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靈隱寺奶茶”沖上熱搜!只因加了個紫砂壺…

    “靈隱寺奶茶”沖上熱搜!只因加了個紫砂壺…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9-08
    3萬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王盼



    “靈隱寺奶茶”熱搜榜第一?!

    加上mini茶壺,普通的奶茶火出圈


    就在昨天,杭州靈隱寺的“好運奶茶”突然沖上微博熱搜。


    不少網友曬出“靈隱奶茶”、“脫離苦海”、“碎碎浮生”、“無憂觀音”等杯貼,奶茶上方還帶有一個mini小茶壺。據悉,這家店在飛來峰售票處2樓,店里的茶、拿鐵和特調價格,在26-32元之間,小茶壺真的能倒出水來,喝完還可以帶回家當作紀念品。


    不少網友評價:


    “去靈隱寺,點上三根香,求一串十八籽菩提,打卡好運茶,這一趟算是完美了。”


    “杯子上放個小茶壺,醍醐灌頂嗎?”


    “我想喝那杯脫離苦海……”


    這波操作,不禁讓人想起了去年大火的“寺廟咖啡”。只不過,今年加入了茶元素,顯得更為中式了。



    不過,就在沖上熱搜的第二天一早,靈隱寺官方辟謠,否認推出奶茶,稱網上流傳的“屬于商家個人行為”。而奶茶店主也在社交媒體聲明:我們是兩個小姑娘裸辭創業的茶室,只是想放慢自己的生活,這個店,并非靈隱寺開的。



    “烏龍”背后,無論是官方創意,還是純商業經營,似乎已經不重要了。其實,靈隱寺之前,紫砂壺奶茶就在各地開花了,不夸張地說,這個單品,算是暑期的新晉“小網紅”。


    內參君在小紅書上搜索“紫砂壺奶茶”,發現北京、廣州、揭陽、福州、深圳、潮州等地均有門店。“喝國風奶茶,送迷你茶具”成為不少網紅的打卡文案,吱吱冒氣的壺嘴,鏡頭感十足,而這些門店,大多是以城市地標為背書,杯子上印著各地的地名,仿佛到此一游,就一定要來上一壺。


    全國各地的“紫砂壺奶茶”

    貼上城市地標,搖身成為“必打卡”




    從茶火鍋到圍爐煮茶、茶咖

    這屆餐飲人努力捕捉“茶元素”


    其實,茶這個元素,這兩年在各個網紅餐飲品類中都有蹤跡,且流行趨勢越發明顯。


    比如,較早之前,鄧姓影視明星,做了個“壺·茶火鍋”,用茶系火鍋掀起一輪創新熱潮。門店的設計“很重慶”,一進門就是一整面暖壺和茶葉罐,小料臺也用茶杯當容器,十分上鏡。底料用茶炒,火鍋湯底用的也是茶,麻辣鮮香的同時還會回甘,號稱“重慶人吃火鍋不上火的秘密”。


    這家網紅火鍋店并非首創,在“茶鄉”云南普洱市,同樣也有普洱茶火鍋;西安則有中式蓋碗茶火鍋。



    去年秋冬大火的圍爐煮茶,把品茶、烤物、點心進行融合,也依靠“煮茶+造景”這一模式成為頂流。走著類似的餐飲路線開創獨立新品類,甚至玩的更潮、更炫、更“貴”:這一關鍵詞,在短視頻平臺掀起了播放量上億次的聲浪,甚至“圍爐煮茶配什么文案”也成為網紅們趨之若鶩的追求;在后續熱度的高漲中,“圍爐系列”蔓延到圍爐麻辣燙、圍爐小火鍋、圍爐小酒館……妥妥開創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今年,將茶元素融入飲品的頭部企業更多了:瑞幸咖啡今年3月份推出了“中國茶咖”系列,七天銷量突破了625萬杯;奈雪(浪浪山老白茶)、古茗(龍井香牛乳)、茶百道(龍芽茉莉),也紛紛推傳統中國茶……



