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青島是餐飲死海?連鎖品牌進不來,日料、西餐沒市場

    青島是餐飲死海?連鎖品牌進不來,日料、西餐沒市場
    餐飲老板內參
    門店實戰
    2020-08-22
    5.1萬


    百萬開店系列文章的留言中,青島是熱度最高的城市。

     

    雖然和廈門同為旅游城市,但青島人對網紅店沒什么興趣,甚至對新品牌、新潮流也沒有多大興趣,海鮮配啤酒依舊是青島人的心頭好。

     

    從小吃店、商場店到高端餐飲,再拓展至日料、西餐,內參君求證了青島百萬開店的各種可能性,也側面反映著青島餐飲的諸多“怪象”。


    總第 2458 
    餐飲老板內參 蔡大柒 | 文



    餐飲市場很封閉

    連鎖品牌進不來,也出不去


    “整個青島餐飲,不是那么火爆、繁榮。”


    “青島一直存在一個問題,自我感覺良好,有些封閉。全國一直有好的餐飲,但一直沒走出去看看。”


    100萬要在青島開店,很多餐飲人都這樣謹慎的“勸導”。青島餐飲市場一直有著很奇怪的現象,很多大的餐飲品牌來青島,根本不受追捧,地方品牌又走不出去,只能在島內發展。


    據資深餐飲人介紹,當時李村萬達開業最初,最火的是粥全粥到、呂氏疙瘩湯這些本地家常菜品牌,九月天、綠茵閣等連鎖餐飲品牌都不是很景氣。現在青島只有2家外婆家,5家西貝莜面村,九毛九集團尚未涉足青島。


    本地餐飲品牌如粥全粥到、開海、呂氏疙瘩湯、前海沿等,適合當地口味,但又不夠精致,沒有強大的競爭力,沒辦法拓展到全國。唯一走出去的,可能只有船歌魚水餃了,在上海已經開了6家店。得益于中央工廠的建立,能夠快速擴張,但也因為口味不如過往,逐漸被口味挑剔的青島人所拋棄。



    此外,本地消費者喜歡吃海鮮,烹飪方式以白灼為主,烹飪方式較為單一,利潤值較低,招待外地游客也是海鮮為主,對海鮮的精加工市場仍有很大的缺口。



    對于這種餐飲現狀背后的原因,一直沒有定論。一說是青島人“驕傲的性格”,覺得本地的海鮮品質好,只需簡單烹飪就能吃出鮮味,吃出原汁原味,不屑于那些亂七八糟的做法。


    另一說是青島是山東人口流動的終點,也處于鐵路交通的末端,消費者口味相對集中。還有一種說法是青島房價過高,房子越買越遠,為了上班,只能再貸款買車,除去房貸車貸,口袋里沒剩幾個錢,哪還能吃吃喝喝呢。




    開家商場店?

    很穩定,但人均消費都不高


    選擇開商場店,香港中路商圈、嶗山商圈和李村商圈是不錯的選擇,但人均都不算高。


    臨海的香港中路商圈和上海的淮海中路有點像,商場、寫字樓云集,曾經有海信廣場、百麗廣場(已停業)、 佳世客,麥凱樂,商業氛圍濃厚。近幾年,海航萬邦購物中心、萬象城以及中鐵青島中心相繼開業。2015年4月底,萬象城開業,60家餐飲品牌中一半以上是首次進入青島,包括外婆家和西貝莜面村等,現在仍是青島最熱鬧的商場。


    再往東移,便是嶗山商圈,起步較晚,2009年才有了第一個購物中心。但近幾年隨著金獅廣場、金鼎廣場等商場開業,發展較快,也是潛力最大的商圈。一部分客源來自旅游景點—石老人海水浴場,平價消費,另一部分客源則是附近住戶,高端消費需求比較大。


    隨著政府規劃的進度,李村商圈也逐漸發展起來。


    早在2006年,李滄區就被規劃為了青島中央居住區,隨后房地產開發商紛紛入場,經過近15年發展,居住氛圍比較濃厚。兩條地鐵線上的樂客城和附近的萬達商場是這個商圈的主力。


    李滄商圈是眾多餐飲人推薦的百萬開店之地:客源穩定,工作日搭地鐵去五四廣場等地上班的上班族,會在傍晚回到李村,和家人一起就餐,因此晚上和周末有著較為穩定的消費需求。此外,餐廳多為100元以下的中低端消費。


    在樂客城這樣的成熟商場,通過大眾點評可以看到,185家大大小小的餐飲店,只有6家品牌均價超過了100元,人均五六十的餐飲店仍是主流。



    用同樣的維度,我們再來看下萬象城和金鼎廣場兩個商場。



    萬象城餐飲店鋪中人均最高的是426元的王品牛排,其次是246元的乾山日本料理。



    金鼎廣場依舊平價為主,和樂客城很相似。這也對應著日租金情況,萬象城每平方米在15—20元,樂客城為7元,金鼎廣場為5元。


    資深餐飲人郭科在金鼎廣場5層開了一家愛酸不吃醋·功夫酸菜魚,人均在80+。220平方米的場地,因為樓層較高,建了夾層后變成了300平方,有117個餐位,每天營業額2.3萬元—2.5萬元。


    當然,青島的人力成本也不便宜,服務員工資在4000元左右,包吃包住,店長工資1萬元,高端店的服務員工資為5500元,但也常常招不到合適的服務人員。



    開小吃店,進美食街?

