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銷售額增長51%,低度酒“救火”餐廳?

    銷售額增長51%,低度酒“救火”餐廳?
    餐企老板內參
    行業動向
    2022-07-17
    2.6萬


    抓住“輕松酒飲”的大趨勢,低度酒爆火。


    而“微醺”這門生意,餐飲人還在不屈不撓地探索。



    總第 3213 

    餐企老板內參  王盼  | 文



    從社交貨幣到佐餐寵兒

    低度酒的終極戰場在餐廳


    7月中旬的廣州珠江新城,加班后的李鵬和同事相約公司附近的龍蝦館。


    點餐完畢,服務員端著酒緩緩而來。一個木盤、兩個小杯、少許冰塊,以及一瓶梅見。

     

    這樣稍加儀式感的上酒方式,讓他瞬間找到了“微醺”的氛圍。梅香產生愉悅,三分甘甜三分有機酸,還有四分夜色里的朦朧。幾杯酒下肚,加班的疲憊隨著酒精慢慢揮發。

     

    龍蝦館老板對這樣的飲酒氛圍習以為常。“附近的白領很多,常常穿著挺講究的西裝工服,三五成群喝個小醉,一邊剝蝦喝酒,一邊吐槽工作和生活。”

     

    兩年前,他在門店推出梅見酒,麻辣味型+青梅酒的CP組合,銷量一直不錯,具體說到數據,老板坦言:“酒水銷量每個月多了近一萬。”



    在他看來,一切可稱之為“社交貨幣”的事物,都值得餐飲人重視。

     

    以梅見為代表的低度酒就是這樣一個風口上的物種,度數低、口味豐富、佐餐性強是其特色。根據內參君的觀察,這款單品已逐漸“攻占”特色餐廳的菜單,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并成為佐餐的最佳“社交貨幣”。

     

    這一趨勢,從行業數據也可見一斑:據不完全統計,在2021年,低度酒賽道共發生56起融資,投資總額超過25億元。天眼查顯示,今年1-6月,國內新增低度酒相關企業高達4902余家。此外,茅臺、瀘州老窖、五糧液等頭部大佬也紛紛入局,另有可口可樂、農夫山泉、匯源等“輪番登場”……《2021年低度潮飲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低度潮飲行業銷額同比增長51%。

     

    火爆背后,不僅和年輕消費者崇尚“微醺”、“輕松酒飲”有關,也離不開消費升級和品類細分趨勢的帶動。


    在飲酒方面,“適度”、“適量”被廣泛倡導


    低度酒為什么會爆紅?我們從買方和賣方兩個層面分析:

     

    從C端市場來看,“大醉不如微醺”觀念崛起,“無醉不歸”的人群在減少。同時,低度酒具有利口特質,對標的客群更廣,適用場景更多元。最重要的是,低度酒背后的“輕松酒飲”觀念,是反對烈酒主義的一種體現和態度,這和當代消費主流的“悅己”邏輯一脈相通。人們更希望喝酒因為輕松自在,而不是因為“被動應酬”。

     

    再看B端市場,疫情多點散發的背景下,餐飲人被“三高一低”壓得喘不過氣,普遍擁有利潤危機、品類內卷危機。在這種情況下,餐飲人更需要有效的利潤優化方式。低度酒的流行以及與餐品的靈活搭配,讓不少餐廳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模式。



    微醺這門好生意

    餐飲人為啥總“跟不上”?


    餐飲人想做微醺生意,不是一天兩天了。

     

    去年,各個頭部品牌都在嘗試小酒館,其中不乏海底撈、老鄉雞、和府撈面這樣的“賽道頭牌”,但發展到現在,不少都沒了音訊。

     

    背后的原因很多,最大的痛點在于——投入成本不低,但經營效率很低;同時,將餐與酒強行捆綁,并沒有捕捉消費者的真實飲酒需求。于是,“棄酒保餐”成為普遍現狀。

     

    餐飲人為啥“乘不上微醺的快車”?這里有幾個普遍痛點。

     

    一是成本和效率問題。一些餐飲品牌做專門“酒館”,選擇一線商圈,租金成本、裝修成本都不低。如果是自釀,門店還需要專人操作。各項成本“竄”上去后,留給餐廳的利潤微乎其微。

     

    此外,對于餐廳來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后廚做好菜品,而酒只是餐品之外的增量。這一點如果老板能想明白,就不會費盡周折“大手筆”投入。反而會通過合作等方式提高效率。

     

    二是餐酒搭配問題。披著酒館的“外衣”,強行將餐酒做結合,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相比白酒的辣口、啤酒的漲肚,低度酒的多樣性、豐富性和佐餐屬性,讓不少餐廳選擇了這類產品進行搭配。

     

