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新茶飲集中入局早餐,這門生意能做好嗎?

    新茶飲集中入局早餐,這門生意能做好嗎?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7-06
    2.2萬


    總第 3553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咖啡、新茶飲們攢了一個早餐局


    和月入3萬的煎餅攤阿姨搶早餐生意,“巨頭們”又出手了。


    繼星巴克、瑞幸、tims、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后,新茶飲品牌古茗也盯上了早餐。


    小紅書平臺上,最近有不少網友曬單古茗新上線的“超值咖啡早餐”套餐,4款套餐分別為“元氣飽腹餐”及“能量滿滿餐”,定價13元-20元。


    目前,套餐主要是4款單品的排列組合,內含美式、拿鐵與兩份餐點——芝士牛肉卷、芝香火腿可頌。其中,餐點的單品定價為10元,咖啡單品定價則為9-15元起。


    對于13元的組合套餐,不少消費者表示被種草,“良心套餐!相當于在咖啡原價的基礎上加1元就可得一份烘焙單品!”



    不過,古茗相關人士回應,目前“超值咖啡早餐”還是部分門店的測試項目,并沒有全面投入。



    被“分食”的早餐

    入局者多到數不清


    從近來社交平臺上消費者曬單的早餐選擇,不難看出,早餐的“物種”正在多樣進化。


    十年前,年輕人的早餐選擇,更多是豆漿配油條或者來一套煎餅果子;


    五年前,年輕人的早餐選擇在豬柳蛋、帕尼尼與包子油條中反復橫跳;


    而現在,年輕人的早餐選擇,多樣性豐富得令人震驚,這份菜單已經進化出了:純西方派的“咖啡+貝果”、“蒸氣奶+麥芬”,中西結合派的“便利店咖啡+飯團”、“美式+煎餅”......



    對于“中西早餐結合的進化”,很難去追溯到底是消費需求推動了產品創新,還是產品創新塑造了消費需求。唯一可以確認的是,早餐這塊香餑餑,正在經歷著一波又一波的“分食”。


    》〉元老駐扎:社區型連鎖早餐、夫妻個體店、小檔口


    曾經,大眾消費者對于“早餐”的認知更多來自于家門口的早餐鋪,沒有品牌、叫不出店名,一群人窩在一家幾平米的小店,不到10元就能解決一頓既能吃飽又能吃好的早餐。


    家門口的小店外,還有一部分消費者對于早餐的記憶停留在一眾社區型連鎖早餐身上,如慶豐包子鋪等老牌早餐,他們更敞亮也更正規。


    如今在消費需求與環境更迭下,也有不少快餐品牌,如和合谷、南城香等,將早餐價格“回歸”十年前,開啟3元自助時代。



    》〉巨頭發力:“中西”齊上陣,從中式正餐到西式快餐


    這幾年,占據地理優勢的麥肯早餐,越發成為不少打工人的心選,但事實上,肯德基早在2002年,就開始在國內試水“早餐品類”,最先在上海門店推出各類粥品等進行本土化嘗試。


    2010年前后,兩大快餐巨頭“火拼”,推出各類花樣早餐單品,從皮蛋瘦肉粥、油條,到蛋堡、帕尼尼,套餐定價也一度低至6元。


    同樣發力早餐的,還有中式正餐品牌們,比如眉州東坡酒樓、便宜坊等。在疫情期間,西貝、海底撈等已積極自救,推出早餐品類。



    》〉零售搶食:便利店、超市、供應鏈、地鐵早餐車...


