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執行力。
每個組織并不缺乏偉大的戰略,真正需要的是,把戰略落實到位的執行力。如何提升員工執行力?
有的企業用“洗腦”這種軟方法,讓員工不抱怨,不找借口,再輔以“成功學”的東西,一臉狼外婆的熱情。
有的則采取硬手段,指紋打卡、遲到重罰,甚至在辦公室裝監控。不過此舉往往激起員工更強烈的反感——“沒人性”。
而巴奴毛肚火鍋采取了柔性的方式,從“老板講,員工聽”轉變為“員工講,大家聽”,把舞臺中心讓給中層員工,甚至把季度工作匯報也變成了激發中層員工的“賦能大會”。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賦能大會,把舞臺中心讓給中層
如何提升員工的執行力,老板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請機場大使給員工講感恩,講使命必達。也有給管理層講領導力的,跟日本老板學習給員工布置工作要說五遍。
但是,這些方法中,員工都是“被動接受者”。而跟人性較勁兒的管理方法,最終效果也都不是很好。
巴奴反其道而行,從尊重員工、信任員工中,激發員工的主動性。
在季度員工會議上,引入“演講PK”方式,把“老板講,員工聽”方式,變成“員工講,老板聽”。
在PK階段,所有的店長按照各項設定指標進行對賭排名,而職能中層管理部門負責人,都要通過公開演講,以PK拉票的方式評選出季度優秀工作者。最終,授于999k的金牌。
掌聲和金牌的雙重激勵,讓巴奴中層員工對每季度的“賦能大會”充滿了期待。
一名贏得金牌的中層員工興奮地說,“只有變態的企業,才能想到這么變態的方法。”言語中既是興奮又是自豪。
巴奴掌門人杜中兵說,“員工得到尊重的時候,才是表現最好的時候。你把員工當作什么樣的人,他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對巴奴來說,并不難,巴奴一直有“重倉”年輕人的傳統。
先是邀請95后授“文化課”,研究90后消費行為。之后是“追捧”90后員工的“潮文化”,接受員工彩色頭發和炫酷墨鏡。
只是這一次,巴奴干得更徹底,把舞臺的中心讓給了中層員工。
PK激發潛能
演講PK并不是呈口舌之快,而是業務交流會。
每次開會,巴奴都把安陽、邯鄲、無錫、常州的高管和中層集中到鄭州總部,在酒店會議室進行“封閉式學習”。
他們把人力資源部、工程部、中央廚房等職能部門的中層,分成3個小組,以“演講pk”的形式,匯報自己過去一個季度的工作。公司的高層則分成營運與職能2個小組同樣以“演講pk”的形式匯報。
而門店店長,則4家門店一個小組,根據事先設定好的各項指標進行對賭排名pk,取前兩名激勵。
3個演講組,每組7個人,每人15分鐘。
在這有限的時間里,要求演講者用統一的PPT模板做業績總結,向中層、高管團隊“拉票”。
演講結束后,就是投票。演講者全部站在臺上,背對觀眾,所有的中層和高管集體投票。
計票權重根據職能關系緊密度劃定,例如其中一組7人是直接服務于門店,那么門店經理一票算2票,營運高層1票算2票,其他職能部門一票算1票。
最終,所有pk人員的得票率進行綜合排名,pk的結果取前三名,頒發巴奴定制的純金獎牌。
巴奴掌門人杜中兵說了四點初衷:
① 讓優秀員工表現自己,獲得更多同事的認同。
② 讓企業內部形成互相學習的氛圍。
③ 傳遞理念,形成團隊的共識。
④ 為自己的成長加分。沒有扣分機制。只表揚優秀。
在游戲中分享“成功方法論”
PK的主要形式就是結合PPT做演講。PPT分為五個部分:
① 價值觀述職;
② 單一任務成果;
③ 個人其他工作成果;
④ 個人超預期貢獻;
⑤ 不足改進和學習成長。
在這五項內容中,第1項的價值觀述職,就是講自己的工作如何表現巴奴的價值觀(敢當重任、團結同心、逆流而上、樂觀進取、創造共贏)。
其它4項,都是妥妥的干貨——做了什么事?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什么結果?有哪些改進的地方?
比如,一位人力資源崗位中層述職,招聘了37名大學生,報到35名。他根據過去招聘的效果,搶在大學放假前,到某所大學進行多輪宣講等。
他還講述了在培訓這些大學生時,過去用什么方法,效果如何,現在方法改進后,達到了什么效果。
再比如第5項的“不足改進和學習成長”中,演講者要明確提出“有什么不足,如何改進,改進的方法?向哪個優秀者取經,學習什么?”
特別是演講者提到為解決某個問題,找到多種方法,為公司取得什么利益的時候,都能激起一片掌聲。
為公司“平臺化”發展鋪路
這種分享更大的價值,是在企業內部先形成共識,而后實現團隊的“協同力”。
協同力是杰克·韋爾奇非常推崇的。他在《商業的本質》一書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協同力。
當中國眾多企業沉迷于“執行力”神話時, “協同力”的理論與實踐告訴我們:企業只有打造了協同力,才能產生真正的團隊,才能談得上執行。
事實上,巴奴把舞臺讓給年輕人,效果非常明顯。
比如,原本巴奴高層和兄弟公司建立的良好關系,已經“下沉”到中層員工的工作中,被中層“主動”用來解決問題。在他們的演講中,多次提到交流取經的榜樣企業有西貝、王品、樂凱撒。
甚至,一些中層也在用自己的人脈關系,擴張巴奴業務的支持力量,“跨界”向一些科技企業“取經”。
這正是杜中兵想要的。“尊重的成本最低,收獲卻最大。”
他已經提出“筑巢引鳳”計劃,吸引大學生。而這個“賦能大會”,就是他為公司“平臺化”發展鋪的道路。
杜中兵說,“‘賦能大會’除了選拔人才,關鍵是形成團隊共識。這就讓企業由老板一人思考,變成了大家一起思考。”
目前巴奴有37家店,并且還在擴張。這就需要大量人才,同時也要求人才快速成長。而杜中兵把目標人才鎖定在了大學生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