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自熱火鍋,涼了?

    自熱火鍋,涼了?
    餐企老板內參
    品類洞察
    2021-12-06
    3萬


    短暫爆發的自熱火鍋,還能增長嗎?


    總第 2996 
    餐企老板內參  孫雨 | 文


    餐飲食安問題頻出

    自熱火鍋熱度不再?


    最近自熱火鍋也撲街了。

    近日,《消費者報道》聯合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出了10款自熱火鍋,其中今麥郎、百草味等5款火鍋底料中檢測出亞硝酸鹽。

    什么是亞硝酸鹽?它是一種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無機化合物,進入體內后會和胺類物質相結合,生成亞硝酸胺,該物質是誘發胃癌、食管癌的“元兇”之一。

    盡管,品牌方面表示已經在產品包裝上進行過相關說明,亞硝酸鹽含量低于國家標準。但由于亞硝酸鹽有致癌隱患,引起很多網友的恐慌。


    自熱火鍋的安全性,一直是被消費者廣為詬病的問題。各地關于自熱火鍋的食品安全管理條例也接連出臺,比如2020年11月18日《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自熱式方便火鍋生產衛生規范》在四川省范圍內正式實施,推動了對自熱火鍋行業標準化進程。

    這一點并沒有妨礙自熱火鍋的短暫騰飛。

    其實在2015年,自熱火鍋就開始流行。自疫情爆發已經兩年時間,在餐飲業遭受重創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速食產品的誕生和火爆,自熱火鍋一度領跑。

    餐飲火鍋企業、零售零食企業、方便面企業、辣條企業、火腿腸企業、罐頭魚企業、米面凍品企業等紛紛入局自熱火鍋,讓人們在疫情期間實現了“火鍋自由”。

    有報告統計,“2015-2018年,自熱火鍋市場規模由2.3億元增至44.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50.7%”。2018年天貓雙11當天,自熱小火鍋呈爆發式增長,賣出453萬份。

    但最近,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自熱火鍋市場規模103.7億元,預計市場將保持20%的增幅持續擴容,到2023年中國自熱火鍋市場規模將達148.9億元。

    自熱火鍋的增速明顯降下來了。


    把半成干飯人擋在門外

    原因竟然是“貴”!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有95.6%的中國受訪者嘗試過自熱火鍋,其中28.8%網民2-3星期吃一次自熱火鍋,20.3%網民一星期吃一次,17.9%網民1個月吃一次。整體來看,需求雖有,但頻率并不算高。

    “貴”才是讓千萬干飯人對自熱火鍋下頭的關鍵點。數據顯示:51.6%的消費者不選購自熱火鍋的原因是“價格偏高”。


    內參君動手一查,大部分自熱火鍋品牌均已4-6盒銷售,比如楊國福五盒自熱鍋賣158.8元、海底撈六包自熱火鍋麻辣嫩牛優惠后是164.6元、莫小仙四盒牛油麻辣自熱鍋賣49.5元等等,算下來平均價格10-40元不等。這個價格,簡直趕超一碗剛出爐的麻辣燙,一份同樣方便即時的外賣。


    為啥自熱火鍋這么貴?

    比起今年數次被罵上熱搜的鐘薛糕,自熱火鍋的“貴”實在許多。不是品牌溢價高得離譜,而是成本就是真的不低。

    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自熱火鍋品牌企業利潤率為25%左右,其成本主要包括代工生產成本、市場推廣成本、人力成本等。其中市場推廣成本及人力成本為企業核心成本,合計在總成本中的占比約為50%,代工生產成本的占比約為10%。

    營銷費用、渠道費用向來不低。比如自嗨鍋,請明星代言、植入影視劇、請大流量主播辛巴帶貨.......哪一個不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渠道上,現在自熱火鍋基本是通過電商平臺、傳統商超售賣,需要推廣費用、進店費用等等。


    這便造成了自熱火鍋在價格和品質上不匹配。

    在當下市場,各路自熱火鍋均已出現,有自創品牌、有火鍋品牌入局、也有零售企業跨界,越來越多玩家入局。海底撈、德莊等餐飲品牌也通過自熱火鍋這個細分領域,開啟了到餐飲新零售業務。

    對于具有傳統零售屬性基因的品牌來說,入局優勢也不小,這也是百草味、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品牌入局的原因。多年的線上線下零售渠道布局和優化,供應鏈的持續完善,使得它們在產品的涉獵十分廣泛,流行的零食品種極為豐富,加上休閑零食的品牌知名度,推出自熱火鍋等系列產品同樣具備優勢,可以直達消費者。


    在各路玩家聚齊之時,價格戰、渠道戰也就不遠了。


    大單品只是突破口

    品類注定橫向擴張


    那么,自熱火鍋品牌還能靠什么實現增長?

    我們將目光放到自熱火鍋背后的整個產業來看,自熱火鍋其實是整個速食品類中的一個細分。或者說是速食產業中,高端化的分支。

    速食行業向來集中度非常高,方便面市場幾乎是康師傅、統一、今麥郎三分天下。自熱火鍋同樣如此。數據顯示,淘寶前五品牌銷量占比達44.6%,海底撈、自嗨鍋、莫小仙位居前三。

    自嗨鍋自從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已經陸續完成5輪融資;近日, 潮流速食品牌“莫小仙”宣布完成B輪融資過億元,亞洲食品基金獨家投資,這也是莫小仙的第二次融資。


    從中可以看到,自熱火鍋的新品牌并不多,而資本也只是著眼于這兩家品牌。這也說明,在被頭部餐飲品牌占據優勢之后,留給自主品牌的空位越來越少。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經營自熱火鍋的品牌大概78家,但對于諸多中小品牌而言,不具備自建工廠的時間和能力,而在效率就是生命的新經濟下,選擇代工廠是最快的方式。在品牌和產品之間隔著加工廠,難以對產品的質量進行把控。

    雖然具備了市場先發優勢,但是要實現增長,就需要打開新的市場。

    大部分新興品牌的發展,都歷經了2個過程:首先是從大單品切入,抓住當下風口上的機遇,打開市場;然后再橫向擴展品類。

    如莫小仙、自嗨鍋這些自熱火鍋品牌,已經開始擴展產品品類。莫小仙去年的定位是“自熱火鍋品牌”,而今年已經改成“ 潮流速食品牌”。有自熱米飯、自熱火鍋、速食粉絲、速食面條等四大系列產品,自熱米飯則是現階段主推產品。


    品類橫向擴張,是整個消費市場的大趨勢。奶茶店賣咖啡,咖啡館做成書店,火鍋品牌做自熱火鍋,自熱火鍋品牌開展速食產業.......自熱火鍋產業,已經進入新的競爭階段。




    輪值主編|戴麗芬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近幾年,團餐在企業數量和規模上都有明顯上升趨勢,但相對比較而言,團餐市場依舊很分散……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深扒餐飲供應鏈”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商務合作: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1.5萬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