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楚雨尋
7月30日晚間,海底撈發布正面盈利預告。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撈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收入預計不少于188億元,同比2022年上半年收入152億元,增幅超過23.7%;凈利潤預計超22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2.66億元。
此前海底撈2022年財報中,數據顯示實現收入約347.4億元,凈利潤13.74億元,明顯,僅僅今年上半年的預計盈利就已超出2022年整年。此番數據,可謂是格外超預期,海底撈強勢回歸。
內參君整理自2018年海底撈上市,至2023年上半年海底撈財報數據,如下圖:
自海底撈上市后五年里,海底撈年度收入在2021年達到頂峰,為411.42億元,然而當年凈利潤則虧損為41.63億元。過去三年,受“口罩時代”影響,海底撈曾在2021年11月啟動“啄木鳥”計劃,當年關閉276家海底撈餐廳,以及餐廳經營業績下滑,從而導致的虧損。
而在2022年下半年,海底撈啟動“硬骨頭”計劃,重開過往關停的部分餐廳,2022年共計新開24家海底撈餐廳,同時有48家曾關停的餐廳恢復營業,使得去年實現扭虧為盈。
海底撈本次報告稱,利潤增加主要是由于翻臺率提升,內部管理及營運改善,餐廳經營效率提升。
2023年上半年,全國消費復蘇顯著,出游聚會社交需求逐步放大,海底撈門店客流提升明顯。同時,在“硬骨頭”計劃下,部分先前關停的門店重開,使得海底撈的餐廳數量同比增加。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地區共有1349家海底撈餐廳,目前海底撈門店數量已緩慢回升至1364家。
作為火鍋行業的先行者,海底撈能夠在重重壓力之下,做出關鍵決策,將自身損失降到最低,同時在此決策之下,實現超預期業績,這需要膽量和勇氣。
其實,自從2023年伊始,海底撈做了一系列業務創新。
在產品創新層面,海底撈通過不斷了解消費者實際需求而做更新。海底撈區域門店根據本地顧客的多元化需求,進行服務和產品上的個性化創新,上海的黃燈籠椒鍋底,網友表示“這款多巴胺鍋底,海底撈真的很會哎。對不起,清油鍋,黃燈籠椒在我心中超越了你!”以及鄭州的胡辣湯、武漢的熱干面等等,這種區域化產品的煥新,更拉近海底撈和當地顧客的關系。
在場景創新方面,從生日月系列活動、到外賣和夜宵場景創新,海底撈一直踩在點子上。
3月17日-19日,海底撈在抖音開啟320撈粉節嘉年華直播,期間直播間曝光1.4億,銷售額破億。在線下,海底撈推出20家生日主題門店,打造生日消費場景。
不僅如此,海底撈還打造了一人食、深夜小聚、家有萌娃等體驗場景,創新多元消費場景,為顧客提供更多元化和豐富性的場景體驗。
比如近期推出的外送套餐:“青年套餐”、“一人食”“兩人食”等特色套餐。為了填補海底撈在一人食快餐場景,海底撈還推出“下飯火鍋菜”,消費者可以在點餐時自行選擇湯底、菜品、烹飪方式(干拌或者燙煮)。
隨著全國各地夜經濟升溫火爆,夜宵場景成為海底撈今年夏天進行體驗升級的重點場景,比如海底撈推了“熱鹵、牛蛙、小龍蝦”夏日夜宵三劍客,香辣口感,是年輕人吃的最愛,同時推出有料燕麥奶黑糖味冰粉,來解暑解膩。
當然,數據是展示業績向好的直接佐證,節假日期間的海底撈迎來了不錯的收入。
比如在“五一”假期前三天,海底撈門店接待顧客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長約65%;端午節三天假期,受出游、演唱會和夜間消費的帶動,杭州、廈門、長沙等地的部分海底撈門店日翻臺次數超過了9次。
隨著“口罩時代”結束,今年一度出現爆發式消費和復蘇態勢。
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4329億元,同比增長21.4%。
火鍋也是更早復蘇的品類,2023年1月23日至27日5天,海底撈累計接待客戶超過650萬人。
此外,海底撈的超預期業績,也體現在其內部不斷自我革新的管理模式。據了解,從今年年初開始,海底撈下放了產品上下架的權限,店長和大區可以根據本地化需求去調整產品和服務,從而賦予區域更大的自主權深入洞察市場,緊抓消費者需求。
此前,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在回應股東代表就外部餐飲市場競爭展望的問題時坦言:“海底撈的競爭問題不是在外部,它主要是在內部。”他還預測,預計在今年10月份左右,海底撈的管理可以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