiabu品牌的同時,呷哺呷哺也將推出新火鍋品牌,暫定名為“呷哺X”,該品牌客單價定在人均90元左右,定位為面對中端消費市場的火鍋品牌客單價和in xiabuxiabu相比也出現了大幅下調。據稱,目前該品牌正在籌劃中,計劃明年正式面向市場。降價能不能救呷哺?
前不久,呷哺剛發布了上半年盈利預警,凈虧損4000萬元至6000萬元之間。截止到昨日收盤,呷哺呷哺的股價從年內高點27.116元一路跌到了6.16元,跌幅超過77%。大規模關店和降價策略,是賀光啟經過兩個多月的市場走訪后做出的決定,他表示,新開200家門店實際上非常難,成本很高,但這是公司“斷臂止血”、精心盤點后做出的決定。在未來的門店布局方面,呷哺呷哺將向二三線下沉市場持續擴張,新一代的門店也仍以“單鍋”和“吧臺”為主,外賣、呷煮呷燙、茶飲等將成為新增長點。降價是否能夠拯救呷哺?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搞清楚,呷哺的問題到底是不是價格的問題?1998年落地北京的呷哺,以麻醬火鍋、一人一鍋、超高性價比等關鍵元素,占盡了北京及周邊市場的“地利”,也使其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勢能”。非典后呷哺春風得意,大肆跨區域擴張后產生的種種“水土不服”,使其開始頻繁“做加法”:優化菜品、升級環境、提升服務。導致的結果就是節節攀升的客單價和日漸模糊的品牌定位。從這個角度來看,呷哺最大的問題是品牌勢能的問題,低價成就了呷哺,但是低價并不是呷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前不久的文章中,內參君對于低價火鍋的轉型機遇,進行了兩點重要提示:重回快餐和退守區域。這兩個策略都繞開了低價火鍋在商業模式上的天然缺陷——難以建立品牌勢能。曾經的呷哺小火鍋套餐
重回快餐——呷哺未來將主打50、60元的精致小火鍋套餐,最適合的定位無疑是高品質快餐,而非休閑餐飲。退守區域——呷哺在北方市場的影響力遠高于南方,尤其是北京周邊地區,未來呷哺深耕二三線市場,勢必圍繞優勢區域展開。
性價比火鍋多為“時勢英雄”
再現輝煌并非易事
路線目前看來并未大問題,但業內人士大多認為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和艱難。關店200家,沉沒成分不菲,靠著重歸大眾消費的盈利能力,多久能把損失賺回來?事實上,走極致性價比路線的這批火鍋品牌,如呷哺、傣妹、季季紅等,都已經誕生了20年以上。在吃火鍋曾是一種“高端消費”的年代里,呷哺們成了學生黨改善生活的不二之選,也成就了低價火鍋品類的10年風口。如今,火鍋成為了餐飲行業最大的品類賽道,滲透能力極強,許多其它品類都出現了“火鍋化”的表現形勢。可以說,火鍋已經成為了中國餐飲行業的一抹底色,新一代的年輕消費者,是否還需要通過呷哺來體驗火鍋的魅力?一份來自美團的火鍋調研數據顯示,低價火鍋的是市場份額正在持續萎縮。在一線城市,火鍋客單價80元以下的消費占比在15%以下,50元以下竟然僅占1%左右;在新一線和二線城市,80-120元的火鍋客單是絕對主流,客單價50元以下的消費占比均為個位數。對于呷哺這樣的品牌來講,應該做的是從“品類賽道”,轉向“價格帶”賽道,從價格出發,為品牌尋找更加適合的商業模式。真正能夠拯救呷哺的,將是賀光啟對于品牌勢能的客觀認知,和對餐飲賽道的精準抉擇。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勁影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預制菜市場很難誕生龍頭企業,原因在于中國餐飲的消費場景和消費習慣差異太大,很難形成統一要求。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深扒餐飲供應鏈”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1.3萬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