    頭部品牌們,似乎都在尋找藏在中國人“基因”里的口味密碼。這一點,從半年前大熱的“新中式茶館”也可見一斑:偌大的空間,精致考究的裝修,幽暗的氛圍。開在星巴克隔壁,客單價向大佬看齊,星巴克成功開辟的“第三空間”之路,新中式茶館也要勇敢走一遭。


    茶飲品牌爭奇斗艷,而烘焙賽道也沒“閑著”,比如最近北京國貿商城新開的“瑭所·東方藝術廊”,推出“窗·系列·手作甜品”(靈感取自蘇州拙政園),以樸素清遠詮釋宋代美學的溫潤內斂,店內營造出一片清雅的園林感,富有江南庭院的婉轉。58元一塊的蛋糕,78元-228元一泡的茶,搭配起來,一個“中高端定位”的中式下午茶正延續中式甜品的潮流。



    還有成都的“李山山茶室”,定位是現制奶茶,但是用了茶藝茶道來做加持;北京某逗葉茶飲店張一元在店鋪上“合二為一”,一邊是現泡茶,一邊是奶茶,一慢一快,意味深長;北京的“步芷有茶”,更是“集大成者”,集合了圍爐冰茶、宋代點茶做畫體驗、漢服體驗等一系列國風體驗……



    很顯然,茶元素中,還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亟待挖掘。《2021中國茶業創新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茶葉的消費者中,19-30歲的年輕人占比達到46.8%。這一數據也可側面佐證年輕人對茶的態度——當代年輕人并不是不愛喝茶,而是對茶的理解在悄然發生變化,或者說,在喝一種“很新的茶”。


    一直以來,“中國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彰顯階層的產物,和中國茶連在一起的關鍵詞,自然而然散發出一種“滄桑感”和“厚重感”,同時,似乎在價格方面也可以很容易實現“大躍進”。只不過,年輕人喜歡的茶、想要的飲茶場景,和上一代人有所不同。這,也讓當代創新品牌催生出更多靈感。


    這背后也反映出一個越來越多元的餐飲新消費市場:年齡、階層、地域、飲法等固化的標簽淡去,口味的創意與特色的體驗成為“流量密碼”。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現代,中式、西式,彼此之間不再有“主次”,而是隨意組合,平等地接受市場檢驗。



    茶里茶氣

    就一定能賣得“更貴”嗎?


    話題回到靈隱寺的奶茶來。


    沖突,永遠是流量密碼。一面是中老年人喜歡的紫砂壺,一面是年輕人不離口的奶茶。兩種看似不搭界的品類進行了意料之外的結合,恰恰是事件持續發酵的重要催化劑。


    奶茶,還是那杯奶茶,但加上了一個“小道具”,價格就飆上去了。


    內餐君隨手在1688上尋找mini茶壺的供應商,關鍵詞“指尖紫砂壺”下,供應商不少,零售價格大約為5元左右。



    而在一些紫砂壺奶茶的帖子下方:奶茶好喝嗎?似乎并不是關心的主要問題。“紫砂壺為什么冒煙”、“紫砂壺能不能帶回家”、“可否單獨買紫砂壺”成為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作為一個社交貨幣,紫砂壺奶茶新奇的造型、帶有城市標簽的包裝、甚至“醍醐灌頂”等隱喻色彩的內涵,都讓其成功出圈,這并不奇怪。更何況,剛剛過去的暑期,全國旅游人數增長,“到一城,喝一茶”也無形中助推了紫砂壺奶茶的火爆。


    但,“前輩”竹筒奶茶的“爆火和翻車”史,仍然歷歷在目:火的時候一條街好幾家店,家家都恨不得打出“首創”的旗號。產品則迅速復制到全國,但后期因門檻太低、竹筒食品安全等原因,翻車的速度也快到令人咋舌。


    紫砂壺奶茶會不會步入竹筒奶茶的后塵?尚無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茶飲的創新,形式固然重要,但產品本身的優化,恐怕比外在道具、和形式上的噱頭更重要。



    輪值主編|張心笛
    視覺、插圖|張勁影
    編輯 |雪糕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nctougao@watcn.cn

    2222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