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已經記不清,西貝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一路到紅到現在的。
對于一個餐廳來說,紅極一時并不難,難的是長紅、常刷屏。西貝是如何做到的呢?
◎ 西貝亮相分眾電梯電視
西貝“又紅了”!
它靠什么頻頻刷屏?
近期,西貝再度走紅。
萬人參與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剛剛圓滿落下帷幕,緊接著,一大波分眾電梯廣告強勢來襲,“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的訴求直擊都市白領與精英的用餐痛點。
在激烈競爭的餐飲市場,消費者的注意力是稀缺的,西貝卻能常常成為消費者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西貝的爆紅不是偶然,從“好吃”戰略的落地,到億元搶灘分眾梯媒,每一次的創新都引領著行業的發展與變革,西貝品牌傳播之道值得行業思考。
內功:減菜單,能退菜
“好吃戰略”給西貝帶來了什么?
2014年,在品牌經營道路上不斷探索的西貝,領悟到“一切商業競爭都將回歸到常識”的真諦。
對于餐飲業而言,消費者的常識便是“好吃與否”。于是,西貝的創始人賈國龍提出“好吃戰略”,主張西貝推出的每一道菜都要做到“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 西貝餐飲創始人、董事長賈國龍
西貝過去的菜單上有上百種菜,食客們又是眾口難調,想要做到“道道都好吃”可不簡單。為了實現這一主張,西貝推出“少而精的菜單”,大刀闊斧搞“改革”:先是將原來菜單上的上百道菜砍到66道,后又精簡至45道。
砍菜品帶來的好處有很多:菜品減少自然能保證每道菜的品質,一名廚師可以只負責幾道菜,將菜品的標準化落地。
而且隨著菜品減少,食材也會相應減少,原先要采購上千款的食材現在只要幾百個,單品銷量上升后,食材采購的價格優勢也顯現出來。
◎ 西貝的產品策略是少而精
與“好吃戰略”相呼應,西貝還提出“不好吃免費退”。賈國龍非常看重“退菜”給顧客帶來的極致體驗,西貝設定了一個退換菜目標:2%的人能接觸到退換菜。
以2016年30億元的營收計算,有價值6000萬的菜被退回,投入的成本費用約為3000萬。賈國龍認為,正是這3000萬換得了顧客的極致體驗和信任。
“經營之圣”稻盛和夫曾說:“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要像鋒利的刀割破手指一樣被消費者感受到!”西貝免費退菜的制度帶給了消費者極致的體驗。
在“好吃戰略”的指引下,西貝力求把每一道菜都打造成爆款,并統一遵循一個原則:產品要符合品牌本身的定位。如近期走紅的內蒙古牛大骨、沙蔥油潑莜面、封缸肉等。
外力:登陸“線下第一流量入口”
讓“好吃戰略”深入人心
多數人只看到西貝的內功修煉無可挑剔,其實在外力的傳播上西貝也一直引領著行業方向。
如成功策劃了“莜面走進聯合國”和“中國非遺美食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借勢《舌尖上的中國》,簽約了做空心掛面的張爺爺和做饃饃的黃老漢。
除此之外,今年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與保留項目親嘴活動等均堪稱經典。
◎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
過往,餐飲品牌拉新的策略大多在線下門店進行促銷,抑或是在街區周邊戶外投放或發傳單,實力雄厚點的結合本地的交通廣播、城市頻道、報紙和新媒體。
但隨著消費者觸媒習慣的變化,觸達率的降低與盲視率的提高,回報效應正遞減,多數餐飲品牌入不敷出,瀕臨破產,核心原因仍然是無法在消費者心智中創建一個優勢認知,成為數一數二的品牌。
從國民消費行為特點來看,用餐高頻且喜新厭舊,餐飲品牌換新菜與做活動動作頻頻,與消費者溝通如何做到高效且高頻尤為關鍵。
尤其是對于全國連鎖型的餐飲品牌,品牌曝光的減弱意味著被消費者遺忘,哪怕有幾個網紅款引起口碑效應,也不能低估消費者對新口味新創意的期待。
作為中國正餐第一品牌的西貝在洞悉媒介趨勢與廣告效力層面,此次又領先一步,耗資億元與分眾梯媒強強聯合,看中的必然是分眾日均覆蓋3億城市中產人群,以及具有主動收視與引爆主流的稀缺價值。
◎ 在分眾梯屏時常能看到西貝的品牌展示
試想,每天億萬白領與精英上下班等電梯、饑腸轆轆之時,“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必然直擊用餐痛點,深得人心。
餐飲品牌如何找到自己的營銷主戰場?
進一步來看,西貝選擇分眾梯媒場景作為品牌傳播的主戰場,是值得稱道與效仿的。
其一,餐飲品牌陪伴式溝通符合餐飲品牌發展需要,利于拉動新客戶、維系老客戶;
其二,視頻化傳播更容易表現美食的誘惑力和文案的張力,對于傳遞新菜新活動效果更佳;
其三,場景化滲透能快速建立品牌認識優勢。多數白領金領最常見的用餐難題是不知“去哪吃、吃什么”,在目標人群需求最強烈但卻不知如何選擇的場景下,“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的西貝必然打入消費者心智,成為數一數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