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哥說:騰訊雖然現在市值很高,但我們很怕,稍微不注意,跟不上就會倒下,巨人倒下時,身上還是暖的。他分享了他對互聯網未來的七個思考。
全文如下:
這個環境讓我從一個成為企業家的IT男又抓回我以前的夢想,我想每一個IT男都有一個成為科學家的夢想。我也不例外,我不知道其他的 IT男怎么想,我很小的時候是很喜歡科學,小時候希望成為一個天文學家。但是很可惜,這樣一個夢想沒有實現,我現在變成一個搞計算機、搞網絡和企業人。
沒有上市之前,我跟我們很少數的一些創業伙伴在一起,當時我們團隊里面也有一些喜歡天文的 同事,我就夢想說能不能我們沒有時間觀測星空,而且周圍光污染特別嚴重,你要找一個地方看到星星很難了,能不能找到一個地方安裝一個望遠鏡自動的,連接到 網絡上,我現在隨時在電腦或者手機上可以觀測天文,甚至可以分享給全部網絡上的用戶和同好那該多好。當時覺得這是天方夜譚暢談一番而已,沒想到過了幾年我 們的創始團隊,前十名的創始團隊有兩名跟我一樣都是做后臺服務器開發的,他也很喜歡天文,有一天他告訴我,他實現了。他們跑到云南麗江雪山上面買下一個民居,在那邊搭建了一個天文臺,聯了網,可以遠程控制,遠程自動打開觀測傳回圖片。我覺得這個很神奇。
當然你們在座的人會說,為什么他就能夠隨隨便便買一個房子呢?當然他是騰訊的創始員工。所以我這個小故事就是說,我們雖然在做企業,但是我們沒有磨滅了我們 的夢想,我們還是追求我們的科技、追求我們的IT,如何能實現一些很酷的、能夠沒有這些技術做不到以前想象不到的事情,我始終是抱有這樣的一種熱情。
下面轉入正題,四十多年前計算機第一次連接以來迅猛地發展,全世界所有的計算機連接了起來,這個誕生了很多的新問題。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所 以我想后面很多的企業都覺得互聯網是一個新經濟、虛擬經濟,他跟我傳統行業是沒有關系的。我想借助一些其他的案例來說明這是一個大趨勢,他已經不再是新經濟了,他以后是主體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實體、個人、設備都連接在一起。我后面是希望能用幾個觀點和大家分享我對這些的看法。
這些觀點不一定正確,我只是拋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新的一些思考。因為我是工程師出身,我也不會講語錄,也不是導師,也不會說心靈雞湯,最近微信上說哪六種人不交往的心靈雞湯,大家一看就知道假的,不是我說的。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一些樸素的感受。
第一,連接一切。前面很多的演說者說了很多連接的東西,對于我們的感受來說,這兩年移動互聯網手機成為人的一個電子器官的延伸這個特征越來越明顯,他有攝像頭、有感應器,幾乎人的器官延伸增強了,而且通過互聯網連在一起了,這是前所未有的。不僅是人和人之間連接,我們現在未來也看到人和設備、設備和設備之間,甚至人和服務之間都有可能產生連接,微信的公眾號是人和服務的一個嘗試。所以說PC互聯網也好、無線互聯網也好,甚至是物聯網也好,等等這些都是一種不同階段、不同側面的一種看法,他最終其實是一個很大全、全面聯系的一個網絡實體,這也是我們未來談論一切變化的一個基礎。
二“互聯網+”創新涌現。“+”是什么?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我們過去中國互聯網十幾年的發展,看到互聯網加什么?加通信是最直接的,加媒體已經有顛覆了,還要加 娛樂、網絡游戲和傳統以前的游戲已經被顛覆了。包括零售行業,過去認為網購電商是很小的份額現在已經是不可逆轉走向對顛覆實體的零售行業,還有最近最熱的 互聯網金融,最近都在討論很多。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已經不敢輕視互聯網這個話題了。
所以,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去分析說,為什么會這樣,一定要加上你嗎?是改良還是什么呢?是你不管傳統行業怎么做都會永遠不可能打造一個純互聯網嗎?我認為傳統行業每一個細分領域的力量仍然是無比強大的,互聯網仍然是一個工具。
所有的傳統行業不 用怕,這個不是什么新經濟,就跟過去沒有電一樣,沒有電以前金融也可以,各個銀行之間都是記帳,交易所在那里叫號可以成交,有電可以電子化,有互聯網我相 信也會衍生出很多新的機會,這不是一個神奇的東西,是一個理所當然的。
第三,開放的協作。有一本書《第三次工業革命》里面提到,未來的各大組織架構將會走向一個分散合作的模式,是不是有人說“大公司應該不存在了吧,中小企業不是更有效率, 就像現在網購一樣有了一個平臺之后,很多小的電商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呢?”
