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保命要緊!疫情反復,大批餐廳“主動躺平”進入休眠狀態!

    保命要緊!疫情反復,大批餐廳“主動躺平”進入休眠狀態!
    餐企老板內參
    行業動向
    2021-11-17
    3.6萬


    疫情讓餐飲老板們的困惑變少了。


    以前,大家討論的是“怎么開?要做直營還是加盟?要側重產品還是營銷......”


    而如今,更多老板只討論一個問題“開不開”?



    總第 2887 
    餐企老板內參  張鰻魚 | 文


    餐飲業集體“休眠”

    “收縮”成今冬關鍵詞

    去年疫情后,馬太效應成關鍵詞:夫妻店出清,連鎖店瘋狂抄底。但拿下鋪位的大連鎖店,被反復的疫情“折磨”,不但沒一飛沖天,反而都開始走保守開店路線。


    在近期,海底撈、茶顏悅色相繼爆出關店消息后,內參君查閱了多家頭部品牌的開店數據,發現餐飲連鎖已經從“大躍進”拐入“保守戰略”階段。


    茶顏悅色:2021年3、4月“猛增”新店,兩個月開出65家門店;

    絕味鴨脖:2020年7月份新開出新店327家,在今年7月份,新開門店數只有92家;

    呷哺呷哺:2020年12月開店18家,隨后減緩開店步伐;

    太二酸菜魚:2020年12月開店18家,隨后減緩開店步伐。


    餐企的酸楚可以從它們的3季報中看出一二:百勝中國第三季度凈利較去年同期下降76%,同樣,奈雪的茶寫道,“疫情反復爆發的地區,門店表現有所下滑”。


    更早些,內參君曾報道《樂樂茶關閉重慶西安等店,聚焦江浙滬》;呷哺呷哺在年中的時候預警,公司預計上半年錄得凈虧4千萬元-6千萬元,全年關閉虧損門店約200家。 


    不只是大連鎖,一些中小規模企業更為艱難。


    今年9月份,廈門趣覺品牌策劃創始人肖晴統計到,僅僅20天的時間,廈門就多出了600家餐飲鋪位轉讓的信息,其中不乏平常難搶到的好位置。


    “關店、歇業、明年見”等字樣頻繁出現在各家官方通知中……





    情況比預想的更難

    多店采取“及時止損”策略


    “2020年那次,更多是疾風暴雨式的,來得快走得也快,餐飲有一個相對復蘇期,很多尚有實力的餐飲企業都有一個誤判,認為疫情加速了小餐飲的出清,自己靠著連鎖優勢,可以拿到優質的位置。但今年持續的疫情,已經讓這些大企業覺得錯了,中小餐飲的日子其實更難過。”一位業內人士表達。

    今年反復的局部疫情之下是,更多品牌采取了不同程度“及時止損”策略。

    一位經歷過2003年非典的餐飲老板感慨,這兩年的新冠比當年更猛烈、戰線更長。“當年的非典,集中在北京廣東等一線城市,而這次變得更加嚴峻些,不僅是全國多點爆發,而且不確定因素更大。”南陽佐佑餐飲創始人張闖說。

    “少憧憬,多務實是我們的核心策略。最近和身邊很多餐飲同行聊起,不少人甚至打算放棄春節檔,大家都覺得:干脆給自己放個假,給員工也放假,把風險降到最低,以不變應萬變。”張闖告訴內參君。

    而另一些餐飲,則是在資金耗干以后,被迫關店。

    “在疫情環境下,最重要的不是現金流,而是現金。尤其是直營門店,如果不賺錢就是一個巨坑,單單房租就是大額投入。疫情期間,我問過100個餐飲老板,房東真正減租的不到10%。”資深餐飲連鎖顧問王冬明表示。

    “壓垮餐飲連鎖的是房租。”當現金沒法流動的時候,房租這個巨坑就開始消耗餐飲人的錢包。

    一個河北的火鍋串串品牌,在疫情前發展特別猛,開一家火一家,現金流特別好。老板在2019年春節前開了20多家新店,疫情一來,沒有資金進入,再加上房租成本沒有下降。這個如日中天的品牌,迅速消失在了餐飲地圖上。


    對餐飲行業來說,避免損失就是另一種“賺”。利潤就是收益減去成本,而最高的成本就是虧損成本,主要是房租。海底撈關店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再也不用給這300家不掙錢的店交房租、上貨、發工資了,省下來的,是純利。


    “保守主義”會持續多久?

