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這個23歲不具姓名的包子鋪小老板。
我大概是有點神經病的,所以當我發現臉上出現很微小的淡淡的斑點而且用whoo珍白、白手套等全部無效的時候,當機立斷買了一張火車票奔赴北京,去掛了一個最好的專家號,幸運的是,這一段旅程,有巨大收獲。因為在這漫長的5個小時的火車上,我跟一位很健談的包子鋪老板坐到了一起。
他,23歲,愛笑,德州人,15歲初中沒畢業就去北京打工,做過車間車床工、鋁合金門窗安裝小工、會展小工(奧運會期間),后來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叫“山東大包子”的30平米的包子鋪,來青島的原因是要考察這邊市場,想開分店。
他給我算了一筆賬以后,我明白,這個年輕的沒文憑的男人,他每年的凈盈利應該是36萬,反觀我自己身邊的圈子,名校的博士至少有10個,在30歲的時候,年薪過10萬的很少。包括清華經濟系的一位跟我相識12年的我一直作為偶像跟標桿在敬仰的師兄,他的年薪應該絕沒有過15W!
他們大多數是一路讀上去的,一畢業就二十七八了,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高校講師,初始月薪是2000元甚至1600,工作三年后4000-5000,依地區不同稍有差異,總體跟當地公務員工資持平或略低。
現在說一點啟示:
學三天與練三年
這個人很有趣,之前他從沒學過做包子,但花錢找師傅學,也只學了3天。他不眠不休的學基本技巧和經營技巧。然后在家里悶著頭開始做了3個月包子,整了無數鍋,不停嘗試調制最好的味道的餡料……
他跟我說,學理論,3天就夠了。最關鍵還是自己領悟,自己做,這個,至少要3個月,甚至一輩子。
我延伸了一下他的觀點,那就是,道理,不必知道太多,知道一點即可。付出一倍的努力學習知識,需付出30倍或者更多的努力去實踐。
包子鋪與匠人心
首先,一定與勤奮有關。上帝保佑早上7點鐘就起來忙碌的人。不要嫉妒包子鋪老板居然一年賺個三四十萬這么不公平,有本事你也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全年無休,天天早上2點起來發面,早上5點半就賣完第一爐包子。
如果你做你的本行工作,有如此熱情,無論哪一行,必然有出息。
這個23歲的包子鋪老板,跟我說。他是如何做顧客分析、選址分析、客流人群分析、地域購買習慣分析、如何成功進行成本控制、建立員工激勵機制、他甚至跟我討論營銷模式拓展,跟當地幼兒園建立送飯聯系,預定送餐打折等促銷手段……
他一面坐火車,一面上網在找更漂亮更美味的包子的做法,跟我笑嘻嘻的說學嘛,就要研究嘛。要干一行愛一行的嘛……我很敬仰他!!!
工作性質原因,我認識好幾個上市公司的大BOSS。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學習能力極強,非常有腦子,極其精于為人處世。
不要說這沒什么,包子鋪多了去了,難道每家都年盈利40萬?
小人物的陽光普照
這個包子鋪老板真的,不要太會做人。不要太快樂,不要太熱情,不要太周到,不要太替人著想。我只不過是跟他同行了5個小時的陌生人,毫無利害關系,他都會笑瞇瞇照顧我很好,并將太多正能量傳遞給我,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是他的顧客、生意合作伙伴、房東……多幸福呢。
想起來今天看的一段俞敏洪的話。(我是新東方最早的那批學員之一,對校長感情深,所以每天一上班,都會搜搜看最近那批大牛有沒有驚悚言論接受再教育)。
他說他如何教導女兒,他認為家庭教育的頭等大事,就是人品教育!現在家庭教育有許多錯誤的標準,認為孩子考上班里前五名就是成功,進清華北大就是成功,進哈佛耶魯更加成功。
但并非如此,孩子成長有許多標準,人品是不是高潔,做事有沒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有沒有吃苦和勤奮的精神,有沒有抗挫折能力,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才是孩子一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只要他被人尊重,一輩子一定可以活的非常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