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品牌擁抱資本,
多個供應鏈獲億元融資
疫情并沒有阻擋投資人對餐飲業的熱情。在國內疫情嚴重的2-3月份,共有13起餐飲業融資事件。近期,投資人的投資熱情還在繼續上漲。
從上半年的投資事件來看,餐飲供應鏈被送上了投資風口。
僅上半年,就有7家供應鏈企業獲得投資。鍋圈食匯、望家歡、樂禾食品、蓮菜網等供應鏈企業就相繼獲得億元及以上的融資。其中,團餐供應鏈企業望家歡拿到了美團點評、隱山資本高達6億元的B輪融資,成為上半年融資之王。
對比之下,2019年只有信良記和又樂這兩家供應鏈企業拿到了超過億元的投資。2020算是供應鏈融資爆發的年份。
投資輪次上,戰略投資占比最高,呷哺呷哺、文和友、巴奴、鄉村基這些頭部品牌都選擇了戰略投資。與去年對比,最明顯的趨勢是,今年更多餐飲細分賽道的頭部品牌紛紛選擇擁抱資本。
不僅是成熟品牌,投資人也持續關注一些餐飲早期品牌。上半年B輪以前的餐飲投資事件共20起,獲投賽道也比較分散,涉及SaaS、人造肉、加盟品牌、飲品。
投資趨勢:供應鏈化、零售化
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認為餐飲投融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2012-2015年期間,資本熱衷于餐飲O2O項目,但這段時間的投資幾近全軍覆沒,如今只有西少爺、遇見小面等幾家餐飲品牌還活躍在餐飲賽道;
第二階段,是2016-2018年,由于前幾年投資人踩坑不少,且遇上了資本寒冬,投資人對餐飲賽道保持者一種謹慎、緘默的態度;
2019年之后進入第三個階段,這個時候,投資人對餐飲行業的投資更加理性,也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大體可以概括為向上看供應鏈,向下看零售力。
曾經投資過湯城小廚、周黑鴨的天圖資本,如今已經不關注餐飲賽道了。“對人要求太高。”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告訴內參君,這是他們不再關注餐飲的主要原因。
資本主要還是看可標準化和可規模化的程度。純餐飲品牌往往不被資本看好,主要原因是他們對人的依賴程度高,難以標準化,這與資本看重的規模化、可裂變,還是有所差距。從細分品類來說,規模化程度較高的餐飲細分品類,比如火鍋、燒烤、快餐,仍有機會拿到融資。
2019年開始的餐飲投資有三個明顯的特征:供應鏈、零售化,和未來趨勢。
秦朝解讀了這三個趨勢:
趨勢1:供應鏈
供應鏈的投資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加盟連鎖品牌,比如古茗奶茶、蜜雪冰城、絕味鴨脖等,其本質還是一家供應鏈企業;另一類是細分的供應鏈品牌,如鍋圈食匯專注于火鍋食材供應。供應鏈不成熟就無法做連鎖。周黑鴨、絕味、楊國福都是典型的代表,他們能夠快速擴張都是基于強大的供應鏈能力。
青桐資本董事總經理劉亞榮告訴內參君,他們也看好垂類供應鏈和半成品的供應鏈項目。
在垂類供應鏈,由于中國餐飲食材的多樣性,較難在短期內產生一家美國sysco這樣的全品類、凍品為主的供應鏈公司,即同時具備寬產品線、集采價格優勢和較高的供應鏈效率,“我們更看好火鍋、燒烤、串串等較高市場天花板品類的垂類供應鏈機會”,劉亞榮說。
青桐資本也看好半成品/預制菜供應鏈方面的潛力,中國預制菜市場滲透率10%,近5年年增速超過30%,跟歐美日60%的市場占比來看,還有數倍的增長空間。半成品和預制菜對于連鎖餐飲保障產品品質,降低廚房面積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趨勢2:零售化
餐飲企業做好零售就意味著擴大了流量半徑。廣州酒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據年報顯示,2019年廣州酒家總營收30.29億元,餐飲只占到22%,而占比76%的是食品制造業務,包括月餅、速凍食品等。其市值已經達到了133.16億元,對比之下,并沒有大力拓展零售業務的全聚德,目前市值才38.68億元。
趨勢3:未來趨勢
再者,代表未來新趨勢的AI機器人、人造肉也是餐飲投資的另一重點。專注機器人的企業也備受資本關注,今年7月,普渡科技就獲得了美團過億元融資。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人造肉一方面是符合了環保這個時代趨勢;另一方面,去年餐飲業受非洲豬瘟、疫情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在價格、食材供應方面波動不小,人造肉屬于一種穩定可控的供應鏈食材,越來越受青睞。
投資熱情仍在上漲
疫情讓投資人更加明確了投資方向,九毛九、同慶樓等餐飲品牌上市,更是激發了投資人熱情。
在青桐資本董事總經理劉亞榮看來,餐飲資本化的進程,最大的障礙是退出路徑。
“港股試點‘H股’全流通,太興餐廳、九毛九在港股上市,打通了香港上市的渠道,包括同慶樓在A股的上市,資本主板上市渠道也逐步開放。到2019年底,由于退出渠道的通暢,資本對于餐飲項目的關注已經非常高。”劉亞榮說道。
以往代表型餐飲上市企業就是海底撈,對于大部分投資人來說有點遙不可及。九毛九的上市,讓資本看到,有一批餐飲品牌其實都符合上市門檻,這讓他們的投資熱情大增。
另外,以往餐飲項目本身現金流非常好,不缺錢,整體融資的市場熱度不高。但是今年在疫情的沖擊下,很多餐飲企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投資機構有了逆勢布局餐飲業的新機會。
“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今年的餐飲融資會保持較快的增長。”劉亞榮說道。
更多餐飲行業數據,請點擊《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
《消費疲軟、資金鏈斷裂……小店哀鴻遍野,頭部殺入“千店時代”》
《“辛苦不怕,就怕疫情反復”:老板親自炒菜,懷孕老板娘頂一個半服務員……》
《“聽到新發地渾身哆嗦!” 疫情反彈,北京餐飲遭遇突然一擊》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