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余從
一個地鐵站門口
8家淀粉腸
最近一兩個月,好多地方都給出了放開擺攤、鼓勵擺攤的政策。比如北京,比如上海,比如杭州。
政策支持、加上網絡上擺攤賺錢的經驗貼分享,鼓舞了很多心癢癢的打工人。
在社交平臺上時不時能刷到找擺攤群的帖子,大家抱團學習、組隊買炊具,就像考研考公一樣,經驗帖中積極準備著。
淀粉腸是這些經驗帖重點推薦的新手擺攤項目。原因是:①操作難度低、易上手;②前期投入成本低;③人群接受度高,老少咸宜。
線上經驗貼的影響力折射到線下,全國大街小巷飄起烤腸香。
《錢江晚報》報道,杭州大運河地鐵站門口,擺出了8個烤腸攤。有網友說,我們學校門口10米遠的地方,有3個賣淀粉腸的攤。
淀粉腸競爭激烈,有點紅海的意思。但真的卷到競爭里去的,都算“優秀選手”了。
很多“擺攤小白”精挑萬選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或者傍晚,懷揣著小激動出攤,愕然發現這個傳說中傻瓜級操作的、最適合創業擺攤的淀粉腸,它不聽使喚!腸有的地方烤焦烤糊,有的地方還只有一點溫存。
賣相不好,當然銷量也堪憂,和成功案例里面的營收八竿子打不著關系。有人說,自己一晚上就賣出去3根腸,有人說自己一晚上賣出去的,沒有自己吃掉的多。
一位B站up主聲音沙啞、發型凌亂地對著鏡頭錄:“這個東西的市場不確定性真的非常高”,“我剛開始也不敢吆喝,現在已經都無所謂了,但還是不掙錢”。
賣淀粉腸不易
許多人看上淀粉腸,因為覺得它“暴利”。
怎么說?
“腸的成本8毛,賣4、5塊錢一根,中間差價3、4塊錢,學校門口每天中午輕輕松松賣出百來根”。
但只要拿餐飲的賬本一算,就可以看出“暴利”不過是幻影。擺攤賣淀粉腸,有很多挑戰。
>難以計算的人工成本
即使是簡單易上手的烤腸,也需要提前在家里改好花刀、竹簽泡水(避免烤的過程中竹簽斷裂)、穿好竹簽、熬制好不同口味的醬料、烤制時需要不停的翻動等等。
一個人出攤很容易手忙腳亂。因此,到外面出攤的多是2個人。一個人負責雜活,一個人專心烤制,分工合作,合伙經營起一個小攤位。當然,也有呼朋喚友幫忙的,內參君甚至在晚上10點多鐘的街上見到過三四個人圍著一個烤腸機轉。
那如何給這些人開工資呢?
按比較理想的情況算,2個人,每天賣200根烤腸,平均到一個人賺個一二百塊錢,單這每天得忙活到半夜。對于那些辭去工作準備專心賣烤腸的人來講,恐怕是得不償失。
>和城管進行“貓鼠大戰”
“為了可以隨時跑路應對城管,我們減掉了一些裝飾、招牌,將小車做成了輕便式熱后攤1.0版。”一位記錄生活的熱狗攤主在視頻中講道這些經驗。
可惜天不隨人意,沒過多久,曾經那些舉報過他們攤位的商販,再一次進行了舉報。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做完兩份就換位置;這次來到了地鐵站的出口處,同樣,沒過兩分鐘,地鐵保安就過來趕人了;最后的地點在一個人流量相對稀少的馬路口,二十分鐘不到,城管開著執法大隊的車就呼嘯而來……
最終,這位記錄生活的熱狗攤攤主,一晚上賣了4份熱狗(自己內購了1份)。
像是“商販在前面奮力騎著車子跑,付了錢還沒有拿到東西的顧客在后面追,城管跟在隊尾”已經成為了日常現象,形成了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
是否能找到一個好的位置,和城管斗智斗勇,就成為了被擺在紙面上的難題。
如果熟練掌握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等這一系列技巧后,接下來還要面臨天氣因素、操作不熟練出品慢、餐品容易復制、撞內容等一系列難題。
>不確定的天氣