    競爭壓力大,受旅游淡旺季影響大


    青島小吃聚集地是老城區的中山路和臺東商圈,人均消費二三十,五六十萬就能開起來。


    中山路是青島開埠后,德占時期修建的,有過極輝煌的時期。但隨著商業中心向東遷移,繁華不再。因靠近青島站,走幾步就能到棧橋,加上老城區豐富的旅游資源,該商區的目標人群多為旅游人群。


    中山路上最多的店是賣海貨、貝殼的特產店,餐飲店多經營排骨米飯等小吃,不求口味留客,因為游客們如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涌來。



    隨后臺東商圈興起, 百貨商場和夜市小攤的組合,滿足了青島人吃喝玩樂購的一站式需求。雖有衰敗,但依舊火熱。此處的餐飲店多為小吃店,不用100萬就能開店。一般是外地人來租本地人的房子,做各地小吃,人均比較低,二三十左右,但競爭壓力比較大。


    除各大商圈外,青島政府還規劃了閩江路這條美食街,現在有50+餐飲店鋪,包括了開海、船歌魚水餃、三寶粥店等品牌,除了經營青島本地口味的餐廳外,壽司、粵菜點心、燒烤、烤鴨,品類繁多。


    李艷偉在閩江路附近開了一家小螺號炭烤生蠔,主打生蠔的各種吃法,炭烤、高壓鍋蒸煮等。2019年7月正式營業,人均88元,疫情后經營狀況還算不錯。投資這樣一家140平方米的特色燒烤店,60個餐位,差不多也要100萬。


    年租金是24萬,和房東簽訂了5年條約,前三年租金不變,后兩年以6%的方式遞增。也有按照每年遞增5%的方式簽約的,沒有固定模式,租金半年交還是一年交,也都是和房東商量著來。


    閩江路美食街的顧客不少為外地旅游者,因此受旅游淡旺季影響較大,青島旅游旺季為五一至國慶節,餐廳的淡季一般出現在11月、3月和4月。



    100萬能做高端餐飲,

    匹配目標客群的產品框架是關鍵


    100萬在青島做高端餐飲也有可能。


    2019年,郭科接下了東海東路上一家朋友干不下去的店,開了高端餐廳—怡情薈。30萬裝修,加上房租、費用設備(餐具、桌椅等),花了不到100萬。



    只有10間包房的餐廳,兩個月就能回本,背后的原因還是郭科對本地市場的精準把握:海鮮的精加工,菜品如黑松露海參大麥飯、實心海參魚子醬,已經脫離了青島人熟悉的烹飪方式,更加高級了。


    郭科提到,“100萬開餐飲,只做了一個基本框架,里面的產品框架是真正掙錢的,看你的產品框架和目標客群、消費水平是否匹配。”


    這是他開的第二家怡情薈,第一家店開在香港中路的中心假日酒店內,近日他又接下兩棟獨立別墅,繼續發展高端餐飲路線。


    此外,嶗山區也是很多餐飲人選擇開高端餐飲的最佳選址,雖然人口密度低,但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都很高。



    日料、西餐水土不服

    發展仍是初級階段


    據青島資深日料從業者李兵介紹,青島日料曾在90年代有過輝煌的時候,那時候日企比較多,日本人也比較多。現在的日料發展略有慘淡。


    青島現有的一些日料小店,主營158元、198元的雙人套餐,人均在90元左右。搜索”青島+日料“,熱度較高的文章為“青島人均主要40多的日料店,店里就4張桌子,壽司配梅子酒最棒”“青島市南區的平民餐廳,2000條評論推薦的日料,人均消費只要80元”,人均消費都不是很高。



    人均再高一點,便是高級一點的日料自助,如daozao料理美術館、清水海日本料理等,可達到250元。


    此外還有做高端食材的零點日料小店,店面約六七十平方米,人均消費在280元左右,但營業額波動較大,有人只是來吃碗拉面,也有人約朋友吃碗海膽飯,再加瓶清酒,消費1500元左右(1碗海膽飯約用到5—6只海膽,一只78元)。


    對于青島日料的“水土不服”,他給我們講了兩個例子:


    早在17年,他的朋友在濟南創立了一個壽司品牌,人均60元左右,先在濟南開了5家店,通過加盟的形式,17、18年極速擴張到了100家。直到今年,才來到青島開店,一家開在了隸屬青島的膠州市,另一家在青島CBD萬達。


