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出 1000店!”,這是一個主打“外賣”的鮑汁撈飯品牌,在官微寫下的目標——最近,這個小品類勢頭正猛,“買飯送鍋”是它的主要傳播點。
這樣一個被業內視為“很難火爆”的品類為什么會崛起?這背后,外賣市場出現了什么新變化?
餐飲老板內參 小鴨子/文
“點個外賣還送鍋!”
鮑汁撈飯火了
唐山網友 Ru 習慣拍點抖音記錄生活,沒想到最近一條關于外賣的,突然火了,瀏覽量破了 50 萬。
為啥火?因為這家“鮑汁撈飯”不僅送飯,還“連砂鍋一塊送了”——打開快手、抖音等流量平臺,你會發現相關曬單還不少。
◎ 截圖來自抖音、快手。
“買飯送鍋”,是鮑汁撈飯這個小品類的最大傳播點。
“送鍋”,更準確的形容是:用錫箔紙、特質紙殼包裹的砂鍋,裝在防水無紡布外賣袋中,附加一把鋼勺,一套一次性餐具,2 只鮑魚(據稱)。
“外賣也需要儀式感”,消費者小萬告訴內參記者。
通常鮑汁撈飯價格在 30-40 塊,如果加海參、鮑魚等則更貴,“我有會員紅包,才花了22.9 !”。于是,光這兩周,小萬就已經點了四單。
◎ 這份外賣最終實付22.9,圖自小萬。
天生復購就不行?
事實有點偏差
鮑汁撈飯是突然出現的外賣小風口嗎?其實不是,類似的燉品品牌,去年末便開始變多。
許多業內人士都不看好:這個品類,滿足的是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口味單一,復購難以保證。
大半年過去了,新鮮勁還沒過——許多剛入局的品牌都認為,現在還在“紅利期”。“完全沒做推廣,訂單量也還行。”剛開店的豬小嫚燉品鮑魚飯負責人老胡告訴我們。
目前,這個小品類的頭部品牌,單平臺月銷2000-3000 單 ,對應面積 15㎡-30㎡、3-4 人操作、客單價 50 左右,品牌方工作人員表示,北京單店“月流水 30 萬左右”。
◎ 單一平臺的月單量在 2000左右。
目前,復購不成問題。
通常高復購外賣店都滿足三大特點:價格低、口味豐富、群眾基礎好,這幾條鮑汁撈飯都沾不上,但外賣平臺上,不少品牌門店都被打上了“高復購”標簽,豬小嫚則給了我們復購 47% 的明確數據。
◎ 多店均有“回頭客多”標簽。
新品牌持續入場
鮑汁飯擊中了什么痛點?
價值感反差,是鮑汁撈飯的關鍵詞。
站在消費者角度看,這頓外賣的價值,遠超于價格:“名貴食材”鮑魚,砂鍋,連餐具都是鋼勺。
實際上,商家成本并不高。小鮑魚就算在水產市場購買,7-10 頭大小也才10~12 塊。
◎ 所謂的”頭“,指的是一司馬斤(0.6 公斤)里大小均勻的鮑魚多少只,頭數越小、價格越貴。
花較低的價格,購買到傳統意義上“名貴”的食材,強調價值感,帶有獵奇屬性,是這個品類火熱的底層邏輯。
與此同時,它還有增量的可能性:想吃飽的,點個鮑汁飯;想吃好的,還能再多花錢,單店客單價一般維持在 50-60 之間。
◎ 來自東五環一門店曬單。為避免廣告嫌疑,已將品牌名隱去。
風口在哪里?
外賣市場的 3 個變化趨勢
從酸菜魚、宵夜燒烤到鮑汁撈飯,外賣風口變化越來越快。幾乎每個品類崛起,都會出現一整批同質化競爭的新品牌。
鮑汁撈飯的出現,正好印證了外賣市場的3個變化趨勢。
◎ 圖為兩家品牌的鮑汁撈飯,非常相似。圖自小萬。
未來的外賣競爭
馬太效應即將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