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巴奴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宣布,外送服務將于6月1日正式下線。巴奴負責人杜中兵曾表示,產品主義的高品質火鍋消費體驗式巴奴不變的戰略,外送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與巴奴一樣,大部分在疫情期間加重外賣的火鍋堂食品牌最終選擇回歸,堂食和外賣比例幾乎恢復到疫情前。后疫情時代,還有哪些自救方案需要餐飲老板們作出取舍?5月27日,巴奴在其官方微信公號宣布:外送服務將于6月1日正式下線。巴奴在公眾號中表示:巴奴一直致力于為顧客提供極致的毛肚火鍋餐廳體驗,從未嘗試做外送。2020年的這場疫情,讓巴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疫情期間的這個特殊嘗試,其實巴奴也有過反復的過程。2月18日起,巴奴在北京、上海、鄭州、無錫等20個城市推出了外送服務。3月26日,巴奴官方宣布,外送只再做一個月,五一就停。當時,巴奴很坦誠地表示,火鍋外送對其來說是一個新嘗試、新挑戰。“堂食全面復工后,會回歸打造更高品質的堂食服務體驗。”但4月29日,巴奴官方服務號又發文稱:外送暫不停止,后續關閉時間,將根據疫情發展另行通知。此前,巴奴負責人杜中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產品如何呈現,并不是戰術選擇,而是戰略選擇。產品主義的高品質火鍋消費體驗是巴奴不變的戰略,外送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
“堂食的產品是門店,外賣的產品是盒子,價值不一樣。明明是兩套東西,兩種邏輯,你都要自己干,顧客的認知是容易亂掉的。如果非要干外送,你就得另起一攤兒,用另一個品牌另一個團隊來做,共享你的供應鏈就可以了。 ”杜中兵說。
道哥工作室主理人、餐飲“段位競爭”提出者王新磊認為,巴奴撤退外賣的主要原因,還是基于對自身成長型品牌的定位。
對于海底撈來說,品牌已經很成熟了,做外賣就是加法。而巴奴的基礎客群就這么多,如果一直做外賣可能分流堂食的顧客。在這個階段,首要的事情還是保持住堂食的人氣。
王新磊觀察鄭州的巴奴門店說道,現在20多家門店,和以前只有十幾家的時候人氣相差不多,這段時間各個餐廳門口都排著長隊。這就說明巴奴的堂食經營還是在不斷成長。
與巴奴一樣,大部分在疫情期間加重外賣的火鍋堂食品牌最終選擇回歸,堂食和外賣比例幾乎恢復到疫情前。近期,小龍坎的外賣業務已經大幅下降。小龍坎集團副總經理榮幸表示:“疫情過后,外賣和堂食的比例應該會慢慢趨于正常,外賣是疫情期間獨有的經濟模式。火鍋本來就是重社交的消費場景,平常消費者并不會把火鍋打包回家吃,只是因為疫情才催生了火鍋外賣行情。”呷哺呷哺華中區域總經理白楊也和內參君聊到了堂食的不可替代性。在他看來,外賣更多的是把便利性、品質放在首位,堂食則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火鍋是很好的社交場景。顧客除了享受高品質的產品,也體驗到一對一的服務,以及裝修設計營造的環境體驗。”白楊說。整體來看,火鍋外賣訂單量隨著堂食復蘇下降,已經不像疫情期間那般火熱。要不要選擇繼續做外賣,還需衡量自身實力。不僅是火鍋,由此延伸到整個餐飲行業。疫情期間曾經發揮了自救作用的那些“權宜之計”,后疫情時代,還值得繼續投入嗎?中國連鎖協會3月18日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疫情期間,91.6%的樣本企業發力外賣產品,其中,73.2%嘗試著拓展團餐外賣業務。對于許多餐飲人而言,外賣、團餐、社區團購等新的玩法,在平時只是“錦上添花”。根據美團研究院公布的調研數據,疫情期間維持營業的企業中,近53.6%的商戶外賣收入占比超過總營收的一半,42.9%的商戶外賣收入超7成。然而,對于整個餐飲業,外賣收入只是往常收入的“九牛一毛”。外賣只能用于“止血”,要徹底恢復往日元氣終究還需要靠堂食。疫情期間,太二、巴奴這些向來堅持堂食的品牌,如果不開通外賣,幾乎就等于沒有收入。因此,他們選擇將外賣作為臨時方案。“堂食+外賣/外送”已經成為很多餐飲企業的選擇,可以這么理解:每多打通一種經營模型,企業的抗擊打能力就能增加一重,企業就能加深一層經營的護城河。眉州東坡、云海肴、兜約下飯菜、米鮮米線等大大小小的餐企也加入了直播大潮。直播可以給有規模的頭部餐企加深品牌效應,快速帶來流量。直播看似低門檻,但不是每個品牌都玩得起的。大家都太過于強調直播帶貨了,這樣的銷售轉化背后對品牌信任的要求更高,沒有積累還是很難轉化。對于小品牌來說,直播并不能在短期內帶來直接轉化,選擇能夠快速轉化訂單的方式才是首要任務。疫情期間,大部分消費者居家隔離,原來分散在寫字樓、商場等消費場景都聚集到了社區。隨著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社區場景的消費回到以前,餐飲社區團購顯然已經不是一門好生意。僅有一小部分企業繼續做社區團購,這部分企業既有零售產品,也以此作為私域流量的入口。比如吉祥餛飩,公司在年前就已經計劃相關的社群營銷戰略,在疫情的影響下,吉祥餛飩開始針對線下社區做社群運營。吉祥餛飩營銷中心副經理曾茂告訴內參君,雖然全國基本都不隔離了,但他們社區團購的訂單只下降了兩三成。對于不具備類似條件的餐企,內參君建議還是不要繼續做了。小店繼續做團餐難度系數極大,連鎖品牌相對還存在入局的機會。對于大部分餐飲品牌來說,入局團餐有兩大門檻:一是學校等地方的團餐需要有人脈有資源;二是賬期長,需要企業有足夠資金實力作為支撐。如果沒有的話,就需要用低價去競爭,利潤非常低。西單大悅城的Home Thai店長告訴內參君,疫情期間為了自救,他們談下了一家公司的團餐合作,但是因為競爭激烈,利潤被壓到非常低。他坦言,堂食能夠做起來就不會繼續做團餐。而連鎖品牌做團餐還有機會。一是可以和潘多拉等團餐運營企業合作,進駐到學校、公司的食堂檔口;二是入駐豐食等平臺,開啟團餐外送業務。疫情期間誕生了種種自救方案,而最終適合于自身企業的并不多。巴奴選擇繼續堅守產品主義,也有更多的企業正在拓展產品的邊界。疫情帶給餐飲業真正的改變是:性價比、剛需產品強勢崛起。消費者在消費降級的同時,還希望享受高品質的服務和產品。在這樣的趨勢下,只有高效運營的企業才能長久。而那些“非常之舉”,在大環境回歸正常之后能發揮多大效應,還需要餐飲人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審慎評估。品牌如何起步放加盟?6月18-19日,第9期《從0-1放加盟實操班》將于北京開講。我們特邀請有19年連鎖餐飲管理經驗、極擅長餐飲項目策劃指導的王冬明老師帶你拆解連鎖加盟。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現在報名可享早鳥特惠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