天有陰晴不定,風雨天氣對地攤影響加倍。不像提供堂食的餐廳能作為避雨之地,風雨一來,顧客大打折扣,攤主也得抓緊時間避風避雨,好護著“賺錢的家伙”別受風刮雨淋。
季節的更替對于出攤也有較大的影響,夏日需要忍受圍坐在烤爐邊上的熱浪來襲。且炎炎夏日,室外“熱食”的銷量也會相對下降。
>需要練就扎實的出攤功底
從車子的招牌裝飾開始,到考慮整車出行的便利性,再到前期食材、醬料的準備工作……怎么裝飾顯眼又方便?制作時油放多少?改花刀下刀有多重?什么時候翻面?有太多需要時間去磨煉的技巧在其中。
一位同事告訴內參君,她們小區門口就有一個年輕小姑娘一個人在擺攤,肉眼可見的不熟練。圍觀群眾大抵是覺得新奇又好玩,都在耐心排隊等待。甚至在小姑娘手忙腳亂時還會去幫個忙、搭把手。
……
如果以上困難都能克服的話,還有一個相對難以發現的難題,即和擺攤地頭蛇搶占市場。
>擺攤地頭蛇
一個片區大多情況下都是有著“約定俗成”的區域歸屬人,即經常在這塊地區擺攤的人,可能有著自己的“門道”。
像上述多次被周圍攤販舉報的博主一樣,周圍商販們只允許自己一行人在這片擺攤,有其他人像加入到其中,便會進行舉報。
最后這位博主感嘆道,“經過這么多波折,之后可能會去一些正規的餐飲市集擺攤……”但入駐餐飲市集,又會面臨著“駐場費”、“市集位置”、“開放時間不規律”等等問題,也并非易事。
這門看起來“美好又愜意”的生意
能成為今夏頂流嗎?
小紅書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1-9月,小紅書上包含“擺攤”關鍵詞的筆記發布量比2021年同期同比增長288%。
地攤經濟在這個春天遇到政策支持,又碰到網友青睞,于是看起來淳樸簡單的淀粉腸讓格子間的年輕人非常眼饞,也開始暢想網上那些視頻中的畫面——春暖花開的季節中,支一個小攤、烤上兩根淀粉腸,再順手拍個視頻到社交平臺上,當個小主播,既能掙錢又能記錄生活,看起來“美好又愜意”。
當然,也不乏一些人能夠做成這樣。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成這樣。網上更多的淀粉腸攤主,主業不是擺攤,而是拍視頻。這些攤主每天都在堅持擺攤,每天都能將菜品玩出新花樣,幾百份的食材,2小時不到就能賣空。
這里的賣空,做的是“賠本賺吆喝”的生意,售價只比食材成本略高,也沒有將人工成本算入其中,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且“物美價廉”,當然更容易售罄。
滋滋啦啦的淀粉腸小攤是他們便宜的視頻素材,物美價廉既能用來吸引線下顧客,又能吸引線上觀眾,一舉兩得,這用視頻來掙錢,所以才能物美價廉、粉絲蜂擁而至,營造出一種“靠擺攤走向美好生活”的感覺。
也有每天生活在工作的重壓之下,用擺攤來短暫治愈一下精神內耗的年輕人。擺攤是他們的一種精神慰藉,“我在做一個很新奇的事情,不用疲于加班工作,出攤收攤時間全憑心情……”
現下的淀粉腸,火成擺攤熱門項目。“淀粉腸”三個字被疊加賦予的意義遠超過了作為一個食物的價值。
看到那么多淀粉腸翻車反饋,內參君覺得,如果能做到穩妥烤熟,在現在的市場中還是能夠打敗很多競爭對手。
但長遠來看,當淀粉腸被附加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散去后,這個品類是否有這么大的需求缺口,作為一個小吃,能否在花樣頻出的夜市攤位中維持住現有地位,目前仍未可知。
想要辭職去擺攤、想要靠著擺攤賣淀粉腸實現“養老生活”還需斟酌。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張鐸
視覺、插圖|代丹
編輯 |陳黎明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