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你只知道星巴克的咖啡店,未必知道它玩的是全產業鏈

    你只知道星巴克的咖啡店,未必知道它玩的是全產業鏈
    咖門 Him
    內參頭條
    2017-02-24
    2萬


    今年新春,咖啡圈的人一定注意到了:世界上擁有最多門店的咖啡品牌星巴克,推出了一款云南單品咖啡豆。


    這或許可以意味著,云南咖啡在世界咖啡市場價值鏈上,已邁至一個階段性新高度。


    占全國產量約95%的云南咖啡,幾乎就是“中國咖啡”的代名詞。但長久以來卻一直沒有釋放出自己的品牌價值。


    云南咖啡如何破局?我們或許可以從星巴克產業鏈的玩法窺見一二。



      1  


    云南咖啡價值鏈再上臺階


    《咖門》了解到,這款咖啡來自云南普洱,采用100%云南種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通過水洗法加工,中度烘焙。


    ▲青山遠黛、阡陌縱橫,包裝也很“云南味兒”


    在杯測中它體現出了云南咖啡獨有的風味:酸度輕微,并有鮮明而柔和的草本風味,口感圓潤,馥郁順滑。即便跟世界知名產區的單品豆來比,它風味也足夠鮮明不俗。


    其實所謂單品豆,通常指來自同一產地的咖啡豆——就像肯尼亞、哥倫比亞、蘇門答臘這些世界知名單品豆一樣,是一個對地區咖啡產業極為有利的概念,意味著卓越的品質和較高的溢價。


    在近些年的消費市場上,逐漸形成了一條微妙的價值鏈:


    ▲消費市場上的咖啡價值鏈


    相應的價值鏈上,咖啡產地優勢在鏈條上游體現的最為明顯。有些并不起眼的國家、地區甚至小鎮,往往因為出產了著名的單品咖啡,而被全球所知。


    亞熱帶季風氣候與獨特地理風貌,讓云南成為得天獨厚的咖啡產地。然而長期以來,云南咖啡的品牌形象,卻尚未躋身世界高品質咖啡產地前列。原因很多,品質穩定性和品牌知名度,是其中較重要的二者。


    ▲成熟的云南咖啡漿果


    毫無疑問的是,云南咖啡的知名度,可以借助星巴克云南這款單品豆有一個新的提升。畢竟擁有全球最多門店的星巴克,在全球咖啡市場有著不可輕忽的影響力。


    “我們迫不及待與顧客分享這款中國市場專供的中國咖啡。”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王靜瑛表示。據悉,這款咖啡豆今年1月在所有門店上市,限時有售。不久的將來,云南咖啡或將借助星巴克,以更被熟識的形象走向全球市場。



      2  


    星巴克的啟示:咖啡產業破局,要靠商業基本功


    云南咖啡如何在市場價值鏈上進一步破局?梳理一下星巴克推出云南單品豆的過程,大概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 ①精研技術:讓不止一戶咖農種出高品質豆


    永遠不要忽視最基礎的技術。


    單品咖啡的出品條件比較嚴苛,從培育護理到采摘加工,都有較高要求。即便是星巴克,推出這樣一款云南單品豆,也用了4年之久。


    普及咖啡種植的高標準和先進技術,是實現咖啡單品優產的有力基礎和前提,也是云南咖啡一直致力于強化的一環。


    2012年12月,星巴克成立云南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在當地推廣“咖啡和種植者公平規范”(C.A.F.E. Practices)認證標準,同時,向當地咖農提供該標準指導下的咖啡種植技術和培訓。


    C.A.F.E. Practices標準


    該認證需要通過嚴苛的第三方組織來進行,且并非一次性的,為保證咖啡種植的長期高標準,會根據不同農場狀況設定不同的重新認證周期。


    種植者支持中心在當地推進該認證的同時,也是咖農的免費培訓學校和技術指導,可以系統學習如何防止霜凍、如何延長咖啡樹的活力期、如何預防控制鐵銹病和蟲害等技術問題。


    ▲在支持者中心,有近10000人次接受了咖啡種植技術培訓


    在提高咖啡品質穩定性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在當地咖啡初加工環節對精益管理的引入。


    在初加工上,星巴克在云南采用了“看板管理”——這種通常應用于大型制造業的精益管理方式,讓優選的云南咖啡豆通過更為標準化、精準化和專業化的加工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出品穩定性。


