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美發行業用“辦卡優惠”來刺激消費的營銷策略真是一絕。
理發店Tony老師的辦卡“套路”,背后隱藏著一個叫“鳥籠效應”的心理學促銷策略,CoCo都可也在用,星巴克、瑞幸、連咖啡也非常擅長。
餐飲業如何玩轉呢?
本文轉載自咖門(ID:KamenClub )
Tony老師的辦卡套路:
低門檻,只要99元
最近,我被一家理發店“套牢”了,忍不住想一張接一張辦卡。
他們推銷手段太高明:理發全程Tony老師一次都沒推銷辦卡,只在結賬付款時,收銀小姐姐遞上一沓優惠券:包括2張免費剪發、2張免費護理、1張8折燙發券、1張8折染發券。有效期還特別長,半年內都能用。
這可太令人煩惱了。有了這些券,不去這家店都覺得是浪費。
于是,在這波心理助推下,連續3個月,每月到這家店報道一次。終于到第3次,已經跑順腿、不想去更遠地方、選其他店了。
收銀小姐姐仿佛摸透了我的心理,適時推出新的營銷活動:99元可以剪發3次,或者護理6次,還沒有限制使用日期,不限人。
又有什么理由不辦呢?
總結起來,這家店和大多理發店促銷的最大不同點在于:比起動輒充值上千元,降低消費者購買優惠的門檻。
熟悉嗎?這像不像瑞幸的“套路”?
一旦入了門,顧客沒理由不使用優惠,這在心理學上是有依據的。這種現象叫“鳥籠效應”。
源于心理學家詹姆斯和朋友卡爾森的一次打賭:“我敢打賭,會讓你在不久的將來養一只鳥。”
卡爾森不相信,說自己從沒有想過養鳥。過幾天,詹姆斯送給卡爾森一只空鳥籠,卡爾森欣然收下,并把鳥籠放在自家書桌上。大部分拜訪的客人都會問卡爾森養的鳥去哪里了,他只好一遍遍解釋,最后萬般無奈買了一只鳥。
簡單來說,鳥籠效應就是,我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自己原本不需要的東西。
就如同理發店的低門檻辦卡,在這件有價格優惠的活動中,會吸引顧客不斷消費。
CoCo、星巴克的促銷策略:
用一塊錢把你“套牢”
在餐飲業,也有不少品牌很善于利用“鳥籠效應”。
比如CoCo都可,促銷手段往往集中在這幾類:
1元秒殺
在特定日期的特定時間,有一款產品僅要1元,比如現磨咖啡或青稞奶茶。看起來,像是為新品或主推款制定的策略。
◎ 圖片來自CoCo都可微信公眾號
5折優惠
在特定日期,選擇幾款產品半價出售。
◎ 圖片來自CoCo都可微信公眾號
爆款/單品特惠
一款或幾款產品有不等金額減免的優惠。
◎ 圖片來自CoCo都可微信公眾號
量販囤貨
和這家理發店的方法如出一轍,用比原價低的價格一次性購買多杯產品,可分次使用。
◎ 圖片來自CoCo都可微信公眾號
超值代金券
類似于外賣平臺的優惠券折扣方法,花59元買張80元的券,是一種變相的團購促銷。
◎ 圖片來自CoCo都可微信公眾號
這些方法,帶來的結果就是,顧客反復有理由到CoCo都可消費,或因為他們最近這款有活動,或因為最近自己買了劃算的折扣券。
鳥籠效應之所以奏效,就是因為背后有兩個原因:
1、慣性思維
大部分時間,我們會對很多事情用常規思路進行推理。
正常人看見鳥籠的第一反應是,這個是養鳥的籠子,或者這里曾經有過一只鳥。沒人會覺得,會有人買一只鳥籠放在家里做裝飾品,這不符合常識。
這就好比,你看到復聯,就會想到鋼鐵俠、美隊;看到優惠,就會有消費的沖動,這是慣性思維在左右想法。
2、從眾心理壓力
卡爾森原本并不想買鳥,但是空蕩蕩的鳥籠讓每一個人都以為他養過鳥,為了避免以后再被人問及同樣的問題,卡爾森迫于心理壓力買了并不想買的鳥。
這樣的套路在飲品圈同樣適用:
星巴克前段時間推出的8款“非茶非咖啡”飲品,杯子是可以重復利用的。對于消費者來說,長時間拿著星巴克的杯子,腦袋里就會自動浮現出與它匹配的物品——星巴克咖啡。如果不去喝一杯星巴克咖啡,心里會覺得空蕩蕩的。
瑞幸利用第一杯免費咖啡收獲用戶后,再贈送大量的5折劵、3.8折劵、2.8折劵。于是,我們辦公室通常發生的情景是:原本這杯咖啡喝不喝都行,但手握優惠券必須用出去,不用太可惜了。
還有連咖啡,除了給用戶發折扣券,還有一個特別的功能:“成長咖啡”。每次消費或者分享都可以獲得一定單位的咖啡(0.1 杯、0.2 杯),等到湊滿一整杯就可以兌換一杯真正的咖啡。
◎ “成長咖啡”,圖片來自網絡
優惠券就像“鳥籠”,得到的時候顧客并沒有付出什么,反而覺得占了便宜。但如果不用,就會有一種心理暗示:拿都拿了,不用好虧啊。于是消費動機就產生了。
如何巧妙地給顧客送“籠子”?
1、免費送產品的“互補品”
什么是互補品呢?就是消費者只有在兩種商品同時擁有時,才可以獲得滿足。通俗點說就是和產品強相關,這樣才更容易激發購買欲望,比如魚和魚缸、switch 和游戲卡等。
◎ 先給一個籠子
但互補的二者價值不能差距過大。比如想用開瓶器來提升紅酒的銷量,恐怕效果不會太樂觀。
知乎網友@鎂客堂劉宗昊講到過一個用“鳥籠效應”提升紅酒銷量的故事。
他不是給用戶送開瓶器,而是送紅酒的酒架。而且紅酒的酒架還有很多的凹槽,不會只放一瓶紅酒,這直接導致了顧客一箱一箱購買。
2、把購買門檻降低
當顧客原本已經打算在你家店消費,如何讓他多消費呢?可以給點“甜頭”。
比如喜茶新店開業前3天,會有“買一送一”活動。原本20多元一杯的產品,相當于打個5折,瞬間覺得便宜很多,如果和朋友結伴,忍不住趁此多下幾單、多嘗幾款。
需要注意的是,“鳥籠效應”在應用過程中,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送給顧客的“籠子”一定要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價值感。
洞察顧客消費習慣,并且為優惠找一個充分的理由,比如換季、店慶、品牌日、新勢力周等等。
除了價值感很強的“籠子”外,還有更厲害的操作:讓顧客親自體驗。
比如,CoCo都可在去年七夕,為了推廣桃桃產品,做了桃花簽的活動,玩了一個心理測驗的小程序。消費者可以到小程序上抽桃花運的運勢簽,再結合這個運勢,為他推薦一款產品。
如同彼時爆紅的占卜答案茶,當把消費者的心套牢了,還用擔心他們不掏錢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