    相關數據顯示,低度酒可與48.5%的中式菜品搭配,可與40.8%的西式菜品搭配。此外,和零食、甜品、水果、芝士奶酪均有很好的搭配屬性。


    全世界的佐餐酒幾乎90%以上都是低度酒


    具體說到中國菜系,川菜注重麻辣鮮香,廣東菜關注食材本味,華東地區菜系口感又可能偏甜,在這三種菜系上,梅見都有極高的適飲性:吃辣的時候可以在梅見里加冰,可以緩解麻辣的感受;而在強調食材、口味清淡的地方,低度酒也不會遮掩食材的原味。

     

    以梅見產品線來看,原味梅見酸甜清爽,煙熏風味梅見更加醇厚;白毫銀針茶梅酒則頗具白毫毫香……目前,梅見共有10余款不同定位的產品,價格各異、風味不同,對標不同的餐品和人群。

     

    此外,這兩年大熱的“輕餐飲賽道”,如火鍋、麻辣燙、串串等,也很適合搭配低度酒,性價比高同時口感上也很“搭”。梅見成都市場推廣負責人喻慶告訴內參君,團隊根據市場需求,策劃了多種方式,比如梅見小龍蝦套餐,再如菜品滿額多少贈酒、0.1元秒殺等,以此增加復購。



    三是鏈接更廣泛客群的問題。微醺的崛起,與消費升級背景下,顧客對飲酒的需求變化有直接關系。

     

    事實上,在佐餐環境里,很大比例的人不能適應烈酒,或者是并不想在吃飯的時候攝入更多酒精,但是他們缺乏選項。很多餐廳依舊受“白酒啤酒唯二論”的束縛,甚至菜單類目里沒有加“梅酒”品類,無形中失去了不少消費人群。

     

    “不是所有的餐廳都有調雞尾酒的條件,葡萄酒的購買也不容易,如果我們不喝啤酒,似乎就沒有更好的酒飲可選了。”一位95后受訪者坦言。

     

    “梅見在不斷洞察終端的消費人群的畫像,男女的比例,以及這些門店的引流方式。比如一家龍蝦館是網紅店?還是說本身就是一個區域的老牌龍蝦館?這兩種類型店搭配餐酒的推廣方式都有不同,需要不斷洞察市場,及時做調整,給予不同餐飲老板最佳的方案建議。”喻慶說。

     

    越來越多的餐廳老板在這門生意上嘗到了甜頭,以成都市場為例,宜賓江湖菜“拈一筷子”從最開始的月銷一二十瓶,到現在月銷突破120瓶;蜀大俠、小龍坎等頭部火鍋品牌,單店月銷梅見上百瓶。梅見作為梅酒中的“皇冠爆品”,逐漸成為許多餐廳里白酒、啤酒之外的“第三選擇”。


    2021年,梅見的銷量已超過12億元



    從梅見現象

    看餐+酒的破局之道

    低度酒市場雖火,但品牌眾多,餐飲老板想要搭上順風車,需要重點考核研發和供應鏈板塊。

     

    當下,不少品牌的產品幾乎都來自于貼標合作。但這其中有兩個痛點:

     

    第一是研發力度不夠,產品的同質化嚴重。大多數餐飲品牌引入低度酒,依舊在營銷層面發力,把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加工交給上游成熟代工廠。

     

    對于餐飲人來說,百菜百味、一菜一格是行業特質,在這種前提下,不同的餐品配不同的酒飲,合理搭配才能碰撞出火花。而目前,低度酒賽道同質化嚴重,市場繼續有創造力的研發賦能。

     


    第二是品控難度較大。入局者眾多,但小、散、亂是普遍現象。品牌與代工廠作為合作關系,難以把控各個環節,最終存在產品質量隱患。此外,低度酒很考驗原料產地和基酒產地,這一點,大部分小廠家沒有抗衡實力。

     

    華興資本包凡曾表示:“酒飲作為一種社交貨幣和性格符號,在代際文化交替的過程中,需要出現一家可滿足多種消費場景和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巨無霸酒企”。

     

    而在這個層面,梅見借勢江記酒莊的背書,可謂“做足了內功”。

     

    比如成立了梅酒研究院,深入全國青梅核心產區對不同品種和工藝進行研發;

     

    再如,梅見在廣東普寧、福建詔安、四川大邑三大青梅核心產區建立了青梅種植基地從源頭把控品質。梅見創始人在一次采訪中透露: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在做產品品質的長期布局,在資產方面,我們下了很大決心,近幾年做了很多布局和部署,今年也是一直在加碼工藝優化、老酒儲備、高粱種植,及供應鏈建設。




    小結


    佐餐酒需要平衡好“低度”和“風味”,才能真正乘上微醺經濟的快車。從這一點看,低度化并非降低門檻,恰恰是更高標準。

     

    梅見出現在餐飲菜單上,并以不同的產品布局多種菜系。為餐廳帶來實際利潤的同時,更是對餐+酒模式的創新探索。



    沒看過癮?

    點擊下方↓ 再來段內參精彩視頻

    掃碼關注“深扒供應鏈”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輪值主編|張心笛   視覺|張勁影






    商務合作:

    真真 18501116172(同微信)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投稿郵箱:
    nctougao@watcn.cn



    2萬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