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影響一個人,感情卻可以做到”。當一個品牌與顧客有了情感連接,就能影響他的消費決策。
◎ 餐飲老板內參 孟蝶
黃饃饃、手工空心面、水盆羊肉……提起西貝,很多人都對這些產品耳熟能詳。而這背后其實就是內容營銷的成果。
截至目前,西貝有260多家門店,分布于全國40多個城市,共有23000多名員工。而西貝在線上各渠道,共有1200萬的締約用戶,為了與這1200萬用戶互動西貝組建了一個自媒體矩陣。??
2016年西貝開始招募“內容官”團隊,做內容營銷,時至今日已小有心得。7月19日,在由餐飲老板內參主辦的“中國餐飲創新大會(2018夏季峰會)”上,西貝副總裁楚學友分享了他們做內容營銷的5個底層邏輯。
輸
“內容營銷是日日不斷之功,關系取決于頻次而不是長度和深度。”
餐飲它叫日日不斷之功,這也是內容營銷要做的事情。因為對于餐飲來講它的接觸點很多,連接過程很長,消費頻次也很多。在高頻次的條件之下,只能每天一次一次去做互動,就像我們的顧客是一桌一桌拉過來的一樣。
跟西貝品牌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抖音號、今日頭條、大魚號等等官方號一樣,我個人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一直對外公開。隨時跟消費者互動、聊天。
2017年10月份,西貝把線上平臺的互動做統一管理,由總部的專門團隊負責。系統監測關注各大主流線上平臺,每10分鐘刷新一次,跟所有提到西貝的網友互動。也就由此做到了西貝線上互動的標準姿勢——“呼之即來”。在各大主流網絡平臺上只要有人提到西貝、@西貝,西貝的小編都會回復、互動。
高頻的緊密互動,讓很多得到回應的網友很驚喜。一個顧客手繪了西貝菜譜發到微博上,沒想到居然“炸”出了官博,10分鐘內與其互動轉發。
顧客每次進店,都是跟品牌的一次連接和互動。線上也一樣,當顧客發現我們時,我們就要跟他進行對話和互動。而且跟顧客互動,線上跟線下是同一個“戰場”。線上每次評論、私信、@都必回,每天回復100-200次。
輸
“沒有人想聽你公司和產品的那些事,他們只想知道他們想知道的。”
其實根本沒有人想聽我們的故事,每個人只想聽他們自己想聽的那句話,如果不從這個角度出發去想的話,我們還是廣告思維。
黃老漢的黃饃饃、張爺爺的手工掛面,讓西貝從借力《舌尖上的中國》里的美食,而了解到講述產品故事的重要性。
現在西貝自己講產品故事。西貝餐廳里有個正當紅的明星單品“沙棘汁”,來自于西貝采購經理武保林的一次臨時投宿。
2004年武保林在大西北找食材,晚上投宿在一家很小的店,跟老板和老板娘喝了一頓酒后成了朋友。后來武保林跟這家人去了老板娘的娘家參加婚禮。在這場婚禮上發現了沙棘汁這種飲料,然后帶到了西貝、做成了明星單品。
這樣真實又平凡的故事,就是西貝正在線上傳播的產品故事,簡單而動人。
而且,每一次傳播都是在重新定義這個世界,改變品牌的認知。就像黃饃饃和酸湯掛面,不只是花了一筆贊助費買來專利,背后其實做了很多工藝的改良。這個村莊和這個縣成為了國內做酸湯掛面工藝做得最好的。這些都是在改變大家對于餐飲和品牌的認識,對品牌行為的認識。
輸
“向這個時代的困境宣戰,亮出我們的品牌態度。”
在重大的社會議題上,我們要向這個時代的困境宣戰,我們要亮出我們的品牌態度。有的時候我們可能在線上會跟別人懟一下,會跟別人爭論一下、探討一下,這都是品牌的態度,有立場才有魅力。
西貝在線上發言和討論的話題不拘于餐飲,情感、民生、熱點都會說到。
去年下半年,北京相關部門疏解人口,很多餐廳被迫關門歇業,這些餐廳的廚師和服務員就無處可去了。西貝官博發帖招聘說:聽說北京周邊很多人需要工作,如果你感興趣可以來西貝,并且寫明了招聘需求、工資薪酬等信息。
這條微博有200多萬閱讀量,1600多萬轉發。餐飲企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服務社會,還在維護價值、傳遞價值。
輸
“所有的內容營銷,都要跟自己的品牌價值和企業的使命做連接。”
西貝的使命是創造喜悅人生。所以,所有的內容營銷都建立在實心誠意創造驚喜,讓顧客有極致的互動體驗,讓員工有幸福感的基礎上。
西貝華北財務中心的顧問名叫問靈芝,在西貝工作已經10年。他山村父母的家里每年都會收到一封信,是西貝企業文化部寄去的,附帶著還有一兩百塊錢。
