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消費者面對傳統餐飲品牌時會比較“花心”,愛多嘗試,而在輕餐飲品牌的選擇上忠誠度高。
輕餐飲作為Shopping Mall錦上添花的存在,為商場帶來人流的同時,也贏得了自身的發展。但競爭是激烈的,要想做好一項輕餐飲,到底該拼什么?
輕餐飲成商圈引流利器
Shopping Mall區別于傳統的百貨大樓,擁有酒店、住宅、商場、餐飲、運動中心、美容中心等,是讓顧客在碎片時間里更加集中的一個場所。
目前,輕餐飲在整個餐飲格局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COCO都可茶飲鄭州地區負責人穆經理舉例說,在上海的一些大型商業體中,輕餐飲占到整個餐飲區30%的面積,而這30%的面積能夠容納整個商場大概50%的餐飲品牌。也就是說,輕餐飲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夠在有限的區域里,帶來更強的集群效應,因此不可以被忽視。
但反觀現在的商業地產,餐飲雖是吸引人流的利器,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業內人士介紹,商場餐飲利潤點較低,不能承受太高的房租,也就沒辦法給商場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因此餐飲要有,但有多少或多少品類都是商場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輕餐飲品類發展的三個階段
輕餐飲為商場帶來人流的同時,也贏得了自身的發展。“從輕餐飲品類的發展進程來看,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第一階段的飲料、冰淇淋,第二階段的蛋糕和第三階段的下午茶。” 穆經理表示,目前鄭州仍處在第二階段,“輕餐飲的發展還凸顯出品牌越來越集中化、產品越來越集中的特點。比如做蛋糕的就只做蛋糕,做飲料的只做飲料。”
麥華夫品牌創始人王卉辛表示,品牌細化是基于傳播方式的改變。“互聯網占據了當代人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而互聯網最突出的表現是極致。如果能夠在一件事上投入相當多的精力,把市場盡可能地做徹底,從原材料采購環節,到產品的口味、包裝、服務、銷售和企業發展理念,把所有信息完全貼合在一款產品上,就非常了不起了。若創業者奢望產品能夠‘老少皆宜’,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受眾只會越來越細化。如果什么錢都想賺,可能什么錢都賺不到。”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面對商圈里眾多輕餐飲品牌,可能會無所適從,甚至出現選擇困難。“因此輕餐飲品牌需要給出一個明確的信息,告訴消費者是否適合他,這就考驗品牌定位是否精準。” 王卉辛說。
輕餐飲品牌到底拼的是什么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消費者面對傳統餐飲品牌時會比較“花心”,愛多嘗試,而在輕餐飲品牌的選擇上忠誠度高。
也就是說,只要消費者在某個品類里認定你了,就很難去換品牌。因此,這種爭奪是你死我活的爭奪,對品牌較小的、單店加盟的商家來說,競爭非常慘烈,而且扭轉消費者認知非常困難。
王卉辛認為,跟所有餐飲品牌一樣,輕餐飲也要拼知名度、拼口味、拼服務,但更重要的是拼眼球。“消費者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商家所能做的就是讓產品看起來很好看。其中也不乏商家把產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的,這就是品牌。如果只是好看,那也只能稱得上是牌子,未來存活堪憂。”
據穆經理介紹,目前上海輕餐飲品牌已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每一個品類里都有一個標志性品牌。那么標志性品牌之外的商家該何去何從?
“要么出奇制勝,要么引進大量資金扶持品牌發展。對于創業能力強的團隊來說,沖擊固有大品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現實依然骨感。”穆經理強調,未來隨著一線品牌逐漸在鄭州鋪開,品牌覆疊率增高,商場也不能一味地復制,為區別于其他商場,也需要引入獨特性較強的輕餐飲品牌,那么這對于創業者來說是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