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大叔大媽們,你們全家都是互聯網思維

    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大叔大媽們,你們全家都是互聯網思維
    餐飲老板內
    餐飲方法論
    2015-04-21
    2.7萬

    互聯網思維已經成了任人調戲的小姑娘,其實如果把一個時代的必需品僅概括為一種思維方式,或者是單列出來渲染成詭異的神話,顯然是歪嘴和尚念經了。


    部分60、70、80后面對互聯網這種新鮮事物尖叫的同時,你可理解90后為什么冷眼呵呵?今天伏牛堂張天一給你答案。



    以下系張天一《伏牛傳》之六篇:


    使用互聯網不過一項生存本能和常識而已,就像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刷牙、上大號、吃早飯一樣。


    最近我個人感覺比較搞笑一件事就是,經常有一群年逾30、40的70、80后大叔大媽湊到我的店里饒有興趣地扯著我聊90后如何做一碗互聯網思維的牛肉米粉。


    大叔大媽們總會嫻熟地和我拽各種“詞兒”:痛點啦,風口啦,客戶體驗啦,微信營銷啦……最后他們的結論會歸為:你們伏牛堂真的很會用互聯網營銷誒。


    這群大叔大媽們的行業分布很廣,紙媒的,電視的,咨詢的,會計所的……當然,他們在社會上還有一個更加醒目的諢號:“走在時代前列線上的精英成功人士。”


    在經常被這群調皮的大叔大媽問得無言以對的我看來,他們至少懷著兩點深深的誤解錯來了伏牛堂。


    首先,他們低估了自己的年齡,以為一些拽一些微信朋友圈詞匯,就能夠遮掩自己的肉體和心靈的蒼老,就能夠愉快地和90后交流;


    其次,他們高估了我的道行,以為我真的懂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實際上,我只是一個對互聯網、科技興趣十分欠奉的文科法學男而已。


    當每次叔媽們先來我店里掏心窩子BLABLA一通,我卻攤開雙手告訴他們我真的沒有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時,他們就會露出一付難以置信以及不屑一顧的神情。那種表情總會讓我覺得自己欠了他們一點什么。


    這就像一個姑娘主動在我面前玉體陳橫,我卻大義凜然地不為所動地說:“妹子咱還是聊聊人生、聊聊理想吧!”隨后姑娘大喊一聲:“禽獸,你真不打算對我負責啊?!”


    當然,叔媽們還是會不折不撓地追問:“那你們的微博微信是怎么做的?不可能沒有專門的團隊吧!。”我總會帶著12分真誠地告訴他們:就是每天打烊前我自己寫點東西上傳的。


    叔媽恍然大悟,仿佛捉了奸的武大郎,洋洋得意地說:“看,你口口聲聲說沒有互聯網思維,但你實際上還是用微博微信引流吧!你實際上還是在用互聯網思維吧!。”


    每每到這時,雖然我一般尊老愛幼,但是會忍不住臉上的肉皮扯一下,心里面的張尼瑪狠狠地掐滅一個煙頭,暗罵一句:“互聯網思維,你們全家都是互聯網思維!”


    時刻把互聯網思維這事兒掛在嘴上究竟有多二呢?就好像一個人每天到處在大街上扯著人就說:“嘿,你知道嗎,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又上了一特大的大號,我這個“大號思維”可是很厲害的哦。”


    對于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這代人而言,使用互聯網不過一項生存本能和常識而已,就像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刷牙、上大號、吃早飯一樣。


    把人的某一項本能單拎出來,總結出諸如“吃飯思維”“呼吸思維”“XXOO思維”的東西,還號稱能夠解決一切問題,這不是深井冰又是什么?


    你真的見過什么樣的風能夠把怎樣的一頭豬吹上天嗎?腦補一下一頭豬被吹上天的畫面,不會覺得很搞笑嗎……這樣真的好嗎……


    當然,人類就是喜歡犯二。


    互聯網充其量是改變了人類的連接方式而已。我們上一次連接方式的改變大約還是兩百多年前電話被發明的時候。


    于是我想,當年電話出現的時候會不會有人鼓吹“電話思維“呢?會不會當時出現很多大師開班收徒告訴大家怎么使用“電話思維”呢?會不會有人號稱“電話思維”可以顛覆所有產業呢?


    以餐館為例,會不會有某家餐館因為當年裝了一個電話就號稱自己有“電話思維”,就號稱這種思維可以顛覆整個餐飲業呢?比如,沒有電話的時候訂餐必須去餐廳啊,有了電話以后足不出戶就可以訂餐,就可以了解餐廳的空座情況就可以訂外賣了啊,這樣的“電話思維”在當時看是多么了不得啊!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遺憾的是我在網上找了一圈,還翻了圖書館借的幾本有關電話發展史的書,也沒有找到相關的細節。但是從今天看來,如果當年有哪家企業因為自己裝了電話,經營中使用了電話,就號稱自己是“電話企業”、“電話思維的企業”,是比較搞笑的。


    同理,除了BAT這樣真的是在做互聯網的企業,其它的傳統行業輕易號稱自己有“互聯網”思維的,也是比較搞笑的。


    互聯網不過是一種溝通工具,節省了交易的信任成本、時間成本、博弈成本而已,在伏牛堂里面使用微博、微信其實和在伏牛堂使用電燈、使用水龍頭沒有太大的區別,我們從小就用著這些東西長大,好用則用,不好用則拉倒。


    糾纏于一個沒有意義的偽概念,為了互聯網而互聯網,不過是大叔大媽恐懼被時代拋棄的一種表現罷了。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