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上半年凈虧1.93億,翻座率連續7年下滑,呷哺要靠湊湊反哺?

    上半年凈虧1.93億,翻座率連續7年下滑,呷哺要靠湊湊反哺?
    餐飲老板內參
    餐數解讀
    2020-08-30
    7.5萬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各大餐飲企業都陷入虧損。

     

    呷哺也不例外,上半年業績同比下滑了29.1%,經調整虧損1.93億元。

     

    不過,湊湊的發展態勢依然向好,營收同比去年增加了21.3%。


    總第 2466 
    餐飲老板內參 戴麗芬 | 文



    呷哺呷哺上半年營收19.22億元,

    同比減少29.1%


    上半年,呷哺呷哺營收由去年的27.13億元減少29.1%至19.22億元。


    其中,呷哺呷哺餐廳貢獻營收12.22億元,湊湊餐廳貢獻營收5.93億元。外賣實現營收1.57億元,較去年1.2億元同比增長18.5%,食品銷售實現營收0.57億元,較去年0.24億元同比增長138%,非堂食場景業務增長明顯。


    財報顯示,整體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公司44%的門店位于疫情嚴重的湖北省、東北及北京等地。



    呷哺公司凈利潤其實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下滑。根據2019年呷哺的財報可以看到,去年凈利潤同比下滑了37.7%。




    翻座率低于海底撈?


    呷哺業績的下滑,與其翻座率的下滑不無關系。今年呷哺餐廳的翻座率已經跌至1.8倍。上半年湊湊餐廳翻座率也由去年同期的4.1倍跌至2.9倍。



    內參君翻開歷年財報發現,呷哺餐廳的翻座率從2013年開始下滑。在2019年,餐廳翻座率已經從2013年的4.2倍,減少到了2019年的2.6倍。


    而今年上半年海底撈的翻臺率維持在3.3次/天。對比之下,呷哺呷哺采用了更嚴格的“翻座率”計算,導致其數據相對較低,因而不能以此評價其競爭力。


    翻座率的計算方式,是以年內餐廳顧客總流量,除以餐廳營業總天數及平均座位數。而翻臺率只是計算一張餐桌的使用情況。


    舉個例子,按照一張4人桌來看,依據呷哺呷哺的計算方法,只有當一張桌子坐滿4個人,才能叫1倍翻臺率;如果2人就餐,翻臺率就只有0.5倍;如果1人就餐,翻臺率就只有0.25倍。而如海底撈等餐廳即便一張桌子只有1個人,也能算1倍翻臺率。


    這樣來看的話,湊湊2.9倍的翻座率,并不一定低于海底撈3.3倍的翻臺率。呷哺餐廳的翻臺率也高于目前我們看到的這個數據。



    在翻臺率逐年下滑的情況下,呷哺和湊湊的人均消費也在逐年上升。上半年,呷哺人均消費上漲10.3%至63.3元。


    財報解釋,人均消費上漲,主要源于產品結構優化,以及定期推出新品,外送業務及新菜品銷量增加所致。


    呷哺呷哺除了推出更多年輕消費者喜歡的新品套餐,還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從提升毛利。多樣化的產品組合,聚焦套餐,不僅保持品牌年輕活力,同時也保持品質與食材成本優勢。此舉措在去年下半年已經為平衡物價及增加毛利帶來了成效,未來也會在這方面加大力度。



    上半年謹慎開店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門店總數從去年年底的768家增長至935家,平均1.05天就有一家新店開業。


    對比之下,呷哺今年上半年在開店這件事情上顯得更為謹慎,開店速度已經放緩。上半年共開出31間呷哺呷哺餐廳及5間湊湊餐廳。


    目前,公司共經營1010間呷哺呷哺餐廳,以及107間湊湊餐廳。此外,由于商業原因,今年上半年共關閉43間呷哺呷哺餐。


    從新增門店選址來看,呷哺已經呈現下沉趨勢。在今年上半年呷哺新增的門店中,三線及以下城市新增數量最多,新增37家。三線及以下門店數量占比已經從21.4%增加到了24%。


