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選商圈選老建筑
藍瓶選址有點怪!
最初的藍瓶咖啡開在美國加州農貿市集的小攤上,因為對市場上過度烘焙、不新鮮的咖啡感到厭惡,單簧管演奏家詹姆斯·弗里曼將自己新鮮烘焙的咖啡售賣給鄰居,大受好評,從而開啟了藍瓶咖啡這個傳奇的品牌。
在2017年,雀巢宣布以不超過5億美元(約人民幣32.7億元)的價格成為藍瓶咖啡的最大股東,占股為68%。但雀巢標識,藍瓶咖啡將保持獨立運營,并不會直接參與運營。
藍瓶咖啡現有門店約102家,門店多分布于美國,亞洲區域則開在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上海等國家和區域。香港首店于2020年4月開業,正式開啟了中國市場的開拓。
首店開業后,有消息稱藍瓶還講在上海布局10家店,開業地點包括太古里、武康路、淮海路、上生新所、虹橋機場等熱門地點。
但藍瓶并非是一個快速拓展的品牌,要想實現十店版圖,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而上海首店的開業,已經“傳”了2年多才實錘。
當所有人以為首店會選擇大熱上海大熱商圈—前灘時,藍瓶咖啡官宣首店開在蘇州河畔的一棟雙層小洋房內。這棟小洋房屬于屬于靜安區文物保護點,曾是上海豪門世家朱氏舊居原址。
外來品牌來中國,首店多會選擇熱門商圈,如意大利咖啡巨頭Lavazza首店選在了靜安寺商圈,來自加拿大的Tims首店則是選了上海的人民廣場。
但藍瓶咖啡卻反其道而行之,偏愛有底蘊的老建筑。
如在日本的第八間分店,選在了京都南禪寺附近一家江戶時代的百年町家老屋,設計師保留了大量原建筑,能讓人充分感知到新舊交融與京都四季的流轉。
而日本的第七間店則選擇了兩棟高樓中的一棟小矮樓,建立一個凝聚周圍的的新空間。
廢棄工廠、商場底層、地鐵入口上方,藍瓶咖啡總能以巧妙的設計融入在地環境,同時構建出簡約、明亮的咖啡空間。
一店一景的理念是藍瓶咖啡不同于其他連鎖咖啡品牌的地方,也是優勢所在。這也是品牌發展相對緩慢的原因。
自七年前開了日本首店,進軍日本以來,藍瓶咖啡的亞洲門店數僅為30家左右,差不多一年5家的慢速發展。
錯過窗口期?
還是另有品牌引力?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