村里的人知道了就問他,在什么企業工作?為什么會給你父母寄信、寄錢呢?后來,村里很多人請他介紹來西貝工作,他一個人影響了村里一批人、甚至是這個村莊的命運。
這也就是西貝的雇主品牌故事,“一件事、一伙人、一輩子做一件事”。
西貝的微信公眾號上,有個知識付費產品——“喜悅讀書會”,每周四晚上有線上課程。
內容有給寶貝的睡前故事、職場人的知識福利、吃貨們的美食食譜、家長的情商管理等等。知識付費也根據不同內容而有高低,1元學做“深夜好面”,5.9元訂閱“貝小姐有聲食譜”,365元就可以成為VIP會員,分享一年40本圖書、收看大咖直播課、參加線下閱讀活動。
這么做的好處是,和顧客產生連接、共同成長、形成共情。這些傳遞的同樣也是品牌的價值主張和使命。
輸
“我們沒有代言人,團隊每個人都是品牌和這個時代的代言人。”
我們有一個品牌人格的傳播矩陣,用品牌人格的群像跟大家互動,這背后不是一串數字,而是一個一個真實的人。
一個好的內容生產團隊,如果僅僅是自己做的專業,還算不上一個好團隊,還要制定機制促發顧客的主動分享和參與。
西貝內容團隊用活動機制,促發顧客主動分享他們的產品故事、情感故事。“#我與西貝的故事#”,這個話題現在累計已有150萬+的閱讀量。
西貝有個“品味電臺夜讀”,很多員工能參與進去,講自己的故事、講在西貝發生的故事,并在主要服務內部員工的微信公眾號上傳播。讓員工們聽一聽身邊的人和故事,就像跟家人朋友對話聊天,既貼心又容易產生歸屬感和團隊精神。
員工甚至會主動、自發成為“內容營銷大使”。西貝在抖音上出現最早的短視頻其實并不是官方主導的,而是員工自己錄了上傳的。也就是現在西貝在抖音上的兩個員工大使,“光哥”和“虎牙妹妹”,已經有23萬粉絲、119萬點贊。
光哥和虎牙妹妹不只是抖音紅人,更代表著企業人格形象,同時傳播西貝的企業理念和知識。比如評論區有人問“你們為什么不戴口罩?”,他們回答“我們有健康證、上崗前做清潔,而且做莜面魚魚可以熟制之后戴口罩的”。
了解了西貝做內容營銷的底層邏輯,那么下面內參君詳細拆解一個案例,來看看具體怎么落地。
★ 案例 ★
新品沒上市就被1600萬人惦記!西貝做了5步
上一款新菜,對于一家餐廳、一個品牌來說不算是大事。西貝,卻用這道新菜,在全網博取了1600萬+的關注量。
讓我們詳細拆解一下,它是怎么做到的?
? 第一步,研發。通過市調確定新品方向。
今年《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后,西貝在官方微信、微博上同時推出一個投票調查活動——“(舌尖3里)你覺得哪一道菜適合西貝?”這次投票吸引了150萬+閱讀、5萬多人參與投票,其中40%的參與者選擇了“水盆羊肉”。
可以說這款新菜是一次用戶驅動型的產品研發。
? 第二步,預熱。
之后,內容營銷團隊開始籌備這款新菜的話題互動。
微博發起“該不該讓傳統美食商業化?”的討論,獲得了100萬+的關注。
知乎上策劃“如何評價西貝借勢《舌尖上的中國》大做營銷”話題,得到37萬+關注。還登上了知乎熱榜,話題熱度創造了熱榜關注的歷史新高。
? 第三步,邀請試吃。
隨后,西貝通過線上在11個城市推出了“水盆羊肉”品鑒會邀請,這一輪品鑒試吃活動共獲得400萬+閱讀量。
? 第四步,廣而告之。
上市之前,西貝通過微信、微博、知乎、今日頭條、美團點評等傳播渠道,全面推送新品上市的所有傳播信息:
微信:關于西貝可能面臨無羊肉可賣的通知
微博:水盆羊肉銷量戰報、聽說在你們眼里我是這樣的西貝……
知乎:如何評價西貝水盆羊肉?羊肉花樣吃法?一個完整的菜品研發流程是怎樣的?什么食物吃完后會有幸福感……
今日頭條:《看餓了!這碗舌尖上的水盆羊肉,熬一鍋湯用了500斤草原羊》《西貝水盆羊肉的魔力,每天竟熱賣25000份!》……
大眾點評:全面更換頭圖、推薦菜、點評二樓視頻……
? 第五步,造勢。
“水盆羊肉”新品上市第一天,西貝官方微信、微博聯動,發布了水盆羊肉廣告片、工藝片,兩條視頻400萬+播放量。
這道菜從研發、試吃到上市首日,累計共獲得了1600萬+的全網關注量。
這就是內容營銷的力量,也是西貝設置“內容官”的原因(相關閱讀:發微博、玩知乎獲取700萬粉絲!解密餐飲業性價比最高的營銷方式)。
對內容營銷你有什么經驗或者疑惑,歡迎在留言區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