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的潮流是“進mall運動”,但有的品牌卻另辟蹊徑,盯上了交通樞紐。
自1987年,李先生在北京東四開了第一家牛肉面餐廳起,30年間李先生已在全國的交通樞紐處開設了800多家店面。
而且,作為首家規模化進入高速公路服務區的餐企品牌,李先生在高速服務區也擁有70多家店面。
為什么專注交通樞紐?想在交通樞紐“淘金”又有哪些坑不得不躲?
餐飲的最后一塊“處女地”
如果說,南極是地球的最后一塊處女地,那么餐飲也有一塊。
南極人跡罕至的原因在于孤島、自然條件惡劣,而餐飲的這塊處女地同樣如此,孤立于市場、經營環境惡劣。
這塊處女地就是——高速公路服務區。
也許有人會說,高速服務區從來不缺少餐飲。沒錯!但是,高速服務區是一塊野蠻生長的市場、一塊沒有被餐飲巨頭成建制、規模化“入侵”的市場。
然而,有精明的餐企對這一市場已經暗下賭注。
快餐品牌李先生,已經嗅到了這塊處女地的前景,在湖北、安徽、山東、河南等地的高速服務區開設店面70多家。
除了高速服務區,李先生在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布局了800多家店面,其中僅北京南站,便有5家店面。
當別的餐企擠破腦袋進入購物中心的時候,李先生專注交通樞紐的商業邏輯是什么?這背后究竟暗藏著什么智慧?
交通樞紐的5個商業機密
免費廣告牌
人的流動帶來了餐飲的流動,人流量決定了餐廳的數量與規模,但火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受限于場地面積,人流量與餐廳數量并非成正比。
客流的跨區域流動,加之人流與店面數量的不匹配,為處于交通樞紐的餐廳帶來一個天然的優勢——超高的品牌曝光度。這無異于在火車站或機場的廣場上豎起了一個免費廣告牌,對跨區域品牌塑造效果極佳。
對于交通樞紐的餐廳,顧客不一定每次都會到店里消費,但多次、重復的視覺轟炸會在潛在顧客的心中形成記憶點。品牌印象一旦建立,顧客在你的任何一家店消費,則已達到了車站為品牌背書的效果。
因此,一些小品牌使盡渾身解數在交通樞紐處“簽到”,賺取多少利潤是次要,品牌的傳播效應遠大于經濟效應。
流量為王
高人流量≠高客流量,但高人流量是王道。大的餐企在選址時,總偏愛于金圈金鋪,而非銅圈銅鋪,原因歸根結底只有一個——人流量大。
人流量1萬與10萬的價值不可同日而語,1萬的人流量可以轉化100個消費者,而10萬的人流量則可能轉化500個消費者。人流量決定了潛在消費群體量,高租金往往意味著高潛在收益。
尤其是各種交通工具交叉聚集的樞紐區域,其對人流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消減菜品多樣化成本
鋪位數量有限、封閉環境,讓處于交通樞紐的餐廳具備了一項特權——定價權。高價格,為餐廳帶來利潤的同時,也對潛在顧客進行了精準篩選。
餐廳在制定菜品的時候,僅需根據剛需顧客群體的需求進行量身定制,省去了滿足大眾化口味的菜品多樣化成本。
消費象限重定義
交通的便利,已經打破了過往用行政區定義顧客消費象限的固化模式,商圈被重定義為消費新坐標。
但這一坐標會不停地發生平移,餐廳“進mall運動”的后果是:擁有5層的購物中心可能已經被餐飲占領了3層,一旦購物中心變身餐飲中心,對人流的吸引力必將下降,從而購物中心的餐廳將面臨重新洗牌。
購物中心的人流,是由購物驅動的,電商的沖擊令服飾等零售業態日漸式微,而親子體驗、電影院等體驗類消費日益增加,這也會對購物中心的餐飲消費群體的需求進行重構。
但交通樞紐的餐飲,需求是剛性的,任消費坐標如何轉移,交通樞紐永遠是金圈中的金圈。
消費升級
人流跨區域流動的頻繁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消費的升級,泡面已經不能滿足旅途顧客的味蕾,旅客的消費場景終將從候車廳的板凳上,轉移至環境舒適的餐廳內。
樞紐商業中的“躲坑術”
品類選擇
旅途中的顧客喜歡哪種品類的食物?
針對這一問題,李先生董事長張林兵向內參君表示,“舟車勞頓,讓顧客對湯類餐品的需求量很大,李先生主打牛肉面,在交通樞紐中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小吃在樞紐商業中也大受歡迎,李先生旗下的子品牌華美嘉的經營品類即為小吃。
“今后樞紐商業中餐廳的發展趨勢,應該是菜品品類不多,但會是更具有特色的專業門店”,張林兵說。
出餐速度
交通樞紐的客群,具有很強的時間敏感性,蜂擁的人潮很難為排隊的時間成本買單,加快出餐速度是樞紐餐廳制勝的第一要務。
淡旺季備貨
一位在火車站開店的餐飲老板向內參君表示,開店之初,他以為火車站春節的用餐高峰是大年初六,誰料想初三的人潮已令其餐廳的庫存告急,潛在營收減少幾萬元。
成本核算
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自成一孤島,所處地理位置往往較為偏僻,食材配送車輛的運輸距離較遠,這無疑增加了食材的配送成本。
區別于商圈中的餐廳,高速服務區遠離城市,對餐廳員工的吸引力明顯不足,用工成本相對較高。
小品牌的危與機
在陌生的地方,熟悉的品牌往往更具信任感。以至于經常出現這樣的景象,在擁擠的北京西站里,人流涌向麥當勞、肯德基、李先生、真功夫等品牌店面。
當品牌店面里排起長隊時,麥當勞旁邊的“筑味”等小品牌卻人流稀疏,但午餐時間時,洶涌的人潮已將“筑味”的座位全部占領。
這一方面與其提供的粉類、面類差異化餐品有關,另一方面,大品牌的鄰居就是小品牌的機遇。
小市場,大江湖
在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是這么一個角色,不是武功通才,卻憑一招六脈神劍獨步武林。在餐飲的江湖中,李先生好比餐飲界的段譽,定位于交通樞紐,一碗牛肉面竟然賣了30年。
對于成功之道,李先生董事長張林兵說:“一斤牛肉出4碗面,選用天然大料,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