    自從外資便利店進入國內市場,便利店早餐“爭奪戰”正式開啟,經過多年市場教育和供應鏈成熟化,便利店早餐以及供應鏈企業的早餐,受眾已然趨于穩定。


    以711、羅森等便利店為例,每逢工作日早上,寫字樓附近的便利店總會大排長龍。有消費者認為,便利店早餐更加契合新一代白領對于早餐需求的標簽,“方便快捷、衛生便宜”。


    與此同時,場景更加寬泛的各類“地鐵型早餐”也在快速發展。比如深圳地鐵與農錦源聯手推出的深鐵食研室、北京地鐵售賣羊雜湯+火燒單品的DT食堂,以及麥當勞、肯德基地鐵無人小車等。



    相較于上述前輩,咖啡、烘焙、新茶飲品牌對早餐的圍剿已然是“后浪”。


    而新一波更后的“浪”也正在襲來。00后創業賣早餐月入五萬、大廠裁員再創業做包子早餐鋪,案例比比皆是,入局“早餐圈”的玩家已經多到數不清。



    早餐,難做的一門“好生意”

    跨界做早餐不罕見,只是今年入局者尤其多。這是為什么?


    第一,行業內卷嚴重,競爭激烈,餐飲品牌自尋拓寬經營業績之路,早餐便成為新的經營抓手。


    “今年或許是餐飲史上最卷的一年,還沒入行的要想清楚是不是做好了進入這片血海廝殺的準備。在餐飲市場飽和、供過于求的背景下,餐飲人的日子過得并不舒坦,馬太效應明顯,頭部極少數企業的日子過得相對滋潤,但中腰部以下的企業生存就顯得很艱難。”一位餐飲老板說道。


    “如果茶飲、咖啡生意很不錯,那為什么開始賣早餐呢?我覺得大概率是原業務難再突破,大家覺得增加早餐,或許能探索新的增長線。但切勿病急亂投醫,因為每個細分市場只會越來越專業,而不是越來越綜合。”


    第二,增加早餐線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靈活調整,沒有對錯之分。


    無論是茶飲、咖啡跨界做早餐,還是肯德基的中餐化,從經營角度看,這是餐飲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對自身商業模式和經營方式做出的隨時調整和完善。


    目前大多數咖啡店、茶飲店的服務時間集中在中午和下午,上午時間段對門店來說存在很大部分經營空缺,其實早起選擇喝咖啡、奶茶的人并不多,生意少甚至沒生意,門店又要承擔房租和人工費用等成本,所以針對目標用戶需求,開拓業務項目,是有必要的且具有合理性。


    茶飲店并不只限于賣奶茶,門店通過增加早餐來填補這塊空缺并非是壞事,把早餐經營好,是能夠提升門店產出和提高企業效益的。重點是要考慮目標顧客需求,掌握他們在早中晚的用餐需求和習慣,打破用戶的刻板印象,建立茶飲、咖啡與早餐的聯想,從而引流增量。


    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還要看企業經營狀況。如果門店生意本身經營就不差,是否增加早餐取決于門店自身,人家也不差這三個小時營業時間;但如果門店處于一個求生存的狀態,那么再難都要進行調整,否則就會面臨關門的風險。


    第三,早餐不只要吃飽,顧客更重視性價比。


    每個新業態需要經歷從市場教育到市場成型的過程,茶飲咖啡跨界入局早餐,同樣是新業態。


    一方面,早餐具有高復購率屬性,咖啡、茶飲的部分門店選址在商圈、寫字樓、社區附近、交通樞紐等人流量較為集中的地方,所以增加早餐具有便利條件和空間,直接觸達顧客,這是門店擴大消費場景,提高門店效益的表現。但早餐客單價較低,人們在早餐上愿意花的錢是最少的。


    另一方面,早餐品類多樣化,消費者可選擇性更豐富。便利店早餐多年的市場教育下,Z時代消費群體對早餐吃面包喝咖啡的需求明顯增加,而且茶飲品牌上新的早餐搭配多以咖啡+烘焙為主,根據《白領早餐報告》顯示,60.78%的白領選擇在便利店購買早餐。


    因而,咖啡、茶飲賣早餐做的就是增量,這種嘗試并非沒有益處,未來改變整個早餐業態格局也是可能的。


    至于做多大多久、消費者接受度高不高、給門店帶來多少效益,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楊檸睿
    視覺、插圖|代丹
    編輯 |雪糕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nctougao@watcn.cn

    2223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