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港大碩士用理科生思維引入標準化流程

    港大碩士用理科生思維引入標準化流程
    餐飲老板內
    對談現場
    2015-04-20
    2.7萬

    《舌尖上的中國》刺激了國人挑剔的味蕾,也讓不少人嗅到了商機。看過《舌尖》的人都明白,真正的美食更多是祖傳或家傳秘方,尤其是地方特色小吃,千百年秘傳的經驗,給慕名而來的吃貨們奉獻了一頓又一頓饕餮盛宴。

    然而,本科畢業于華工、研究生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的宋奇卻用他理工科的思維,把廚房當作實驗室,通過精確地用料計算,在配料上引入量杯、油溫計、天平、量勺、秒表等實驗用品,讓原本靠廚師經驗做出的一碗重慶小面通過計算變得標準化,而宋奇的理想正是希望他的重慶小面店能夠像標準化的麥當勞一樣開遍廣州。


    獨特的想法


    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而不是在年輕時就能預見年老的樣子


    9月15日上傳至騰訊視頻的不到兩分鐘的《我從這里開始——遇見小面》微視頻截止目前已有2萬次的播放,這是宋奇自拍自導的一段視頻,從拍攝到剪輯制作完成,只花了幾天時間,“這得益于我讀書時做過拍攝和制作短片的兼職,再次拍短片讓我有種重操舊業的感覺。”


    每天清晨從睜眼開始,宋奇就沒停過,精力旺盛的他,在自己和合伙人開的兩家餐飲店里,大小事情都親力親為:廚房忙不過來,他搖身一變為廚師,流水線一樣配好一碗碗面;客人吃完面一起身,他又要幫服務員迅速清理餐桌,讓外面排隊的客人能夠坐下;城管過來,不讓其在店門外擺桌子,他還得世俗地笑臉相迎,給城管大哥遞煙拉家常……


    港科大碩士畢業的宋奇從沒想過,為了堅持自己開餐飲連鎖店的夢想,自己現在就一“小老板”。不過,種種落差和創業艱辛讓他越挫越勇,他的重慶小面店開業第一個月,就賣出了近8000碗面。



    從2012年7月開始創業到現在,宋奇發現他的夢想才剛剛起步,他給面店起名為“遇見小面”,也寓意著他們遇見了并正在實現著的夢想。


    宋奇出生于黑龍江一個書香世家,爸媽都是大學老師,他讀大學前也認為自己今后會從事和爸媽一樣穩定的工作。


    高考后,他考上了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廣州讀大學這幾年幾乎顛覆了前面18年的所有觀念想法,南北方在觀念意識上差別很大,在北方,大部分人 重學輕商 ,總是認為知識改變命運,讀大學就為了進體制內,而南方人明顯要現實很多,讀大學并非唯一出路,比較有商業意識和頭腦。


    我覺得人生就應該豐富多彩一些,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而不是進入體制內,年輕的時候就能看到自己年老的樣子。”


    這種不希望人生受太多限制的想法讓他在2008年本科畢業時放棄了保研的機會,選擇到香港科技大學攻讀機械與工程專業碩士。


    讀碩期間,由于港科大白天是本科生上課,研究生的課安排在晚上,就在其他同學白天都泡圖書館或實驗室的時間里,宋奇做了四份兼職,給兩個香港小學生當家教、幫學校出版與技術中心拍攝宣傳短片、幫教授做私人視頻。這四份兼職除了讓他賺到在香港讀研一年的生活費外,也讓他開闊了眼界,對香港社會有了更直觀認識。



    獨特的做法


    確定要在飲食業大展拳腳

    輾轉香港廣州兩地學習運營和選址


    宋奇2009年碩士畢業后留在香港工作,第一份工作是連鎖店IT系統解決方案方面的工作,與餐飲和零售企業打交道。


    “香港餐飲零售業的成熟與繁華讓我大開眼界,奠定了我日后選擇餐飲創業的基礎。”宋奇在工作中發現,“如果創業的話,在香港機會要少很多,因為發展太成熟了,不過正是因為各方面都很成熟,所以在香港特別適合學習,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


