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走“中西合璧”路線,一枚煎餅1年賣出1000萬!

    走“中西合璧”路線,一枚煎餅1年賣出1000萬!
    餐飲老板內參
    秦朝餐見
    2016-03-18
    3.9萬


        網上曾經有一個段子,叫做“一雙鞋擺在哪里很重要”。
       
         一雙鞋,在地攤上不過幾十元,到了商場、專賣店,會漲到一百,甚至幾百元;一雙鞋,材料很重要,好的材料才有好的質量;一雙鞋,樣式老的大多很便宜;一雙鞋,只有讓顧客滿意才能賣出去。
     
         所以,“這雙鞋”如何擺放,如何制作,如何選擇樣式,如何與顧客產生滿意的互動,是它最終能夠賣到多少錢的關鍵。
     
         同樣的道理,我們來看一個煎餅如何從地攤逆襲到商場的故事。


     


    人們關注營銷方式時他關注產品


    一個煎餅,對一個市場來說,它的價值有多大?是街邊四五元攤販的價格,還是商場里面十幾元的價格?市場給出的選擇是,十幾元的煎餅已經成為了市場可接受、并愿意為之付出消費行動的產品。

     

    小吃,作為餐飲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互聯網盛行、消費者年齡更替的階段,正展現出越來越強大的市場影響力。



                              


    很多人爭相模仿互聯網營銷時,

    有人開始另辟蹊徑,鉆研產品。

     

    同樣是做煎餅,起步于2014年的煎餅道,在產品上花了不少心思。


    2014年開始,劉敏在成都開了第一家煎餅道。對于這個街邊巷尾都有的煎餅,劉敏做了改良,開發了中西結合的煎餅產品——其煎餅面皮采用傳統的面粉與雞蛋制作,其煎餅“內核”采用西式的沙拉方式,用丘比特沙拉,替代傳統的醬料,用大量的蔬菜以及薄脆替代油膩的油條等填充物,最后輔以雞柳、肉松、培根等各種附料,成新一代煎餅產品。

     

    這一代煎餅與街邊的煎餅相比,在雞蛋、面粉、醬料等各種方面都有了升級。

     

    在互聯網營銷已經成為大街小巷談論話題的大環境下,劉敏固執的對煎餅的品質、安全以及服務進行細節的把控與升級,在外界都在研究如何進行產品營銷時,劉敏深挖的卻是產品的質量。因為劉敏始終相信:產品質量是本質,產品營銷是助力。

     

    目前,煎餅道共有7家直營店,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其中最小店面10多平米,單月銷售額也高達20多萬元。


    商家關注店面數量時他關注質量


                   


    劉敏介紹,從2014年到2015年,煎餅道已從最初的1家店,擴展到現在的7家店面。每一家都是直營店。期間,不少加盟商找到劉敏,想要加盟,都被婉言拒絕了。


                     
                                                                                  一枚中西合璧的煎餅

     

    在劉敏看來,加盟確實是一種快速增長門店、提高收入的方式。但在不能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任何加盟方式都要拒之門外。加盟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用不好,拋開品質追求速度,傷的是自己的品牌。

     

    當然,不排除未來開設加盟店的可能,但一定是研究出既保證產品質量,又保證店面受益的情況下,才會開放加盟權。


     市場關注收益回報時  他著眼于品牌塑造


    對于煎餅類的小吃產品,想要塑造產品品牌談何容易。但劉敏偏偏在起步時就把品牌塑造定為了經營的重心。

     

    劉敏說,像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品牌,我不相信它們的漢堡會比當地的漢堡做得多優秀,但是它們之所以成長為現在的優秀產品,就是因為它們的品牌意識。而煎餅道也是這樣一種品牌定位。


                       
                                                                                                煎餅亦要講“道”

     

    所以,在對產品品類進行打造時,煎餅道開發了以原味煎餅為基礎的10種煎餅口味,并開發了手工涼皮、手工水餃、套飯以及季節性湯粥。


    在保證明星產品的前提下,不定期對煎餅產品進行更新和升級, 產品開發不會過度擴張產品品類,而是增加產品配搭。


    這一產品分類與配搭與麥肯相似,但卻具有濃重的中國小吃特色。劉敏表示:中國小吃也有成為麥肯的潛質,就看你怎么經營了。

     

    目前為止,僅煎餅這一品類,年銷售額就已經實現了1000萬元,而煎餅道自制的手工涼皮也達到了500萬的銷量。

     

    在整個市場專注于店面的收益回報時,煎餅道做的是梳理、塑造產品的品牌力。當消費者愿意對煎餅道的產品買單時,店面的收益也已經不需要操心了。


    煎餅也有一種精神叫做“道”

    走進煎餅道,你會看見每個不大的店面里面,都有三分之一的場地劃給了明檔操作臺。在這一操作臺里面,煎餅的制作原料都整整齊齊擺放在消費者面前,消費者在點餐臺拿到點餐號之后,看著服務人員將煎餅制作好,并親手交給消費者。

     

    煎餅持續短短一分鐘左右。期間,操作人員身著藍色工作服,口帶透明面罩,左手全程帶著塑料手套,制作過程整潔、安全。

     

    當消費者親眼看見一個產品制作過程時,購買欲也就不用再過多激發。


                      
                                                                                                看著煎餅出爐

     

    劉敏說,這一制作過程,才是煎餅道的“道”之所在。制作煎餅,看似簡單,實則是一門需要長期修練的技術活。煎餅皮的制作,需要從面糊的調配開始就要注重品質;雞柳、培根等輔料的品質,也影響著煎餅的口感;雞蛋的選擇更是提升煎餅品質的重要一步。


    看似一個簡單的煎餅,從最初的原料選擇,到中間的原料調配,直至最后的成品制作,練得就是制作人的品質,產品的“道”。而劉敏自己在開店這一年親手制作的煎餅不下五萬個。

     

    當一個產品有了“道”的支撐,在消費者看來,它已經和路邊攤煎餅有了不一樣的點。而正是這個點,督促著劉敏要著眼于產品品質、品牌塑造,而非隨市場營銷、利益而動。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