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用麥當勞的流程管理一家烤串店,想再活25年

    用麥當勞的流程管理一家烤串店,想再活25年
    餐+云課堂
    對談現場
    2016-06-17
    2.5萬


    與餐飲圈走得越近,越能感受到這個圈子的浮躁。


    有人一家店還沒開,就想著做全國連鎖;也有人剛入行沒幾天,就口口聲聲地說要上市……


    在這種喧囂與浮躁下,豐茂烤串總經理王東生的目標顯得低調與務實——品牌在發展25周年的今天,他考慮的問題卻是,企業如何再活25年。


    而人員合理更迭和系統管理,則是他最為看中的兩方面。



    一、發展25年,創始人隨時準備讓賢


    2013年,王東生加入豐茂烤串。此前,他曾在麥當勞等多家知名餐企任職。


    這樣的經歷就意味著,王東生在管理豐茂烤串的過程中,會借鑒麥當勞的先進管理經驗。


    今年是豐茂烤串誕生25周年。王東生目前考慮的是,如何讓企業再活25年。


    在王東生看來,企業發展最好的方式就是人員合理地更迭。“任何人到一定程度肯定會落后于企業發展,我和豐茂董事長也不例外。”他說。 
     

    王東生很清楚,企業發展是一個馬拉松的過程,當管理者不適應相應崗位的時候,卻依然占據著崗位,企業發展一定是有問題的。


    基于這樣的考慮,目前豐茂已經在考慮,讓年輕人有更多的擔當。“誰能夠適應未來,誰就能夠擔當這個企業。如果創始人適應不了企業發展,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賢”王東生說。


    而這個共識,在王東生加入豐茂之初,就已經與該品牌創始人達成共識。


    二、用系統管理,企業離了誰都能正常運轉


    除了考慮接班人問題,王東生還要在豐茂推行系統管理,確保企業再活25年的目標能夠實現。


    事實上,很多企業發展中會面臨一個瓶頸:人員變更,相應的工作就會中斷,更嚴重的甚至是企業倒掉。特別是連鎖企業,容易出現這種現象。


    “企業管理最好的情況就是,無論誰離開,一個崗位都有三四個人可以接替,他的背后都有一個系統在支持,相應的工作不會受到影響。”王東生說。




    于是,王東生目前在豐茂逐漸導入12大管理系統,例如生產系統,服務系統,清潔系統,培訓系統,盤存訂貨系統,排班系統,制版管理系統,維護保養系統,安全保全系統等。


    以生產管理系統為例,其中包含了采購標準,切割制造標準,出品標準等。在豐茂,每一款新品出來后,相關人員都會把SOC編輯好,然后培訓管理層,再培訓員工。


    目前,豐茂每個崗位,乃至每個產品都有SOC。新員工入職后,訓練員要對SOC的內容進行培訓,從而保證無論多少人學的東西都一樣,最終操作執行也一致。


    “國內目前很多連鎖店發展到一定程度難以掌控,就是因為離場管理做得不好,背后的評控系統、檢測系統等不夠,老板只能在店里盯著,老板一走就變樣。”王東生說,“有了這些系統,確保任何一個人不在的時候,原有的店面依然正常運轉。”


    三、餐企上市是個偽命題,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對于餐飲企業上市,王東生直言:“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餐飲行業的基礎過于薄弱。”



    在他看來,餐飲企業近幾年上市越來越困難,源于餐飲企業本身是一個輕資產的行業。“房子都不是我們自己的,到銀行也沒辦法抵押。未來情況可能會變好,但取決于整個公司的財務結構。”他說。


    因此,他認為,上市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餐飲企業與其把它當做一個目標,不如當做一個過程。


    “我們希望企業發展按照上市的要求來做,做到很規范。如果發展很好,何需上市?上市只是眾多選擇中的一種。”王東生說。


    在企業已經發展25年的情況下,王東生坦言,未來要想再活25年,需要各方面都發展比較均衡,并且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王東生對豐茂烤串未來的戰略做了形象比喻:一只手用來提升核心競爭力,固守自己的根本,把產品的城墻不斷鑄高,讓別人高不可攀;另外一只手用來嘗試創新,不斷學習,花錢去試錯,把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做到及格以上就可以了。


    “這就是能夠讓我們生存的根本。實際上戰略只有兩個字,就是活著。做到上述兩個方面,我們就能活著。”王東生說。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