    去年疫情開始不久后,討論“抄底”的聲音沸反盈天。今年已經沒有人再繼續議論這個話題了。

    “抄底的品牌大部分把自己抄到坑里了。一位河南的燒烤店老板,在去年6月,看到一個新開的品牌,一開業就遭遇疫情,低價出售轉讓,就連里面的設備也是全新的。毫不猶豫就抄了這個底,后來沒想到疫情又不間斷爆發,最后還是將這個店繼續轉讓。”

    “去年拿鋪只有市場價的7-8折,今年已經漲到了1.1-1.5倍。疫情只是一部分原因,資本跨入餐飲市場,不缺錢但有開店需求的是品牌越來越多,市場供需關系變了,讓餐飲人難上加難。”唐肴長安小館創始人孫明說道。

    王冬明認為,在上海抄底的品牌發展還不錯,而北京和一些旅游城市受到疫情影響比較大,不適合抄底。

    這一點,從茶顏悅色“密集型開店策略”的失利,可以明顯看出。

    “作為流量光環下的旅游網紅城市,長沙餐飲普遍具有“密集扎堆”開店的特質。然而,跑馬圈地、搶占鋪位、密集開店這些策略,與游客、流量、特定的局部市場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對于流量型品牌而言,這就像雙刃劍。在疫情的催化下,不確定因素加大,密集開店是否真的“可持續”,成為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說道。

    一位長沙本地餐飲人告訴內參君:這波疫情,一方面讓外來游客比例持續下降,另一方面,本地人的消費心態也很受挫,明顯在“控制消費”,同時,各個商業街的新品牌入駐和老品牌關店周期在加快。


    這不只是長沙一個城市的現狀,全國餐飲人都有些‘坐不住’了。

    連鎖運營體系建設專家林魯敏認為,無論是海底撈還是茶顏悅色,放出這樣的消息,給正在煎熬的餐飲人帶來不小的觸動。其實,餐飲人是否要“保守”,最直接的評估點就是——品牌賺不賺錢?單店盈利模型是否完善?毛利多少、成本結構是否清晰?以及,未來可復購的能力強不強?

    他曾任職711、爭鮮壽司、正大集團等,也曾是一家A輪茶飲品牌的運營體系負責人。在他看來,餐飲人在評估項目時,需要有兩個“心理建設”:

    1、評估一個門店周邊的顧客畫像,是不是具備持續消費力。“收入水平并不等于消費力。在北京,月入2萬的人,消費力未必比長沙月入8千的強。主要得看‘可支配消費區間’是否夠大。”

    2、評判門店賺不賺錢,但不要把時間拉得太長。“以3年5年為時間單位,將是一場疲憊的持久戰;但也不要太短,2、3個月,容易讓創業者陷入投機心態中。我認為,1年左右的時間做評估,是比較有價值的。經歷四季,經歷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迭代。”

    至于未來,林魯敏坦言,疫情,讓很多人意識到“餐飲銷售模式需要迭代”。從堂食、外賣這些渠道,迭代到餐飲零售化這個概念上。“我說的零售,不只是預包裝這些,而是模式上的突破,無人化、去廚師化會進一步強化。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投幣面柜’等模型店。”




    輪值主編|戴麗芬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目前魚品類的市場已經非常大了,不管是烤魚、酸菜魚,還是魚火鍋等形式也越來越豐富,石鍋魚要“重燃”熱度了……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餐企老板內參”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商務合作: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1.9萬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