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張心笛
3月初,在竹筒奶茶爆火網絡,登上餐飲圈新頂流位置時,內參君曾在文章中留下疑問:
竹筒奶茶能火過這個春天嗎?
竹筒奶茶的頂流位能坐多久?
剛巧,趕在春天的小尾巴,竹筒奶茶翻車了。
網紅單品,又翻車了
“單店單日流水超4萬”的竹筒奶茶走下頂流位,是從一則社會新聞開始的。
浙江杭州塘棲古鎮的小巷子里,一位網友拍下了奶茶店員工清洗竹筒的視頻。該網友稱,清洗的竹筒是二次回收準備再利用的,霉點清晰可見,用于清洗的水也非常臟,并不是流動的。
視頻曝光后,4月10日下午,臨平區市場監管局發布通告,表示針對該奶茶店存在的食品衛生問題立案調查,涉事店鋪已停業。
但二次利用和發霉并不是這一家奶茶店的現象。
早在竹筒奶茶剛剛走紅網絡的檔口,就有網友曝光,曾眼見有人拿麻袋撿用過的竹筒,在河邊隨便清洗干凈,繼而低價賣給奶茶店。在小紅書上,甚至有網友直言已經有“職業撿筒人”出現了,Ta們每天在竹筒奶茶店附近蹲守,撿網友丟棄的竹筒,日薪1000+,“分分鐘月入三萬,還開什么奶茶店啊,不如撿垃圾。”
翻車討論話題高漲,多地市場監管局、食安辦針對轄區內的竹筒奶茶店進行了突擊抽檢,結果不容樂觀:
廈門傾島竹筒奶茶店,竹筒菌落總數檢測數值超標50倍,被責令關店停業整改;廈門只如茶見奶茶店下架了2000多個涉嫌不合格的竹筒;廣西南寧竹筒奶茶店出現發霉、清潔不到位等問題,被停業整改...
“第一感覺,不衛生!竹筒的儲存、使用、清潔、菌落等等,眼見之處都是大問題!”一位餐飲人士表示。
不過,堅持態度的竹筒奶茶店也有。被稱為“第一家”“正版”的杭州茶色煙雨竹筒奶茶店,在食安問題爆發后,稱店內已經增加了竹筒杯臭氧恒溫消毒步驟,并表示:回收利用、發霉的是盜版店,不是正版竹筒奶茶店。如果任何人發現正版店鋪有回收行為,獎勵10萬人民幣!
“他們就沒想做餐飲,只想掙一波快錢”
成都一家竹筒奶茶店老板告訴內參君,“進貨的時候賣家就會說,竹筒是天然竹木,因為季節氣候、地域環境氣候,放著不用就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發霉,需要放在干燥通風處。如果已經發霉了,就用熱水多沖洗幾遍,晾干之后就能正常用,而且也可以多次使用。”
這位老板也表示,“食安是底線,這是餐飲行業的禁忌。”
食品安全問題歷來是餐飲業恒久關注的話題,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重”的國情環境下,脫離食安底線,無論是爆火的網紅產品、暢銷產品,還是百年老字號,消費者都難以買賬。
但即使沒有食安問題被曝光,竹筒奶茶想要持續在頂流位置上,也很難。
從普遍消費者的反饋來看,打卡歸打卡,難喝就是復購的原罪。有消費者對內參君說道,“這段時間,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打卡竹筒奶茶,真是沒有一杯好喝的,像喝塑料。”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竹筒奶茶這類新式茶飲本身沒有什么技術壁壘,加上目前很多人都是跟風模仿,所以會出現同質化現象。未來隨著一些網紅飲品品牌逐漸淡出市場后,這類茶飲的市場空間會進一步縮小。”
營銷與產業戰略專家李興敏同樣表示,“竹筒奶茶只是形式新穎,并非產品品質好才引發關注,消費者只會為前期的獵奇心理買單,并不會持續復購。”
截至4月中,北京熱門網紅商業街南鑼鼓巷中,短短一個月竄出來的12家竹筒奶茶店,已有2家徹底停業。
一位餐飲老板在看到竹筒奶茶事件后,對內參君表示,“每次看到這種網紅產品都很無奈,這次更生氣!發霉的竹筒還二次利用,生意也不用做了!現在有很多人,根本就不是踏實想做餐飲,根本就是趁著這波熱度進來想卷一波快錢的。”
小結
爆火的單品一個接一個倒下,本就“短命”的餐飲網紅單品,如今周期更是大縮短。
卷一波就走的“擺爛”態度越來越明顯,這背后既有餐飲大環境的影響,更有消費者對待網紅餐飲的態度逐漸理性。
對于竹筒奶茶的翻車,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張鐸
視覺、插圖|代丹
編輯 |楊檸睿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