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植物肉巨頭市值僅剩零頭、消費者不買賬,投資者起訴!

    植物肉巨頭市值僅剩零頭、消費者不買賬,投資者起訴!
    餐企老板內參
    品類洞察
    2023-06-01
    2萬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宗賴鴻


    “別樣肉客”Beyond Meat 在2019年5月風光上市,最初的數周股價上漲超過8倍,市值一度達到140億美元,而現在,其市值僅剩6.65億美元。


    這家公司用植物肉替代傳統肉類制品,包括牛肉、豬肉和禽肉,以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但消費者正對此興致缺缺。


    更為棘手的,Beyond Meat 還遭到了投資者的集體起訴,投資者聲稱Beyond Meat 在自身制造能力和增長前景方面誤導了投資者,人為抬高股價,對投資者構成欺詐。


    Beyond Meat 發生了什么,讓它在資本市場和消費者市場雙遇冷? 


    這是一家植物肉公司的個例?還是整個行業的危機?



    先活下來
    努力取得“正向現金流”

    “持續的高通脹、經濟放緩、競爭加劇等因素對Beyond Meat的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

    Beyond Meat首席財務官在2022年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但我們認為這是暫時的。”

    情況并未好轉,Beyond Meat 迎來了連續5個季度的營收下滑。

    盡管為了吸引客戶推出折扣,今年前三個月銷量仍減少7.3%,零售和餐飲服務渠道的銷量分別下滑33%和7.3%。拖累營收下滑15.73%,量價齊跌。

    Beyond Meat實際上對2023年的業績也并不樂觀,其主要的業務目標是下半年實現現金流正增長,恢復利潤,降低運營費用,降低庫存水平,更加重視零售和食品服務業的增長動力。

    據了解,2022年,Beyond Meat 裁員近20%,日前還與投資銀行高盛簽訂股權分銷協議,出售價值2億美元的股票籌集資金。


    “明日之星”究竟是如何搞砸的?

    來自金融時報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植物基肉制品相對于動物肉類的溢價為67%,在經濟不景氣、大通脹的背景下,消費者對于食品負擔的能力下降,影響購買力。

    并且,Beyond Meat 在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也存在短板。

    彭博社的一篇報道,引述其離職員工的說法稱:公司管理混亂、錯位以及決策滯后,存在重大的內部問題,導致生產延誤加劇。

    另一篇報道則展示Beyond Meat 賓州工廠的照片和內部文件,文件顯示賓州工廠的產品至少11次檢測出“李斯特菌”。

    要知道,餐飲端是能夠廣泛培育市場規模和消費習慣的重要渠道。


    過把癮就好
    餐飲零售告別熱戀期

    在海外,植物肉和餐飲業告別了熱戀期。

    Beyond Meat最大合作伙伴,連鎖咖啡品牌Dunkin從菜單中下架了植物肉香腸三明治。Taco Bell測試了其產品后,坦誠結果好壞參半,短時間內不會推廣到全國。多家曾經合作過的連鎖店,也都悄然下架植物肉產品。

    國內狀況如何,內參君整理了以下國內的西式快餐的植物肉使用情況。


    這些合作大多是短期試水,沒有成為常駐菜單的一部分。并且,2022年下半年開始,上述品牌的微博就沒有了植物肉新品的宣傳。

    而在新零售渠道,也較難看到植物肉產品的身影。只在部分地區的盒馬與山姆門店,柴油Beyond Meat漢堡肉單品。

    限時銷售和短期聯名,并不意味可以成為暢銷和常銷商品。



    不明朗的“錢景”
    不可知的未來

    Beyond Meat 別樣肉客在一些地區被翻譯成“超越肉品”,超越這個詞,自帶一些優越性,但他超越的是人類的飲食習慣,這樣的轉變談何容易。

    植物肉為何火不起來?

    1、植物肉居高居不下的價格是其產品難以獲得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售價來講,植物肉是貴族式的嘗鮮物品,植物肉要真的取代真肉,必須產出肉類沒有差別的食品,且必須更便宜、更方便、更易得,才能形成足以改變消費行為的誘因。

    植物肉成本的下降,需要更大規模,需要更多的人“多”消費這些東西,但現在的價格,并非大多數人消費的起的。

    這是一個難解的循環,盡管植物肉品牌試圖燒錢養市場,但銷量卻在下滑中,且燒不動了。

    2、從口感上講,植物肉還有許多基礎性的問題沒有解決。口味遠不及真肉,且為了模仿真肉的味道使用高鈉和添加劑,讓消費者懷疑植物肉是否是更健康的選擇。

    同基不同命,植物奶的狀況就好的多。植物奶屬于飲料,新咖啡茶飲的研發成熟,口感容易取悅消費者,優秀的成本控制,售價只需要提升1-2元,負擔相對較輕。

    但植物肉屬于食材,還是主食材,消費者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來品嘗一些不太好吃的食物,相對性價比,就不是那么高。

    3、植物肉的故事不太能夠講的下去,要真正想通過減少吃肉改變世界的夢想太天真。

    牛津大學刊登《自然》期刊的研究發現,人類需要少吃75%牛肉、90%豬肉和一半雞蛋,才能將氣候變化控制在2°C以下。

    但來自 Breakthrough Institute 的研究數據顯示,當植物肉降價10%并增加23%消費量,也只能使動物性牛肉減產0.15%。

    植物肉公司希望解救世界,將吃肉行為上吃至環境保護和全球生態的姿態,讓網友避之不及。他們最應該拯救的是自己。

    日前有一個品牌Moodles近日獲得了Pre-A+輪融資,主打高蛋白3D打印面條,其初創團隊中,就有幾個從Beyond Meat中出來的人。

    相關人士分析國內市場時指出,國內外植物肉產品差異很明顯,國外的植物肉產品比國內的好吃很多。我們不是“漢堡國”,沒有一個高頻消費的商品能接住植物肉。

    植物肉低碳的概念國外消費者對這個很認可,但很難打動國內消費者,或者說因為不好吃,所以還沒到能打動國內消費者的程度。

    畢竟,消費者想要健康和環保,但主導他們購買的因素,還是價格和口味。

    改變習慣需要時間,但是不知道這些公司的現金流能否足夠撐起這么長時間。


    輪值主編|張心笛
    視覺、插圖|張勁影
    編輯 |雪糕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nctougao@watcn.cn

    2345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