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三年關店227家,這個咖啡巨頭怎么了?

    三年關店227家,這個咖啡巨頭怎么了?
    餐企老板內參
    品類洞察
    2023-06-26
    2.5萬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三年關店277家

    太平洋咖啡扛不住了嗎?


    “太平洋咖啡是不是要撤出廣州啊?”


    今年上半年,瑞幸第10000家門店開業,成為首個萬店咖啡品牌;庫迪拉薩首店開業,第一個實現了中國大陸全區域覆蓋;幸運咖把冰美式的價格打到5塊錢之低……


    在這咖啡賽道不斷卷出新高度的時刻,廣州市民猛然發出了擔憂的疑惑,同樣疑惑的還有后知后覺的無錫市民:


    “身邊的太平洋咖啡怎么都不見了?”


    原來,無錫媒體四月底就報道了太平洋咖啡門店已經全部消失不見。曾幾何時,曬出太平洋咖啡+萬象城沿湖風景是無錫人的周末標配,但以后,再也沒有這機會了。



    而太平洋咖啡原來所在的門店位置,如今已經被M stand替代。



    有數據顯示,太平洋咖啡在廣州原有的45家門店,已注銷34家,注銷時間主要集中在這兩年。除了廣州和無錫,深圳、上海等城市也都紛紛出現了太平洋咖啡門店關閉的情況。


    國內現存的太平洋咖啡營業門店數量大約只剩166家,2020年,這個數字是443家。要知道,在2015年,太平洋咖啡門店數量曾一度超越了Costa,成為僅次于星巴克的行業第二。


    市場占有率方面,也在一路走低。2017年底,太平洋咖啡在內地市場占有率2.5%,僅次于星巴克;而到了2020年,市場占有率僅為1.7%,被星巴克、瑞幸等品牌遠遠甩在身后。


    對于這般市場冷遇,原本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太平洋咖啡很難不引來人們一聲嘆息。



    沒落的太平洋咖啡

    曾經也是“高端、小資”的代名詞


    1992年,太平洋咖啡誕生于香港,在宣傳上定位的是“中國人自己的咖啡品牌”,經常出現在以前的TVB影視劇里。


    相比星巴克的“小資”氣質,太平洋咖啡更凸顯“商務精英”,據說早期的顧客穿西裝的大有人在。


    金融危機后,太平洋咖啡在香港出現虧損,給了華潤“可乘之機”,以80%股份成為最大股東,2011年這年,太平洋正式進入內地市場。


    但在內地,面對更喜歡豆漿饅頭的消費者,香港的套路顯然不夠適用,于是太平洋咖啡轉而定位“書卷氣”,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紅色椅子、荷花燈的中西合璧形象。



    而在銀行、大醫院、商業地產等的選址定位,更讓太平洋咖啡增添幾分書卷氛圍。一個普遍的觀感是,相比星巴克,太平洋咖啡真的太安靜了。


    2017年前后,太平洋咖啡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第二大咖啡連鎖,在這之后,盡管一直不溫不火,但是其門店形象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是熟悉的。



    不是沒有努力過

    而是努力了也“沒有用”


    現在的太平洋咖啡像是一個行為老派、考究的中年人,想和年輕人一起玩,提前做了很多功課、了解了很多時興的梗,但到開口聊天時,卻發現自己始終融不進去。


    圖片來源:太平洋咖啡官網


    盤點太平洋咖啡近一年來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的信息,你可能會感到有點震驚:這個在現在的咖啡市場中存在感很低的品牌,雖然更新動態有點慢,但行業熱點幾乎一個沒錯過。


    熱紅酒興起,太平洋推出熱紅酒風味的拿鐵和美式,還結合了一下生椰拿鐵的熱點,推出蘋果肉桂生椰拿鐵;去年秋天瑞幸推出生酪拿鐵后,太平洋咖啡也跟著推出了瑞幸重點打造的生酪拿鐵;植物乳流行,太平洋咖啡也是干勁滿滿地做下去,先后和杏仁奶、燕麥奶、椰奶等品牌聯名,推出植物乳新品。


    重要的活動節假日,太平洋一個不落——母親節推兩款杏子相關的拿鐵,還搭配了一個康乃馨套餐;婦女節推“5款超適合女生的飲品”,其中包括獨具太平洋特色的“阿膠拿鐵”;情人節推出52.1元的限定雙人套餐,世界杯的熱點也蹭上了,和喜力啤酒聯名,做了一個“早C晚A”組合……


    此外,年輕人喜歡的飛盤活動,插畫師聯名新品,品牌專屬咖啡杯……太平洋咖啡也都做過,但都沒打出多少水花。



    沒打出多少水花,一方面原因是宣傳不到位。推廣力度暫不討論,首先,這些圖片就不對年輕人的胃口,太平洋咖啡推出這些面向“年輕人”的營銷活動,卻搭配了一個“古早味”的宣傳圖片,受眾不買單。



    更深層的原因是太平洋咖啡“努力年輕后”,30+的定價讓它的定位變得更加尷尬,可以算得上是“三不沾”。


    第一個“不沾”,是前文提到過的沾不上年輕人的喜好。


    總是慢半拍追熱點的太平洋咖啡,帶著他30+的客單,融不進去現在口味又花哨、聯名又不斷的9.9元瑞幸和8.8元庫迪。


    第二個“不沾”,是沾不住商務洽談的人士。


    提起一杯30+的咖啡,人們腦海中普遍浮現的是星巴克。為什么?因為星巴克布局快、聲量大、用來做商務洽談的第三空間有面子。


    盡管太平洋裝修走的是沉穩嚴肅風格,但其門店數量輻射面窄、未能形成品牌效應,說出來依舊不能喝星巴克比肩。


    第三個“不沾”,是沾不到口味刁鉆的消費者。


    30+的客單還有另外一個發展方向,即精品咖啡館。近兩年,一眾小而美的連鎖精品咖啡品牌獲得融資。其大多是手工現沖咖啡,有主打的獨家特調味型,也培養起了忠實的客群。


    在這群忠于“精品咖啡館”出品的消費者眼里,太平洋的半自動咖啡機的出品,屬實沾不上邊。


    瑞幸咖啡、幸運咖、庫迪咖啡等掀起低價咖啡浪潮。在“低價咖啡”為主流的咖啡敘事中,客單價30+的太平洋咖啡難說有高標準的產品、高標準的服務、或者高標準的第三空間,最終,它被各個消費群體默許成為一個沒有亮點的“時代的眼淚”。


    眾多門店接連關門,仍在開店的門店迫切需要增加其他業務增加營收,讓店開下去。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張心笛
    視覺、插圖|張勁影
    編輯 |雪糕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nctougao@watcn.cn

    2343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