    呷哺呷哺餐廳增長情況,來源公司財報



    湊湊逆勢增長,

    業績同比增加21.3%


    對比去年,湊湊逆勢增長。財報顯示,湊湊餐廳產生的收入由2019年上半年的4.89億元,增加21.3%至5.93億元。財報解釋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這一年來湊湊新開了46家餐廳。


    湊湊餐廳增長情況,來源公司財報


    內參君總結了湊湊能夠快速增長的原因:


    1. 湊湊定位中高端火鍋,與呷哺餐廳的客單價形成互補


    湊湊與呷哺呷哺的定位有明顯不同,湊湊主要針對2-8人的聚會群體,凸顯火鍋的社交屬性。


    在近幾年,中高端火鍋的發展趨勢明顯。從《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點擊查看)可以看到,60元以上的火鍋整體呈現增長趨勢,湊湊的定位正是在這個價格區間。



    2. 湊湊產品寬度更寬,奶茶產品點單率高


    和其他火鍋品牌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火鍋+茶憩”的餐飲復合業態創新模式。


    茶飲屬于毛利較高的品類。在餐飲店各項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茶飲成為了提高坪效的妙招。湊湊的市場總監徐毅文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茶飲部分已占到湊湊營業額的 20%,茶飲外賣的營業額超過 40%。  


    即便受到疫情沖擊,湊湊的恢復速度在行業內可謂突出。早在今年4月底,湊湊餐飲CEO張振緯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的時候就表示,除武漢的門店外,湊湊火鍋的業績已經恢復至疫情前的八九成水平。


    根據財報,今年下半年,公司將會繼續保持湊湊的發展速度。目前在香港已經有3間湊湊投入運營,接下來將繼續擴張至海外地區。



    拓寬賽道,

    調味品營收增加133.3%


    近年來,國內高端醬料市場被打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調味品的食品安全、質量、健康。鑒于調味品潛在的市場商機,呷哺成立全資附屬公司呷哺呷哺(中國)食品有限公司,涉足調味品產品業務。


    由于公司不斷擴張銷售渠道和推出新產品,調味品業務銷售額由2019年上半年的0.25億元,增加了133.3%至2020年上半年的0.57億元。


    國內復合調味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呷哺零售端業務有望持續發力。



    總結


    從2018年開始,呷哺的營收、利潤增長率就開始雙雙下滑。作為行業第一梯隊的品牌,其實呷哺一直都在探索突破增長困境的出口。無論是湊湊,還是其零售業務,在近幾年都獲得了明顯的增長。


    對比這些增速明朗的新業務,反而是從2016年就已經開始批量升級的原呷哺餐廳的未來顯得懸而未決。不破不立。呷哺能否突圍其原有品牌的增長困境,我們將持續觀察。


    統籌|臧政齊    視覺|張勁影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9月9日—9月11日,餐飲老板內參“大魚游學·走進成都”,將帶領全國餐飲老板,與餐飲新銳品牌大龍燚、小龍坎、烤匠、集漁泰式海鮮火鍋、雷門拉面、吼堂老火鍋的創始人/高管,直面交流分享及門店考察,深入了解當下優秀餐企最新的管理經驗、品牌發展模式。




    “對于餐飲而言,時間是金錢、效率是生命、品質是靈魂。效率是決定餐廳生存、盈利的重中之重。9月3日—4日,大魚餐飲學院特別邀請,精細化管理專家、日本物語集團董事盧南,在北京開設《超級門店特訓營》第7期帶大家一起進化門店運營能力。報名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





    往期精選

    餐飲業上半年:巨頭淪陷,交出巨虧答卷
    反浪費風潮下,自助餐“去自助化”保命!
    如何引爆一家門店,要先找到這“150人”和“2000人”
    小吃一條街都搬到線上了,如何抓住這波餐飲新趨勢?
    六大戰略護航,財報顯示這只“黑鴨”游得還算穩
    不囤貨,不剩餐,這家連鎖自助餐如何制止餐飲浪費?
    會員力+數據力+加盟伙伴,頂巧餐飲的三大破局法則
    加個飲品就叫“餐+飲”?口味不復合、配方不健康……遲早被年輕人拋棄!
    顧客一句話,品牌就更名,22年的湘菜排隊王這樣寵粉?
    必勝客中國30周年首次牽手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七夕之約不止于心動





    商務合作: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
    首席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24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