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3457 期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編者按:
「七十二餐」是一檔由餐飲老板內參獨家出品的高端行業訪談節目。
對話紫光園,是「七十二餐」繼麻六記、楊國福、大龍燚……后推出的2023年又一重磅訪談內容。我們試圖以對話為鑰匙,探尋紫光園集團總裁劉政背后的故事。
一切不確定造就了我們
疫情迫使整個餐飲行業處于逆流之中,而在這期間,紫光園用小吃檔口承起周邊居民的需求,在不確定帶來的險境中抓住了生長的機遇,快速發展。
數據是最直觀的體現。2020年疫情開店70家,截止2022年3月,這個數字變成了180家。
檔口做“外帶”不受暫停堂食政策的影響,在特殊時期成為滿街煙火氣曾創下超常成績。北京通州一家10平米的小吃檔口“一天營業額最高可以達到10萬元”。
紫光園一方面不斷探索中式正餐+外賣檔口的模型,另一方面也在創造更靈活的“檔口”——在餐廳門口支起桌子,師傅現場片剛出爐的烤鴨,吸引周邊過路的居民。
“團結湖店是我們‘烤鴨外帶’的表率,這家店一天能賣200只。當時有外國記者看到,咱們疫情這么嚴重的時候怎么還這么有煙火氣,在環球時報上對我們進行了報道。”紫光園集團總裁劉政說。
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放大了紫光園靈活模式的優勢。劉政說:“一切不確定造就了我們。”
不確定的時機是外力,讓紫光園抓住機遇的是企業生命不止、戰斗不息的企業精神。
“我認為樂觀的時候悲觀心態,悲觀的時候樂觀心態。”
“我們2020年開始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度過了這個時期。未來市場同質化競爭會更嚴重,我說未來三年我看到了市場最大的機會,我們一直在這種狀態下去做戰略,去做方方面面。”
內參通過「七十二餐」深度訪談節目,幫助餐飲老板們挖掘出了紫光園總裁劉政背后的故事。
(點擊下方視頻觀看正片??????)
深耕社區街邊餐飲
疫情前,劉政看到社區餐飲的機會,打出“決戰未來社區餐飲十年”的口號。
但疫情這個“插曲”更新了他對社區餐飲的認知,他認為社區對紫光園而言是渠道,他真正要做的是社區街邊餐飲:背靠居民力量,同時面向街邊,面向寫字樓,面向流動人口。
紫光園重新定義了“社區街邊餐飲”。背靠居民力量降低租金成本,面向街邊使紫光園擁有更寬闊的展示面積,打造品牌勢能。
在劉政看來,做社區街邊餐飲,最重要的是深挖周邊三公里的人群的需求、把這群人服務好。按照這個的理念,紫光園打造出全時段經營、全年齡段覆蓋的模式。“紫光園做社區百姓一日三餐,做貼地飛行的定位。我們消費者有叔叔阿姨,也有年輕的白領,還有學生。”
紫光園倒逼出了極致的性價比。
劉政說:“極致性價比需要經營、管理等一系列提效倒逼出來,你要沒有這個工作,那你做不出極致性價比。極致性價比另一點在于我師父(艾興有董事長)經常說的,‘多給員工一點,多給顧客一點,自己少留一點。說白了就是你給顧客讓多少利。’”
在劉政看來,社區街邊餐飲永遠有需求,且在未來需求量會增大。
“社區有老有小還有青年人,其實把社區的一老一小抓好了,青年人也就來了。現在已經有2.5億銀發族,這是一大群人,而且未來這個數字可能還會增長。”
未來十年
拿出兩個最有戰斗力的品類打
疫情三年,紫光園快速拓店,大膽嘗試多種多樣的門店模型,門店面積小的30平,大的到2000平。
在劉政看來,這是疫情期間為了賺錢、為了活著,努力跑馬圈地的做法。疫情后,市場環境變化,紫光園需要制定新的十年戰略。
350-500平米 | 正餐+早餐+零售
劉政給這個店型設定的目標是200萬月營收、翻8臺。
疫情后,劉政帶領紫光園團隊重新梳理門店模型,通過對接供應鏈半成品提高營運效率、零售端打造的早餐煙火氣創造流量實現這個目標。
1月份,紫光園以這個模型在房山開出了一家店,這個店有345平米,110個餐位。門店開業第二個月,預估的流水出來:正餐84萬,檔口41萬,合起來125萬。
“我們的早餐和外賣馬上要開,這兩個端口一開,我相信這個店能做到月營收一百八十萬”。
新的檔口模型 | 賣鹵味
檔口是紫光園疫情期間抓住機遇的手。站在新的起點,劉政依然將檔口視為紫光園發力的重點,但他認為三年需求變化、應對行業競爭同質化下,紫光園需要新的檔口模型。
新的檔口模型相當于一家餐廳擁有兩個檔口,一個檔口賣從前檔口產品的升級版,現做現蒸現賣,重點打造煙火氣,另一個檔口售賣鹵味。
新檔口收益不錯。正餐全面放開的春節期間,本是檔口店業績下滑的時候,按照新模式首先改造的兩家門店的檔口日流水增長近5000元。
新檔口也帶動了門店銷售。“以前餐廳每天可能就兩個高峰期,現在已經達到四個高峰期。我們米、面類主食的日營收能達到7000-8000元,這離不開流量的推動”。
我的使命是帶領整個家人
激發我們最大的潛力和活力
2008年,艾興有董事長提出東擴發展戰略,同年,劉政加入紫光園。
2010年,劉政升任紫光園總經理。
2018年,成為紫光園第四代傳人艾興有的掌門大弟子。
2019年,劉政整40歲,提升為紫光園總裁。師父艾興有對他說,“劉政你可以收徒弟了,收完徒弟就叫我師爺”。
“我的使命是帶領我們整個家人把我們最大的潛力和活力給激發”。
紫光園的每一步都走得異常堅實:
2008年東擴發展在通州開店;
2019年二次騰飛開動員大會,參會高管100名;
2021年三次變革開始內部合伙人計劃;
2022年開出40家合伙人門店,目前全部盈利;
2023年變革重組參會高管300名……
“我那天跟他們很驕傲的說,我希望在三年后這個會場是1000人。”
三年前,劉政也選了一個人。他對師父說,這個人有咱們的影子。這個人是就是紫光園現在的總經理——麻總。
72場深度訪談
72位大佬、72個成功秘訣
對話紫光園,是<內參×七十二餐>2023年開年第一季訪談內容,接下來,江邊城外、四季民福等頭部品牌創始人將陸續登場。
「七十二餐」這是一檔由餐飲老板內參獨家出品的高端行業訪談節目,我們尋求大時代下,餐飲行業中具有標桿作用的人和品牌,與72位具有標桿案例意義的人物、品牌,通過洞察人、品牌、產業之間的微妙關系,展現具有真實、專業觀點的行業切片,為大時代中的餐飲行業提供深度且落地的思考和樣本梳理。
2023年,大浪淘沙下,進步的車輪滾滾向前,而餐飲也表現出極強的進化力量。經歷過去幾年的動蕩,餐飲人憑借堅韌的意志力,在不確定的時代尋找“確定性”。現在,我們將以高端訪談的形式,由資深觀察者對話餐飲品牌大腕,為餐企同行提供破局的全新思路。
明天會如何,誰也不知道。面對未知前路,方向在哪里?標桿在何處?「七十二餐」這場線上思維盛宴,等你一起來隔空舉杯,共同守望明天!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張心笛
視覺、插圖|代丹
編輯 |陳黎明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