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鍋為主題的電影終于登上了熒屏。雖然星探看了看簡介,是掛羊頭賣狗肉(火鍋只是幌子,案子才是主角)。但是電影名字被貫上了火鍋二字,就足以讓全國數萬火鍋店為之欣喜若狂了。因為,他們即將經歷一場只屬于火鍋行業的千載難逢的營銷盛宴。
如今和餐飲越發密切的電影行業,在營銷宣傳的合作方式、推廣渠道、推廣方案上,無疑給這個行業注入了一些新的可能。但如何讓這些可能變成肯定,著實需要花些心思。
餐飲老板內參 張藝婷 發于成都
《火鍋英雄》上映
引來一眾品牌
▼
今天是《火鍋英雄》上映第一天,并非要替電影做宣傳,而是就著和火鍋強關聯的這部影片來聊一聊跨界合作。
像這樣定位明確的電影,一定是吸引了火鍋界各大企業的目光。星探在其中看到了不少火鍋品牌的身影,但似乎,各自的玩法區別并不大。
為何餐企在和電影方的合作過程中態度都相對保守?有企業表示一方面擔心和電影發行方的合作成本問題,另一方面則擔心餐飲品牌的擁戴者和電影的粉絲之間定位不精準,付出了精力和成本卻并不能覆蓋到自己特定的人群。
臥底火鍋聯合創始人王亞男說:“我們之前在跟電影影片的合作上也是采取一種保守的態度,但因為上映火鍋類片子的機會并不多,這樣的機會對于我們而言比較難得,關鍵在于要如何通過好的活動和方式讓火鍋品牌和電影品牌真正的聯系到一起,說到底還是一個效果問題。”
渠道靠邊
推廣形式決定最終效果
▼
以前電影發行在新媒體上做的宣傳并不多,但現在電影方更青睞有線上推廣能力的品牌。從臥底火鍋的宣傳渠道上來看,主要是進行線上和線下的同步推廣,以電影票和臥底外賣餐兩個方向獎品促進兩方粉絲一起參與活動。
推廣渠道通常包括百度搜索、官方微博、微信、內容輸出的媒體平臺、發行公司的媒體和推廣渠道、首映禮中禮品等物料的品牌露出、美食大V的推廣等等。
但從真正推廣效果來看,宣傳的結果很多時候未必依賴的是推廣渠道,其推廣形式的多樣也決定了最終的成果,在這方面黃太吉對于跨界營銷的方案就做得十分到位。
餐飲產品、公仔等周邊物料、票根、門店場地等等元素,貫穿了電影宣傳的始終,從《我要你開花》、《港囧》,到后來的《煎餅俠》,最牛的一點就是,哪些是合作的?哪些沒有合作?你很難分清。
那真正在跨界合作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究竟需要把控哪些方面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呢?星探在這里就《火鍋英雄》總結了三方面要注意的問題。
跨界合作需要落地
a 產品進行全方位包裝改造
井格為此次電影專門開發了“火鍋英雄”套餐,除了和其他品牌一樣將包裝更換外,產品出場的形式也做了改變,由4個服務人員像抬轎子一樣將套餐“抬”出,充分展示出“英雄”套餐的氣勢。
b 宣傳空間融為場景一部分
星探前幾日去到操場火鍋門店,發現電影還可以變成餐飲場景的一部分。創始人強哥將自己的軍大衣和軍刀貢獻出來,放在老炮兒海報的旁邊,所有來到店里的食客都可以穿上影片中老炮兒身著的大衣拍照留念。電影在這里的合作,成了場景體驗的一部分。
c 打造出合作兩方共有的氣場
做到電影和品牌的強鏈接有一點前提,比如在煎餅品類里,黃太吉幾乎找不到競爭對手,所以類似《煎餅俠》這樣的電影自然而然成了品牌的“獨家”。
而對于《火鍋英雄》,品類競爭已相當激烈,唯有后綴的英雄倒是可以做很多“強標簽”的鏈接。比如井格創始人王一達就表示:“我們這次找到的跨界合作的點就是:井格=火鍋英雄。”他們在影片上映前就開始廣發英雄帖,上面標注XX少俠,發放10000份英雄套餐的體驗資格,這樣的個性化標簽就正好滿足了大眾的“英雄主義”心理。
d 和宣傳對象產生互動
臥底火鍋聯合創始人王亞男說:“如果單是一個品牌的簡單互推曝光,很難統計出轉化效果,因此線上的宣傳一定要配合活動進行,不光讓人看到,還要讓人參與進來。”
臥底火鍋通過線上抽獎環節,@微博微信的火鍋英雄官方及臥底官方,進行和粉絲之間的充分接觸,造成強互動性。
還比如井格在店內準備的英雄令小游戲,除了體現出趣味性,還在號召各路英雄前來聚會中,符合了井格提出的“相聚是一種快樂”的品牌定位。
宣傳節奏不易過長
而上映后的宣傳時間,普遍需要根據對于演員和導演的基本判斷,確定火爆的時間長短。但一般情況多保持在一周左右的時間范圍內。
精準定位合作方,看現在先不看未來
這一次臥底火鍋選擇了就現有品牌定位的年輕人群來尋找影片。比如火鍋英雄本身的角色定位是文藝片加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導演是拍攝夜店主題的導演,影片主角都是80或90后喜愛的演員,因此受眾多為年輕人,而且大多都是會對火鍋或英雄感興趣的人群,以吃貨為主,和臥底定位相符。
相比之下,回憶曾經新辣道對于和《小時代》合作的初衷,希望從現在開始影響到《小時代》粉絲為品牌未來做準備似乎有些不太現實,畢竟上映影片的活躍度時間有限,若定位5年之后使《小時代》的粉絲成為消費主力,落地的實際效果其實并不絕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