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一杯咖啡的價格鄙視鏈

    一杯咖啡的價格鄙視鏈
    餐飲老板內參
    行業動向
    2020-08-16
    5.1萬


    星巴克一杯美式咖啡26元,瑞幸13元,即便只有13元,價格敏感人群也只有在瑞幸有優惠的時候才去購買。


    更多時候,精打細算的白領們會去7-11便利店買咖啡,因為更便宜。


    價格會是衡量咖啡好壞的標準嗎?


    消費者會為多少錢的咖啡買單?


    咖啡圈的價格鄙視鏈是怎么樣的呢?



    咖門(ID:KamenClub) | 轉載
    國君 | 作者



    什么是一杯好咖啡?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朋友圈的一個小視頻。



    這個視頻來自魚眼咖啡創始人孫瑜,他用一款豆漿機,出品了一杯咖啡。


    孫瑜還專程解析:建議淺烘焙豆子、15克,單人份豆漿的,3~5分鐘避免過萃,口感厚重、風味明顯。“會有一些細粉沉淀,只要不攪拌沒問題。當然有條件的可以濾網過濾一下。”


    “豆漿機這個事,不能說是不是一杯好咖啡,只是為了嘗試一下新的方式,覺得好玩。”孫瑜表示。


    除了豆漿機,我還見過在家用平底鍋烘豆子的咖啡師。據說,在海南萬寧市興隆鎮,“油條蘸咖啡”是打開一天的方式。


    遼寧有一個咖啡店,叫研磨生活咖啡,開店16年,老板趙源去過20多個國家,經常旅居歐洲,他告訴我,咖啡的喝法,在歐洲各地都不太一樣。


    比如在奧地利,菜單上的冰咖啡,是在玻璃杯里加冰淇淋球+雙份濃縮+冰塊,最后打上奶油。在匈牙利,大部分咖啡館出品的卡布,都會默認加可可粉。


    趙源拍攝的歐洲咖啡館日常


    這樣的出品,不管是濃度還是萃取率,或許都達不到SCA的金杯萃取理論標準。但因為有趣、好玩,被消費者follow,這樣的咖啡到底是不是一杯好咖啡呢?


    知乎上,關于這個問題的高贊回答是:如果你某一天去喝咖啡,覺得這杯咖啡非常好喝,那么,此刻對你來說,它就是“好咖啡”。


    關于這個問題,我問了幾個相熟的從業者。


    我愿意花錢買這杯咖啡,并且全部喝完就是好咖啡。  ——藍蓮咖啡熊棘


    同仁堂的養生咖啡就挺好,只要是好喝就好。  ——魚眼咖啡孫瑜


    提供給對的人對的東西,就是好,也是專業。  ——云南精品咖啡社群陳單奇


    消費者自己覺得好喝的 就可以算是好咖啡。  ——阿布阿布咖啡武鈺峰


    在匈牙利的大街小巷,餐廳、便利店、菜市場、銀行大廳,都是出售咖啡的場所,還有不少都是膠囊咖啡。


    熱鬧的歐洲咖啡館


    “很少有人說什么樣的咖啡不專業,也沒有咖啡師會給你講故事,咖啡店也不會月月上新品,咖啡就是這里的日常,就像男同志抽煙一樣,不會天天想去嘗試新品牌新口味。”趙源說。


    事實上,一杯專業的咖啡真的很難,但是想要好喝相對而言簡單很多。


    正如趙源所說,對中國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需要的或許不是一杯花香、果酸風味明顯的90+咖啡,而是一杯喝著比較順口,有濃郁奶香的、可能有糖的、價格很親民的咖啡。



    一杯咖啡到底該賣多少錢?


    嘿咖啡,是上海的網紅店,曾連續一年大眾點評排行榜第一名。


    上周和嘿咖啡的老板聊天,他說前幾天休息逛街,喝了一杯7分甜的楊枝甘露,然后“回家反省了3天”


    為什么?


    “這杯楊枝甘露,700毫升,有這么多果粒、豐富的小料,才賣21塊錢,我們的咖啡相比他們太貴了,原料成本沒有他們高,憑什么就要賣到25塊以上?”他說。


    價值感更足的茶飲產品


    雖然平價咖啡這兩年格外活躍,但國內咖啡主流的售價依然在二三十元/杯,為什么賣這個價格?