    每天西裝革履穿梭在高級寫字樓,拿著不錯的收入,這樣的生活并不是宋奇想要的,他要為自己打工。


    可當他把想法告訴家里人時,意料之中地遭到反對,宋奇很明白,求穩是父母對他的核心要求。不過宋奇依舊遵循著內心的想法,一步步為創業做準備。


    “創業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這個行業。當我確定了要在飲食業大展拳腳時,我就應聘進入香港麥當勞,在那里,我不但得到了世界第一餐飲品牌營運管理上的系統培訓,還負責香港地區最繁忙分店紅磡火車站店的運營管理,開始三班倒:早班凌晨三點起床;晚班凌晨三點回家;而且時常早晚班輪替。這樣的工作強度有時候讓我疲憊到想放棄,為了鼓勵自己,我在上下班路上聽beyond的勵志歌曲,不斷告訴自己要堅持。”


    宋奇說,運營和選址是連鎖餐飲業兩個極其重要的內容,懂得了餐飲的運營管理,他需要繼續鍛煉選址的本領。


    當身邊很多同學為了獲得“香港永久居民”而選擇在香港繼續奮斗的時候,宋奇卻回到廣州,加入了百勝餐飲集團,負責肯德基、必勝客餐廳的選址開發。


    “現在回頭看,香港餐飲百態模式的探究,麥當勞營運管理的歷練,百勝餐飲選址開發的實踐,都是為今天創業所做的鋪墊。”



    獨特的嘗試


    粵式茶餐廳開局不利

    轉戰東北水餃開始月盈利過萬


    既然決定創業,首先要有一個團隊。宋奇把他想開餐飲連鎖店的想法跟很多華工的同學都聊過,他希望能從校友中找到合伙人。


    “我把想法跟他們說的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覺得很好、很不錯,也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但最后真正愿意跟我一起實踐并付出行動的只有我的師弟蘇旭翔。”宋奇現在回想,認為創業最重要的一點是付諸行動,“其實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什么夢想,只有為了夢想的行動。”


    創業初期,啟動資金是個大問題。宋奇和蘇旭翔都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撐。當時,他們只是跟親戚朋友借了點錢,再加上家里給宋奇準備的50萬結婚和買房的錢,拼拼湊湊幾十萬就這樣開干了。


    2012年7月,宋奇和蘇旭翔的第一家餐廳在珠江新城開業,他們起初構想打造一家概念粵式茶餐廳。“我以前在麥當勞和肯德基工作,以為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實際上我只是這兩個偉大的企業鏈條上的一個小小螺絲釘,缺乏對全局的把握和掌控。


    我以為開一個餐廳很簡單,在網上找幾個過得去的廚師,會炒幾個拿手小菜就可以了。實際完全不是這樣。運營一個餐廳需要一個清晰的模式。


    你的核心技術是什么?利潤占比怎么樣?你主打的是特色餐飲還是快餐……這些都要慎重考慮。我們當初完全沒有考慮清楚這些,只在網上找了幾個3000多塊錢的廚師就匆匆忙忙開始了。”匆忙開始的結局完全可以想像。


    僅僅三個月,不算運營成本,他們每個月凈虧1萬元,這逼著他們去改變這個粵式快餐的模式。


    “不如開餃子店吧?”妻子的一句話忽然點醒了宋奇。“對啊!東北水餃聲名遠揚,是一種廣受歡迎的特色美食,同時又具備快餐的特質,品質容易標準化,作為東北人,做起家鄉的美食,我也自然更加得心應手。當晚與團隊商量到深夜,對轉型后各種可能遇到的困難都作出了設想,殊死一搏是我當時的想法。”


    產品換了,他們從人員到設備也整個換了一輪,就像重新開了一個店。2012年11月11日,餃子店開張了。而改變的結果是,他們第一個月就凈利潤一萬。“我們開始賺錢了!這證明,之前的選址沒有問題,人流是很旺的,模式找對了,我們就一定能賺到錢。”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