    14年,他在海口路開了一家日式拉面店,臨近麥島路,麥島路是青島很重要的一條食街,現有品牌為船歌魚水餃、粥全粥到、平娃三寶(14、15年較為火爆的西北菜品牌)、二紅燒烤(青島野餛飩攤的代表),但租金高,換鋪率也高。


    拉面店是從上海復制過來的,原本開在上海國金中心商場的食街內,3名員工,4款拉面,一個月營業額能在22萬元左右,周六、周日能到1萬多,平日在5000元左右。到了青島后,價格降了20%,還增加了部分燒鳥產品,很多日本人都會跑來吃,但本地消費者卻少之又少,最后慘淡收場,敗走“麥島”。


    李兵在采訪最后感慨到,“青島做這些舶來品,還是要選擇一個好區域,沒有好區域,就不太行!”


    西餐和日料狀況相似。


    2013年3月,Peter和合伙人在老城區開了一家小確幸餐廳,名字來自村上春樹,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原本想模仿Mr.Pancake(松餅先生),后來覺得菜品太單一,就增加了意大利面、煎豬扒等,因為周邊有醫生、老師等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群體,偶爾也想吃點新鮮的,小店開業即火,是青島的初代網紅店。


    30平米的小店,只有6個餐位,廚房在餐廳下方,因為只是簡單改造,裝修也不復雜,開店成本并不高,不超過三十萬。隨后小確幸又開了幾家新店,都因為經營狀況和合伙人出現問題無疾而終。后來,Peter又在太平角合伙開了家面積較大的西餐廳—巖池,也是經營問題,最終關店。



    據Peter介紹,青島西餐消費人均在70—80元和80 —150元,這兩個區間消費頻率比極高,150—200元次之,200元以上的消費頻率就比較小了。


    但菜品仍是大眾印象中西餐的樣子,鵝肝、牛排和沙拉,從未拓展出去。


    疫情之后,Peter又在青島看了一圈,感覺“菜品方面還沒有打開思路,雖然稍微有些變化,但還是西餐在大家心中固定的食材。在青島,西餐做海鮮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當然,100萬在青島開西餐也是有可能的,Peter算了一筆賬:選一個好點的地方,租個300平方米的地方,年租金40萬元,食材毛利率在60%—70%左右,旺季的月營業額差不多在30萬元左右。開店很理想,但還需面對一些問題:較為專業的西餐從業人員很稀缺,西餐接受度較低等等。


    也有捷徑,那就是找一處有海景的房子開西餐廳,“只要有一個浪漫的地方,能看到海,菜品一般,生意都能很好。”海景餐廳作為青島的稀缺資源,沒點門路,也很難拿下。在采訪青島當紅的海景咖啡店,問及房租狀況時,得到的回答是有點敏感,不方便說。


    內參《百萬開店》將做成系列報道,如果您有開店計劃,想了解更多城市的開店成本、經營狀況,歡迎評論區留言,點贊最高的城市也許就是下一篇文章。


    統籌|臧政齊    視覺|王晶雪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如何做更有效的營銷活動,如何通過營銷沉淀穩定的客流,如何抓住戰略機會實現營銷爆發式增長?《餐企戰略營銷體系搭建實戰營》6期,8月31日-9月1日,廣州開課。為烤匠、愛達樂、小龍坎等連鎖品牌進行過營銷操盤的資深品牌營銷講師徐露,將詳細講解品牌營銷動作背后的底層邏輯和落地方法倒計時9天!報名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



    8月28日,廣州,中國餐飲創新大會 · 城市精英峰會第二場。140歲的陶陶居、茶飲頭牌喜茶、未來餐飲賦能者微盟智慧餐飲,以及粵菜新勢力代表陳鵬鵬、開飯、大鴿飯,和我們進行思想與腦力的碰撞,面向未來,一起確定形勢、確定趨勢、確定動作。






    往期精選

    開業被怒寫200條差評!!!網紅餐廳營銷套路為何突然翻車?
    100萬廈門開餐廳,若三個月沒成網紅,就換品牌再開!
    毛利高達80%,“餐+酒”新賽道上已站滿了星巴克、鼎泰豐等巨頭……
    大家對餐飲消費降級、下沉市場、馬太效應,可能有誤解……
    吳國平最新披露:明年進軍快餐、口袋里放點錢、重回根據地…(獨家對話實錄)
    100萬,闖上海,只能開沙縣?
    入坑預警:這個連續三年爆火的品類,慢下來了!
    太二了!開博物館、澡堂子,最近又給空乘小姐姐開了家店
    貧嘴星巴克、愛情導師西貝……牛掰的餐飲品牌,都是人設大師
    15年來最嚴重業績下跌、出售股權、關店保命……巨頭也在一邊止血一邊奔跑!





    商務合作: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
    首席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33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