    陳單奇說,很多都是參考星巴克的價格,當星巴克錨定這個價格區間后,不管是什么品牌,都是這個價格帶。


    其實在有咖啡文化的國家,日常咖啡沒有這么貴


    索菲婭是國內綠茉咖啡的老板,她曾在墨爾本咖啡館工作過,她告訴我:“只賣咖啡的店確實算小眾,大部分都會帶一些吃的,至少是早餐或者是面包餅干之類,意式咖啡價格在2~4塊,手沖4~7塊。”


    按照發稿當天的匯率,一杯咖啡的價格集中在10~20元之間。  2018年,趙源在匈牙利科技經濟大學附近的簡易咖啡座,喝到了人民幣3.88元/杯的咖啡,現磨現煮的咖啡,用的是全自動咖啡機。



    這樣的價格,沒有人會苛責咖啡品質,只會快速喝一杯,提神解渴。



    成熟的咖啡市場,在于分層


    在西歐的街頭,流浪漢會攔住一個行人,用很客氣的語氣說,你能不能給我買一杯咖啡?


    這杯咖啡沒有精神需求,沒有虛榮心,只是單純地想喝一杯。


    趙源告訴我,在歐洲國家,售賣咖啡的場所有3類。


    一類是國內意義上的精品咖啡館,以意式、精品、手沖咖啡為主的,設備專業,價格較高;


    第二類是餐廳、 酒館等出售的咖啡,可以坐下來邊吃邊喝;


    第三類是菜市場 書店、學校、銀行大廳、寫字樓的咖啡,以全自動咖啡機或膠囊咖啡為主,提供便利,口感和精致程度會差一些,但這樣的咖啡基本都在人民幣10元以內,甚至不少地方的卡布能做到人民幣4塊錢左右。


    這里喝意式濃縮是比較多,在辦公室或工作場合,到外面抽支煙,喝一杯濃縮,幾分鐘后回去工作。


    布達佩斯辦公樓下的垃圾角


    或者是到菜市場買幾個土豆,順便買一杯咖啡,站著 2分鐘喝掉,然后回家。


    匈牙利菜市場門口的咖啡售賣


    盡管手沖的潮流在全球風靡,但在歐洲,喝手沖的很少,一個城市僅僅會有幾家店提供各個產區的單品豆。按照趙源的預估,如果匈牙利有1萬家售賣咖啡的場所,可能也就是千分之一的店里有手沖,賣精品咖啡、營造專業。


    私下,不少國內從業者很不認同Manner,因為Manner把一杯咖啡的價格拉低,帶動了很多10平小店出現,讓很多咖啡館的精品手沖咖啡賣不上價了。


    而每每提起麥肯系咖啡、便利店咖啡、茶飲店的咖啡,很多從業者說,“這種也敢叫咖啡?”如果你敢說一句“麥當勞的拿鐵不錯”,就聊不下去了。


    但人民幣10元以下的、沒那么“專業”的咖啡,才是歐洲市場上最主流的存在。


    布達佩斯街邊小店的菜單,除以43就是人民幣


    我想起了國內今年大火的“精品速溶”咖啡,三頓半、永璞、時萃、隅田川等品牌迅速崛起,不少精品咖啡館如鷹集、魚眼、Seesaw等也開始朝這個渠道發力。


    不管是以凍干粉為主的精品速溶,還是冷萃咖啡液,國內目前的技術、包裝方式、玩法,在國際上都處于領先。


    誠然,冷萃液、凍干粉,風味的損失在所難免。


    可對很大一部分消費者來說,一杯隨時隨地,幾秒即享的咖啡,就是他們需要的。


    我們是不是不應該被所謂的SCA標準束縛?


    是不是不應該盯著每年咖啡比賽的方式來改菜單?


    是不是不要太糾結于豆子的得分、萃取的方式?



    讓品鑒的歸品鑒,大眾的歸大眾


    紅酒的發展路徑很有參考性:


    最開始大家喝紅酒,都是進口的,高端奢侈,幾百上千上萬一瓶。


    喝不慣,就摻著雪碧一起喝。后來出現了張裕解百納,258元6瓶,把價格拉下來了,紅酒才逐漸進入普羅大眾的生活。但沒有人說張裕毀了這個行業,大家喝得起貴的喝貴的,喝不起貴的喝便宜的。



    在茶飲領域,從幾塊一杯的 到三四十塊一杯的,各個價格帶都有,但很少有人說10塊以下的奶茶“不專業”,這可能才是奶茶能遍地開花的原因。


    水果茶剛火的時候,和傳統茶人提起水果茶,他們能罵街。但現在新茶飲讓更多年輕人開始了解茶、關注茶,新茶飲甚至開始代表中國走向世界。誰又能說新茶飲不專業、不是中國茶文化的一部分呢?