我認為還會存在,但是以現在大公司的形態一定要轉型,他是聚焦在他的核心的模 塊,把其他的模塊和社會上更有效率的中小企業分享合作。前不久有一個“三馬論壇”包括之前也有一個企業家的年會,我們請了平安的馬明哲他提到一個觀點也挺讓我有啟發的,他除了說未來五到十年現金和信用卡會消失一半以外,還說未來十到二十年,銀行或者是大部分的銀行的營業點的前臺會消失,后臺也消失,保留中臺,就是服務,他的服務的核心是中臺,因為前后都可以外包出去了。我們剛剛想服務行業可以這么做,他覺得很困難,但是他覺得是這樣的一個方向。所以很多這 樣的案例。
第四,消費者參與與決策。這個也非常有意思,這個反映了一種互聯網把把傳統 渠道的不必要的環節、損耗效率的環節拿掉了,讓服務商和消費者、讓生產制造商和消費者更加直接地對接在一塊。這個就讓廠商和服務商前所未有地能夠如此之近 地接觸消費者,所以消費者的喜好、反饋是很快速地通過網絡來反饋,同時他還代表著一個另外的互聯網精神,就是要追求極致的產品體驗,以及極致的用戶口碑。 我們看到現在市場上開始出現一些這樣的企業,蘋果大 家不用說了,我們還看到國內的包括小米手機也好,包括“雕爺牛腩”他打造的就是一種他的SKU他的產品種數不多,但是他很精,他有大量的用戶反饋,他有自 己的粉絲,他講究的是他自己產品體驗的經濟。這個東西給我們帶來反思,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消費者參與決策,對他的競爭力是如此重要。
第五,數據成為資源。大家談得很熱“大數據”、“云計算”談得非常多,因為我們連接多了,我們傳感器很多,我們的服務很多,包括你看像搜索引擎也好、電子商 務也好,包括社交網絡也好,都聚合了大量的這種資訊。
第六,順應潮流的勇氣。很多人知道可以這么做但是勢到臨頭有很多記憶的,我們看到歷史上有很多的案例,比如數碼相機,他的膠卷市場是最大的利潤,他把數碼相機雪藏起來 希望越晚發現越好,最終失去了這個市場,數碼相機市場很普及了,他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最近就在我們行業內最近一兩年發生的案例,諾基亞和黑莓,一年半前你 想象不到諾基亞為什么倒得這么快,曾經是2千億歐元的市值的公司最后很低價值賣掉這個手機的部分,黑莓本來40多億還賣不掉。這就是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血淋淋的案例,兩個巨人,那個時候我們是“小弟弟”,雖然那時候我們說你的市值很高了,我們很怕,我們一看到稍微一不小心、稍微沒有跟上形勢可能會倒下,巨人倒下體溫還是暖的。
小馬哥的演講沒有太多的官話和套話,騰訊一個公司之所以能擁有qq和微信兩款覆蓋力極強的產品,與小馬哥的戰略思維是分不開的,看看吧,有啟發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