    “我們致力于實現的,就是將這些易于識別的云南咖啡風味,穩定地呈現在批量化種植和加工出品的咖啡豆中。” 星巴克云南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總監佟亞倫向《咖門》表示。


    當然,云南咖啡要全面實現這個目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仍然需要長期系統的堅持。畢竟,讓一戶咖啡農種出高溢價的好咖啡是一回事兒,讓大家都能種出好咖啡是另外一件事。



    • ②雙贏機制:促進價格與質量的良性循環

    2011年云南咖啡豆突破了40元/公斤,但第二年暴跌至15元/公斤。這種“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嚴重影響了當地的咖啡產業。


    在價格暴跌時,缺乏議價能力的咖啡農為節省成本,只能用“青豆紅豆一把抓”的采摘方式,甚至放棄采摘。


    要提高云南咖啡的聲譽,必須走出價格和質量惡性循環的泥沼。但高標準對咖啡農來說也意味著高成本。如何引導當地咖啡農堅持高品質的種植管理?


    ▲云南咖農


    星巴克的做法是“優質優價”策略。簡單說,就是為優質阿拉比卡咖啡支付高于行業市場均價的價格,鼓勵咖啡農以C.A.F.E. Practices為指導種植更好的咖啡。


    于是不難發現,通過引導機制(下圖),促進當地咖啡產業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


    ▲星巴克“優質優價”引導機制形成的正向循環


    星巴克方面向《咖門》透露,其對優質阿拉比卡咖啡的收購,從外觀到質量有6大嚴格標準,咖農出售的咖啡符合標準的程度越高,在正常采購價基礎上,額外獲得的獎勵金額就越高。


    在采訪中,當地咖農巖古告訴我們,僅2016年收獲季,他將優質阿拉比卡咖啡供應給星巴克時,便因“優質優價”,在正常的采購價格基礎上,足足多賺了近18萬人民幣的獎勵。


    ▲優質的咖啡豆,會得到采購價格以外的獎勵


    顯然,這種實打實的讓咖農獲利的采購機制,在當地受到咖農的歡迎,也讓更多人相信堅持種植好咖啡會帶來好收益。截至去年底,1200多個咖啡農場通過了C.A.F.E. Practices認證,認證面積超過11000公頃;2016年,星巴克在云南收購的8000噸咖啡,全部來自認證農戶。


    通過搭建種植標準和采購價格機制,鼓勵咖啡農種植好咖啡,形成正向循環,同時也保證了長期可持續的咖啡種植,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產業鏈布局的雙贏。



    • ③自主品牌:世界需要知道的,只是云南咖啡


    咖啡消費市場上,長期以來存在著“云南拼命出口,國內拼命進口”的尷尬局面。深加工乏力,自主品牌孱弱,是云南精品咖啡“養在深閨人未識”、尚未擁抱世界的原因。


    事實上,云南咖啡早期在形象樹立上,走過一些彎路。比如不同產地各自為戰,展開云南咖啡品牌之爭;有品牌用少女嘴唇剝豆的噱頭做推廣,卻在社交網絡遭遇反彈;還有把中國傳統五行八卦理念融入咖啡館,將一杯咖啡賣到近700塊,令人咋舌。


    其實世界需要知道的,只是中國云南有好咖啡。在這之前,區域品牌之爭或加劇內耗。


    ▲云南咖啡需要抱團闖世界


    要讓云南咖啡出現在越來越多咖啡館的菜單上,一定是用市場化的語言,用世界化的語系,講全世界都能聽得懂的云南故事。


    而諸如星巴克這樣的國際品牌,是讓世界聽懂云南的橋梁,也是讓云南咖啡走向更多消費者的落地和出口。值得高興的是,有越來越多國際品牌,加入這個行列,在云南落成咖啡合作項目。



      3  


    結語: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


    梳理星巴克推云南單品咖啡豆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在產業上游推廣技術、精益管理、創新機制,為產業下游塑造品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堅實保障,這種全產業鏈玩法,不失為在咖啡行業市場常青的好策略。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大品牌才能負擔起的布局。但借助可以借助的力量,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做品牌,終有一天,云南咖啡獨有的風味,會飄到世界。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政雨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 微信:yantairan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