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綿陽的美食名片,一個是米線,另一個就是六月雪。
你問我六月雪是啥?
暫時保密,請接著往下看。
(一)
再去四川,得知我們要去綿陽采訪,成都的朋友一再提醒說:去綿陽一定要去嘗嘗六月雪。
沒錯!六月雪就是干鍋!
說起干鍋,首先想起的城市就是綿陽,因為這里是干鍋的發源地。
所謂干鍋,其實是在經典的川菜中,結合燒雞公、毛血旺、火鍋的特點,再以川北幫的獨特烹飪方法加以改良,而衍生的特色經典美味。
吃干鍋既迎合了舌根與舌尖對麻辣并重的依賴,又能在品嘗干鍋以后享受火鍋的樂趣。
所以到綿陽不嘗嘗干鍋,就算白來了。
這樣一座干鍋之城,六月雪卻能獨占鰲頭,其美味,光想想口水就能流一地。
(二)
已是下午兩點多,飯點已過,但是在綿陽的凱德廣場,六月雪餐廳依然延續著中午的熱鬧,余熱不散。
這里的裝修風格和六月雪的名字一樣,非常雅致。明亮的餐桌,歐普風的地面,店里溫和的燈光,墻上復古的裝飾,時而夾雜著英文的點綴,著實有點咖啡廳的感覺。
凱德店的店長朱翔是個90后的小伙,別看年紀輕,提起干鍋他也是個行家。他說:“干鍋是相對于火鍋而得名。火鍋湯汁很多,以適應涮燙各種原料;而干鍋湯汁相對較少,一般作為菜品直接上桌食用。”
早先,干鍋菜的形式是在廚房里將菜炒好,裝入生鐵鍋中再上桌食用。為了避免菜肴冷卻后影響口感,就用小火加熱保溫,并用木鏟鏟動,防止粘鍋。
后來,干鍋逐漸演變成將主料食完后,再利用剩余的湯汁燙食其它原料。
六月雪的干鍋,主料一般不碼芡,成菜也不勾芡,并且成菜后湯汁較少、油脂較多、香味濃郁。味型一般有酸辣味、泡椒味、麻辣味、鮮辣味等。還根據不同的主料配以不同的輔料,起到口感互補的作用,如鴨掌配小青紅尖椒、兔肉配小米椒等。
一道好菜要具備色、香、味元素,而六月雪的干鍋還要具備“麻、辣、鮮、香、嫩、脆”元素。
六月雪干鍋大致分為三大類:糯香的、鮮椒的和香辣的。其中糯香翅排是店中的經典,干鍋掌翅必點,掌翅都很耙但又不爛,吃起來有粘性,味道香辣可口,粘牙粘口。
據說,這道糯香品類的干鍋屬于六月雪老板蘭永華的原創干鍋。盡管后來綿陽許多干鍋品牌都在模仿,但是終究無法超越六月雪。
干鍋鮮辣兔也是點擊率很高的干鍋,兔肉以仔姜和鮮椒調出辣味。典型的川味,以鮮爽辣取勝,兔子肉切的很小塊,很嫩,很入味。夠辣,夠香,夠爽。
在綿陽時,每次飯點都能看到六月雪門外的長隊,好味道是會說話的。
(三)
六月雪的過往,也是一段頗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2000年,六月雪的老板蘭永華和妻子李艷輝在南河壩開了一家干鍋店。夫妻倆和店里的老師傅創出了鴨掌豬腳干鍋和鴨翅豬腳干鍋。
與別家干鍋不同的是,他們店做的干鍋軟糯粘牙,肉質不柴,非常入味好吃。
好味道總是吸引著遠近的食客,當時只有八張桌子的小店常常是客流不斷,每天翻臺能夠達到七八次之多。
老板夫妻兩人為了把控菜品質量,堅持每天早上騎著自行車去菜市場采購最新鮮的食材。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了好多年。
他們采購回來的鮮活食材,常常是現場宰殺現場制作。直到今天六月雪的街邊店還依然保留著這樣的做法。
因為生意太好,六月雪老店變成了24小時經營。
有不少當地人,去外地出差常常會跑到六月雪打包個干鍋,當成禮物送給外地朋友。
如今的六月雪早已是四川遠近聞名的美食品牌。連鎖店一家接一家的開。但是它的味道一直不曾改變。當年的老師傅也成了公司高層,把控產品質量。
(四)
誰家餐廳飯好吃,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秘制配方。
說回這六月雪亦是如此。
在綿陽時,聽當地一位做餐飲的姐姐說:綿陽會做干鍋的師傅很多,但是味道能超越六月雪的還真是沒有。
到這里,我想,秘方的定義就基本明了了:好吃,極致!
在四川,我能想到好吃的東西有太多太多,六月雪算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