    阿布阿布咖啡館的老板武鈺峰,從業十年,做過10元上下的平價咖啡店,也做過幾十元的精品咖啡店。


    在他看來,咖啡有三種屬性,提神、品鑒和社交。一個販賣咖啡的商家不可能同時提供三種屬性。


    提神的咖啡需要便宜,品鑒的咖啡肯定不便宜,社交的咖啡必須要好看。


    前兩條互斥,提神的不能品鑒,品鑒的不能便宜。“我自己也做過十元咖啡店,也做過精品咖啡店,我覺得商業咖啡和精品咖啡本來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有些精品咖啡的從業者看待商業咖啡有偏見,同樣,做商業咖啡的人看待精品咖啡也是片面的。”


    上海是中國的咖啡之都,各種有情懷的咖啡館層出不窮,甚至全國的不少咖啡館都是在向上海看齊,但這也許并不是普遍適用的模式。


    趙源說,他更關心國內的中小城市,人們一年的咖啡飲用量多少?是不是要捏著鼻子喝?他們才是真正廣闊的中國咖啡市場。


    中小城市才是真正廣闊的中國咖啡市場


    在大眾認可的范圍內。第一衡量標準是價格。第二衡量標準才是品質。


    精益求精的獨立咖啡館,應該存在;但國內更缺少的,是全民的咖啡普及性的推廣。


    好像金字塔,有一個堅實的下層基礎,上層市場才能做好。



    平價咖啡市場,期待更多大玩家


    客觀地說,平價咖啡這條路,獨立精品咖啡館很難走。獨立咖啡館成本高,出杯量有上限,如果一味走低價,盈利都是問題。盲目降價,會攪亂競爭秩序,小店生存更艱難。


    越是平價的、低端的市場,越需要大資本入駐,有絕對的實力,才能玩得好。


    大玩家入場,能重塑整個供應體系,把規模做大,把普及做好。一杯廣義上“好喝不貴”的咖啡,不是沒有出現的可能。


    在三四五六線的中國,咖啡幾乎還是個空白,或許他們不喝咖啡,不代表他們不愿嘗試,很可能只是因為沒有出現適合他們的店。


    最終,只有做平價咖啡的,真正把大眾的年飲用量提上來,才是最重要的。做到這一點,精品咖啡才能站得穩,做得大,走得遠。


    這條路,可以先從撤銷鄙視鏈,讓咖啡更包容開始。


    統籌|臧政齊    視覺|張勁影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上海再惠】數字智能時代,行業大咖帶你一起從數據剖析未來發展趨勢。馬云私人基金云鋒基金入股企業——上海再惠8月18-19日首次公開招募合作伙伴,敬請期待!詳情咨詢:18521794959(微信同號)



    8月28日—30日,大魚游學?走進廣州,探秘超強品牌力打造模式。現場將舉辦中國餐飲創新大會?城市精英峰會?廣州站還將拜訪九毛九集團、參觀亞洲吃面公司最新設計展聆聽火爆品牌孵化的幕后故事;走進新派粵菜餐廳開飯餐廳和品類領軍品牌大鴿飯聽創始人和高管講述超強品牌力是如何煉成的!




    往期精選

    開業被怒寫200條差評!!!網紅餐廳營銷套路為何突然翻車?
    100萬廈門開餐廳,若三個月沒成網紅,就換品牌再開!
    毛利高達80%,“餐+酒”新賽道上已站滿了星巴克、鼎泰豐等巨頭……
    大家對餐飲消費降級、下沉市場、馬太效應,可能有誤解……
    吳國平最新披露:明年進軍快餐、口袋里放點錢、重回根據地…(獨家對話實錄)
    100萬,闖上海,只能開沙縣?
    入坑預警:這個連續三年爆火的品類,慢下來了!
    太二了!開博物館、澡堂子,最近又給空乘小姐姐開了家店
    貧嘴星巴克、愛情導師西貝……牛掰的餐飲品牌,都是人設大師
    15年來最嚴重業績下跌、出售股權、關店保命……巨頭也在一邊止血一邊奔跑!





    商務合作: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轉載聯系:
    首席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61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