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別減菜單了!“小而美”不如“多而美”

    別減菜單了!“小而美”不如“多而美”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頭條
    2020-05-23
    2.8萬

    “小而美”減少了浪費,提升了效率。但是,也傷害了體驗。
     
    疫情之后,小餐飲不約而同地走向“多而美”,并且品牌越小,“加法”做得越足。
     
    增加新產品,就是要“釣出”顧客的潛在需求。特別是“消費下降”時,滿足更多的需求,具有更強的獲客能力。

    總第  2372  
    餐飲老板內參 王新磊 | 文


    疫情之后,“多而美”勝出
     
    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疫情退了才知道誰是強者。
     
    上周末,我去商業街探店。400米長的商業街走兩個來回,清晰地看到3個現象:
     

    1:規模越大的品牌,擴張越瘋狂。在這條400米長的商業街上,就有五六家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也開出了一個大型門店,廣告牌就有半個球場大。

     

    2:“單店多產品”模式似乎活得很不錯。比如下圖中,一家門店里,就在賣烤冷面、雞柳、臭豆腐,甚至烤鴨腸。

     


    3:單店單品模式,似乎都過得比較慘。很多貼出“出租轉讓”公告的門店,大多屬于這類——產品太少。 
     
    如果再把視野擴大,進一步對比會更清晰地看到:“多而美”勝過“小而美”。
     
    這條商業街緊靠購物中心,竟然還開了三四家小商超,并且疫情之后歡快地營業著。
     
    比如茶飲,更是有三多:門店多、品牌多、產品多。每一家門店都有三四個產品線,比如鮮果茶、奶茶、芝士茶等。
     
    他們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呢?
     
    其實就是兩個:要么減少租金分解壓力,要么就是用多產品提升客單價來分擔壓力。因為同樣的街區,同樣的客群,差不多對等的經營管理水平,產品多一個,就可能多掙三元五元。
     
    ? 把門店分租出去,分解租金壓力。
     
    ? 用更多的產品,吸引更多消費者。
      
     
    對于小餐飲來說,產品比品牌更重要
     
    其實,還有更有趣的發現。
     
    在這條商業街上走,正好看到一家小店在做“加法”。穿白體恤的女店主,把一張A4字紙貼在玻璃門上,上面寫著“新增熱干面”,并且標明價格為“8元/份”。我趕緊抓拍了下來。
     

    結合這張圖,信息量更大。
     
    首先,新增的熱干面,8元一份,具有極強的號召力。親民的產品,親民的價格,廣泛的受眾,自帶流量啊。
     
    特別是價格親民,連海底撈和西貝都在玩。海底撈新品牌“十八汆”推出9.9元的面;另一個新品牌“撈派有面兒”更是推出2.9元的面。而西貝更是在10年之后又推出了“吃100送50”的活動。
     


    其次,你發現這家店沒有“品牌”,門頭上列出的全是品類。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對于小餐飲來說,產品比品牌更重要。
     
    特別是在商業街上,大多是隨機性消費者而不是目的性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第一認的是產品,第二才是品牌。
     
    也就是說,低客單價的餐飲,產品數比品牌形象更重要。
     
    水至清則無魚,店至純則無情。有些門店之所以人氣不足,就是做得太純粹了,“純粹”到讓消費者覺得他家沒有什么好吃的。
     
    事實上,火鍋“減菜單”,減的不是毛利,減的是浪費,因為產品過多賣不掉所造成的浪費。那是一個從多到少的過程。
     
    而對于小店來說,本身產品不夠多,意味著消費者原本可以在你這里消費30元的,結果你只讓他消費20元。如果再精減,看似純粹,其實減掉的都是自己的毛利。
     
    但是,做加法也忌諱另一個極端。比如真功夫新開“現炒店”,70種小份菜+自選模式。現炒的速度就慢,再加上70道產品過多增加管理難度,最后還來一個“自選”,更加嚴重降低了效率,可能最后也降低了體驗。
     
     
    “消費下降”時,更多產品更易獲客
      
    總體來說,“多而美”要勝過“小而美”,菜單做加法,不僅是為了提高業績,也在提升體驗感。
     
    海底撈在持續增加新飲品,除了啤酒還有季節性飲品;九陽豆漿為老娘舅提供了飲品,也從豆漿向其它季節性飲品擴展。
     
    更經典的案例是喜茶。
     
    喜茶是“芝士茶”的創造者。但是,經過7年來的市場競爭,喜茶的產品線已經完成了轉換。

    喜茶目前擁有芝士茗茶、當季限定、莓莓芒芒家族、滿杯水果家族、波波家族、茶冰淇淋、茶極客限定、喜茶熱麥、喜茶食驗室等系列產品。
     
    騰訊和喜茶聯合做的調研顯示:2019年在喜茶飲品里,芝芝果茶系列是最火爆的,并且在華南更受歡迎。在深圳,72.7%的喜茶用戶喝過芝芝果茶系列; 波波家族系列位列第二,是00后群體中最火爆的喜茶飲品。與其他地區相比,西南地區用戶對于純茶系列和喜茶咖啡系列的喜愛程度相對更高。
     
    從消費者習慣來說,菜單做加法,還可以完成消費者習慣的轉換。
     

    茶飲為什么可以一條街開很多店?除了品類優勢,還有一點就是產品夠多,多到讓你迷惘,讓你不知所措,讓你忽視價格。最后,在選擇時,店員問你選擇哪款產品,從而讓你忘記價格。而大多數消費者都是回應店員:你們家賣得最好的是哪款?

     

    這讓我想起很多老板都推崇的那句話: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增加新產品,就是要“釣出”他們的潛在需求。特別是“消費下降”時,更多的產品,滿足更多的需求,具有更強的獲客能力。

     




    統籌|周漁    視覺|張勁影




    跌41.2%,仍將持續虧損!“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雕爺牛腩被投資人告上法庭,無力回天……
    炒掉 CEO,瑞幸的命運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海底撈創始團隊正在“套現離場”?
    從現在起,不再拿疫情當作餐廳活不下去的借口
    張勇親筆信“有點皮”,海底撈接班人“局有點大”
    直播帶貨難,餐飲企業為何還前仆后繼?
    點評第一人氣餐廳老板憾別餐飲業
    海底撈的“新面館”,還只是個“半成品” | 探店
    立法禁食狗肉!全國4萬家狗肉餐企何去何從?
    西貝重啟快餐!品牌名與太太姓氏相同

    老羅首秀,餐飲第一!(揭秘合作)






    【可口可樂】助力餐飲!餐飲商戶可免費申領外賣必備三寶:外賣打包袋,外賣安心卡,安心封口貼各100個!每店限領一次,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填寫信息即可申領。



    商務合作: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轉載聯系:
    首席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2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