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為什么那么多重慶火鍋都是“姐”開的?

    為什么那么多重慶火鍋都是“姐”開的?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4-25
    2.9萬

    總第 3481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余從



    姐就是火鍋女王


    “不怪我好嗎,明明有很多什么姐火鍋啊!”


    上周末和一個方向感不太強的朋友約了頓火鍋,原定下午1:00到店吃個午飯,結果快到4:00的時候,才開上火。午飯硬生生變成比較早的晚飯。


    因為我們定的是“X姐火鍋”,而她打車打到了“Y姐火鍋”,地圖顯示這個地離“X姐火鍋”大概有一個小時的車程。這位朋友拿出手機,展示她一路上搜集的證據——“某姐火鍋大合集”。


    另一位同事苦笑,“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只不過我們搞錯的是椰林海風、椰語海風、海島椰海、和椰樹花開”,大眾點評的店名,越念越憤恨。


    圖源內參設計老師,和這位“路癡”沒有太大關系


    大眾點評上淺淺一搜,上海以“X姐”命名的火鍋店有二十來個品牌,長長一列下來非常壯觀。仔細盤點后,內參君發現這些姐姐們的火鍋店涵蓋了大大小小的火鍋品類:重慶老火鍋、潮汕牛肉火鍋、老北京涮羊肉、美蛙魚火鍋等等。


    其中“姐”最多的是重慶老火鍋,有7個“姐”。珮姐、杉姐、倪姐、冬姐、莫姐、金姐,還有一個還沒開的嬋姐。


    有些“姐”還做火鍋延伸品,比如烤肉、比如小龍蝦、比如麻辣燙、比如火鍋米線。


    “X姐”似乎成了現在火鍋品牌的命名時尚,就像60年代新生寶寶流行叫“建國”“建軍”、00年代流行叫“梓軒”、“一諾”一樣。


    甚至有網友為這些X姐編了一首不怎么押韻的打油詩:


    最近的X姐火鍋店生意真的火到爆

    基本排隊都要2小時起

    珮姐的微辣我們承受不了

    杉姐的微辣剛剛好

    不管哪個姐,總有人說不好

    但這些家一一嘗過之后

    都挺好


    上海更是出了“滬圈四大姐”(珮姐、鴻姐、金姐、杉姐),杭州網友也開始了打卡“X姐”之路,勢必要把這幾家店都打卡集齊。


    但是,為什么火鍋品牌都喜歡叫“姐”呢?火鍋和“姐”有什么關系?難道火鍋是成熟女性優質創業項目嗎?



    重慶火鍋與“姐”


    內參君跑到“滬圈火鍋四大姐”的官網、微信公眾號,找這幾個品牌名稱的由來。


    >珮姐


    官網信息顯示:抗戰時期結束后,較場口街邊的馬婆婆,把自己開的正宗毛肚火鍋轉讓給侄女“珮姐”,珮姐擴大經營,做成“珮姐火鍋館”。如今珮姐老火鍋的老板顏冬生就是珮姐的孫兒。


    >杉姐


    杉姐的官網其實沒有很具體地寫“杉姐”這個名字怎么來的,是誰。但可以看出,品牌成立時間比較短,2020年成立的,重造景、甜品出色,很具網紅氣息。


    看完官網長達6分零3秒的拼接廣告片,內參君悟了。


    杉姐就是個虛指,有沒有一個叫杉姐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營造出戴望舒想“丁香一般的姑娘”的效果,讓“杉姐”這個詞代表一個“網紅火鍋品牌”。



    >鴻姐


    同樣沒有介紹“鴻姐”是誰,但相較“杉姐”來說,鴻姐品牌成立時間更長一點,已經有5年。


    >金姐


    沒有官網,沒有微信公眾號。


    看到這里,大家其實大概能猜到,“某姐”很多時候不是某位女性的名字,“某姐”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姐”這個字能給火鍋品牌“立品牌人設”。


