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招不同,環環相扣
內參君以前沒有做過餐飲,于是化身成為一名“想要尋找加盟項目”的創業小白。開始在網絡上尋找“好機會”。
沒想到,從搜索信息開始,內參君就逐漸的、一步步落入套路,險些招架不住!
接下來,本文為大家復盤全過程:
第一招:偷天換日
內參君刻意選擇了一個國內知名快餐連鎖品牌,該品牌在其官方網站明確表示“所有門店均為直營,不開放加盟”。
內參君在百度里輸入關鍵詞,卻出現很多詞條,都是關于該品牌的加盟信息。可疑的是,點進具體的網頁后,發現介紹的是另外一個品牌。內參君以為自己搞錯了,退出來重新點,發現還是同樣的情況。也就是說,百度詞條上顯示的品牌,點進去后消失了……抱著“將錯就錯”的心態,內參君半信半疑地填入姓名、電話等信息。
很快,內參君接到了第一通陌生電話。
第二招:探明虛實
電話接起,對方先是一通刨根問底。從經驗、資金、加盟意愿等各方面條件對內參君進行全面評估,就像審判“犯人”一樣。大致問題如下——
客服:我看您有在我們網站留言加盟?您是有在咨詢XX的加盟項目嗎?這個項目您之前有了解嗎?
客服:您準備在河北縣城開店對吧?有沒有預想開多大面積的店面?資金上大概有多少呢?對加盟投資回報有沒有什么期望?
客服:您之前做過餐飲嗎?是第一次做加盟嗎?您之前都了解過哪些品牌呢?
……
第三招:移花接木
了解基礎情況后,客服話鋒一轉,突然“否定”起這個項目。
客服:是這樣的,您咨詢的這個品牌屬于比較高端檔次的,加盟費很高,開一家門店得在百萬了,投資回報相對較慢。而且縣城里的人均消費呀、人流量可能也不會很高,所以還是大眾品牌更適合在縣城,也比較好賺錢。
客服:另外,你這個區域的代理權,剛剛被別人簽走了。你無法進行單店加盟了……這樣吧,我再給您介紹一些類似品牌,比如xx拌飯項目的口碑也很好,操作起來簡單、加盟費用低。晚些時候品牌方招商經理會你詳細介紹的!
內參君想要咨詢的品牌就這樣被“忽略”了,話題成功轉移到其他品牌。內參君通過咨詢業內人士,確信該品牌并不做加盟,這一點也沒有在電話中被提及。
通常情況下,餐飲小白很容易被客服的三言兩語“帶跑偏”,而客服也喜歡抓住加盟者的痛點,進行重點引導。
但讓內參君再次覺得可信的地方是:對方承諾,會有品牌方的招商經理進行直接溝通對接。
第四招:狐假虎威
內參君上網查了查,發現該品牌的注冊時間,距離這通電話短短不到一年,說明這是一個很新的品牌。
此外,內參君搜索了網上的公開信息,沒有找到這位明星代言該品牌的明確信息,只有百度圖片里,零零散散的“五毛特效”明星+產品圖片。不僅圖片清晰度很低,而且也表述含糊,和正規的代言品牌有天壤之別。
其實,目前很多品牌打著某某明星代言的旗號,其實明星和該品牌并沒有任何關系。這些品牌往往喜歡打“擦邊球”,也認準了明星沒有來較真和打假的“工夫”。這招尤其擅長迷惑各位“小鎮加盟青年”。一些公司對外宣稱是花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請了明星來代言的,實際上只是PS幾張明星照片到自己的產品上,代言合同都沒有,更別談那么高的代言費了!
這種“狐假虎威”的套路,對于急于在縣城開店的人,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正是有這樣的心理,奔著明星的信譽去,才稀里糊涂簽了加盟合同。
第五招:窮追不舍
此后幾天,內參君被這個品牌穩穩“纏住”,招商經理每日早晚問候,拋出諸多“條件”,言語當中透露著“咨詢的人非常多”、“穩賺不賠”、“不忍心看你錯過大好機會”......
招商經理:目前我們這個項目處于初期推廣階段,因為門店比較少、知名度還沒有很大,所以總部給到咱們加盟商的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減少加盟商的投資,并未享有更多權益。
招商經理:您看,如果您現在加盟,只需要10萬代理費就能買斷整個區域,而且前十家門店您只需要交納70%的合作費用,總部和您會簽署零風險保障協議,保證您在三個月內實現資金回籠和成本回收,然后再補上剩余30%尾款。
招商經理:公司還會派專業全職老師到當地選址、培訓、做地推、在美團餓了么等平臺制定宣傳策略等,現在交加盟費,這些扶持都給到你,非常劃算。
第六招:威逼利誘
見內參君遲遲沒有肯定答復,對方又放出下一個殺手锏:加盟進入倒計時!所在地區馬上截止!話里透露著“恨鐵不成鋼”的氣息——都是為你好,為什么你不明白?
招商經理:這個地區只剩下最后2個名額了,剛剛有一位河北的客戶說明天到總部來考察,所以一旦他簽約成功,名額就剩最后一個了,我這邊實在也不能給您留著。而且,優惠活動就到5月31日結束,6月份開始,加盟費將要全面上漲,所以,31號前你要是能夠達成合作,公司是給您贈送咱們門店里的所有設備,不需要你花錢的。
5月29日來電:5月份開始是奶茶消費旺季,大家都是想趕在6月中旬把門店開起來,咨詢量比較大,我這邊抓下午的時候給您致個電,看看咱們對這個項目的資料了解得什么樣了。
5月30日來電:建議你們到公司實地考察,因為考察是完全免費的,還能去到直營店現場。每天6000-8000的營業額,周六日能做到1.1萬-1.5萬流水。
5月31日來電:明天就6月1號了,再不把店面盤起來,這一年就過去了。6月初加盟,7月初把門店開起來,8、9月的節假日活動都過去了,你還賺啥錢呢?
真是套路千千萬,“區域飽和”成為最大的借口,內參君咨詢加盟的時間、名額竟恰好趕在最后關頭,這巧合有點不可信?名為“為你省錢”,實則催促加盟商快快做決定。言外之意,就剩最后一天了,再不來就錯過了賺錢的最好時機,也就沒有加盟的必要了,有種威逼利誘的感覺。
第七招:暗度陳倉
內參君明確表示不去總部考察,對這個項目興趣不大,招商經理馬上推薦其他項目。
招商經理:還是希望你來總部,來總部考察后,您才能深入了解品牌、產品,而且我們是全程免費考察。如果看完您覺得不合適,我們這邊還有像螺螄粉、麻辣香鍋、網紅小吃等項目,都比較好做。
想必如果是真正準備加盟餐飲品牌的人,一定就去考察了吧。對方有一種“只要你來,就一定把你拿下”的自信。
對于很多創業小白來說,以為交完加盟費就算“合作成功”了。
然而,在內參君一再“刨根問底”之下,招商經理才慢慢吐露,除了加盟費,隨之而來的可能還有培訓費、設計費、帶店費、首批進料費、高額押金……
只要加盟合同一簽,加盟商就“身不由己”了。加盟費越交越“多”,屬實令人抓狂。仔細查看清單,不僅物料價格超高,訂貨量也很大。這些后續條件,不依就違反了合同規則,依吧,又讓創業者負擔很重。當初說好的“小而美”,到最后全變了樣!
信息不對稱成為最大痛點
回顧整個過程,內參君只是停留在最前期的加盟咨詢,就已經感受到深深的套路了,真的是有些勞神費力。在這個環節中,能夠體會到的是對方在“牢牢掌控”加盟心理訴求,對整個節奏的把控,循序漸進,引誘餐飲小白入局。
內參君在溝通中了解到,這家餐飲加盟網站隸屬于杭州某餐飲管理公司,旗下代理的都是一些新品牌,如奶茶、螺螄粉、麻辣香鍋等品牌,且品牌注冊成立的時間都很短,很多甚至是“跟風”而生。
內參君將資料和情況向多位業內人士表達后,大家普遍認為,這應該就是典型的加盟快招公司。
近期,關于加盟發生的“案件”特別多,也引發了行業的關注和熱議。比如馬伊俐,前段時間卷入“網紅奶茶店加盟詐騙7個億”的水深火熱中,令人汗顏。而這背后就是所謂的快招公司,利用手段“套路”入局的小白。
就此,內參君也采訪了相關業內人士,得到的觀點是:餐飲加盟的“套路”似乎一直都存在,但這不一定是騙局,可能是快招公司存在不規范、加盟環節冗雜不透明等原因造成。歸根結底,餐飲行業4萬億大市場,具備的誘惑太多了,因此很多人“打起了主意”,利用餐飲創業小白專業性不足、缺少品牌護城河等因素,快速啟動發展加盟業務,甚至用“割韭菜”的方式來對待加盟商。
投資人要擦亮眼睛
事實上,內參君遇到的這種“套路”情況,只是一部分而已,不代表全部。
畢竟,大多數餐飲品牌還是想好好做加盟的。一些加盟連鎖做得很好的餐飲品牌,并不是“套路”各位投資人,而是希望和加盟商共生共榮。
一個品牌加盟后是否能賺錢,并不取決于招商經理說的多么“炫”,也不在于是否有明星代言這些因素,而在于,品牌是否有成熟穩健的“內力”,持續賦能加盟商?是否有強力的運營督導團隊?是否有強力的供應鏈輸送能力?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好的加盟品牌,并不著急擴張、只以簽約數、開店率作為評判標準,而是要懂得“慢”下來打磨自身。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