    這一現象在餐飲行業中廣泛存在。



    盤點那些占領品類的代號


    內參君發現:除了重慶火鍋和姐,餐飲圈還有很多一個代號“霸占”一個品類店名的現象。


    河南的方氏胡辣湯、蘭州的馬氏牛肉面,都是能夠威震四方響當當的名號。


    “方中山”、“方光宗”、“方一坤”、“方秀華”、“方永結”、“方大軍”……等等,數不過來也數不清楚。



    其實胡辣湯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網上一度有傳言說,河南胡辣湯分為三個派系:一是逍遙鎮胡辣湯,多用青色大鋁鍋盛湯,其中藥味和胡椒辣味突出,主要靠牛肉牛骨提味;二是北舞渡胡辣湯,會用黃色大銅鍋盛湯,湯味道綿潤適口,主要靠羊肉提味;最后一種便是方中山胡辣湯,特色在于麻、辣、鮮、香,湯色鮮亮。


    問題在于,不論是逍遙鎮胡辣湯還是北舞渡胡辣湯,招牌多以“逍遙鎮”、“北舞渡”命名,并沒有出現以方作為姓氏開頭,衍生出一系列品牌名。


    外地人來到河南想喝上一碗正宗的胡辣湯,很容易被這龐大的方氏家族搞得傻傻分不清楚。


    同樣,游客到蘭州想嘗一嘗本土特色的牛肉面,也要對美食攻略一步三回眸。


    “馬子緣”、“馬安軍”、“馬安良”、“馬忠華”、“馬俊禮”、“馬學禮”、“馬有布”、“馬有財”……甚至還有一個“馬路牙子”。


    蘭州還有一個美食符號,“大胡子”。有“馬大胡子”、“馬國棟大胡子”、“清真-大胡子”、“南關大胡子”、“天連大胡子”等多個地方、多個姓氏的大胡子。



    這些符號占領美食品類,有這幾個原因:


    >成為了一種潮流符號,彰顯著正宗


    當“X姐”火鍋流行開來后,許多網友開始從底料風味、菜品質量、甜品種類等各個維度將這些“X姐”們放在一起比較。結論就是,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基本不踩雷。頗有種“吃火鍋,選姐就對了”之感。


    真要從源頭算起,最開始的幾家姐火鍋“珮姐”、“鴻姐”等,都是在重慶這片擁有37000多家火鍋店的紅海中廝殺出來,獲得本地老饕的認可,開店到北上廣。


    珮姐進京首店翻臺率達7.7、坪效8萬;鴻姐即使在工作日也能排隊好幾百桌;杉姐的聲量達到了“全網觸達量20億+”……


    從品牌淵源追溯,到菜品口味質量,再到排隊數量和傳播熱度,這幾家較老的“姐”把口碑、聲量立在了這里,成為了“正宗”的代名詞。


    后續的“X姐”們才會順勢而起,借著這股東風,將“X姐”的名號繼續做大做強。


    >給人以親切感


    用“姐”這個日常化的稱呼做引子,可以拉近了和消費者的距離感。另一方面,相對于一些拗口的品牌名,這樣更加接地氣的名字也更容易傳播和記憶。


    >突出品牌故事


    針對于“X姐”火鍋而言,一些品牌有自己的獨家故事。珮姐官網用了大幅版面來介紹“珮姐”二字的由來,杉姐更是做了宣傳片來增加消費者對于杉姐的好奇心理。


    而方氏胡辣湯和馬氏特色牛肉面,大概是當地的第不知道多少代傳人吧,這些名字都為品牌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


    像“X姐”火鍋、方氏胡辣湯、大胡子燒烤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從店名開始,融入正宗、成為正宗,再把這一名號做大做強,也不失為一個捷徑。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陳黎明

    視覺、插圖|劉霞

    編輯 |陳黎明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nctougao@watcn.cn

    3162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