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許留山清盤倒計時!港式甜品大敗退!

    許留山清盤倒計時!港式甜品大敗退!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5-21
    2.4萬

    總第 3507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蔡大柒



    最后的告別:

    深圳全關,只剩不到10家店


    許留山最后的告別,從5月開始。


    大眾點評上,杭州的門店只剩下3家,其余門店都顯示““歇業關閉”。


    5月16日,許留山位于南山深圳灣科技園的門店關閉,這是許留山在深圳的最后一家門店。


    圖源:南方都市報


    現在大陸地區只有不到10間店,北京、浙江、廣州等地都有一兩間店留存。


    內參君多次撥打了北京通州萬達店的電話,無人接聽。


    一則5月18日的點評,顯示門店仍在營業中,“店面不大,裝修有點舊了,墻皮也有些斑駁,許留山很少吃,但這次還蠻驚艷我的,水果新鮮不說,味道還蠻清新的。”


    得知門店關停,一位在廣州生活過的朋友感慨了一句,“天吶,許留山都沒了,在廣深待過的人都懂,最早只能在香港喝到。”


    早在2021年11月末,許留山就關閉了香港的最后一家門店。當時,香港的許留山因為門店欠租被告上法庭,深陷清盤令的風波。



    在去年瘋傳的倒閉風波后,許留山真正開始了清盤,不久后,記憶中的港式甜品店可能只剩下了滿記甜品。



    短暫的高光時刻

    與紛繁復雜的股份轉讓


    1960年開業的許留山,最早是賣涼茶和龜苓膏的,到1990年才推出鮮果甜品,92年推出的芒果西米露讓品牌開始起勢,并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快速開店,高光時在香港有42家分店。


    此時的許留山已經成為了香港文化的重要符號,“讓我們結伴探訪許留山,感情不必分你高班我低班”,Twins在《友誼第一》這樣唱著,也掀起了一波港式糖水的新風潮。


    2004年,許留山開始進軍內地市場,以上海和廣州為支點,向華東、華南兩地推進。同時,開始拓展國際市場,將店開進了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地。


    高光時刻,許留山的全球門店數達到了300家,門店收入接近了5億元。




    在進駐馬來西亞市場第三年,許留山家族的許炳城就把“許留山”全部股權賣給馬來西亞一家投資公司Navis Capital。


    在2015年,黃記煌母公司、煌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交易價5億港元全資收購了許留山。


    到2016年,開放加盟后,很多新供應商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經營慘淡,不少門店面臨著供應鏈暫停,壓制巨額流動資金等更大風險。


    在2019年8月份,肯德基、必勝客的母公司百勝中國宣布收購黃記煌,許留山仍留在煌天國際手里。


    雖然不像其他媒體傳言的三易其主,但頻繁的更換運營主體,必然會導致管理層的調整、戰略的中斷,還有業務方向的混亂。


    在16年開啟的加盟路線,本為了快速擴張,但門店增多,管理更不上,“失控”的狀況頻發發生,不少門店的品控出現了問題,品牌危機不斷。


    2017年,煌天國際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顯示,許留山的日均銷售額和翻臺率持續下滑。轉眼到了2020年3月13日,香港媒體就報道過許留山連續遭業主討租的消息,到7月份,已有債權人向法院申請清盤。


    此時的許留山已經走到了末路。


    許留山的微信平臺,最后一條推文為2020年的12月24日,主題為迎接2021年的雙旦優惠活動。還未迎來2021年,就已經“告別”了。



    新中式茶飲的沖擊

    港式甜品大敗退


    和許留山同時代的另一品牌——滿記甜品,只有不到200家門店,有60多家門店屬于暫停的狀態,處于負增長的狀態。



    2022年5月7日,滿記甜品與小滿茶田宣布戰略合并,新的掌舵者劉子正提到,“新滿記”將開設新的業態門店,旗艦店將定位為200平方米左右的中大型門店,今年(2022年)下半年將在北京和上海陸續開設”。


    但這樣的愿景不知被何種原因拖延,遲遲未能落地。


    在其判斷中,轉型的目標中是從傳統印象中的“糖水鋪子”,轉為模式更符合的新茶飲,也就是茶飲搭配甜品,甚至要加點歐包。


    這樣的轉型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港式甜品店單一的品類早已經沒有了競爭力,西米露、雙皮奶、榴蓮班戟等產品,早已經被新茶飲層出不窮的新產品取代。


    造訪許留山或是滿記甜品的動因,或許只剩下了情懷。


    如果沒有多次的股權變更和2016年突飛猛進式的“放加盟”,或許許留山會延續至今,和滿記甜品一樣在瘋狂地尋找新出路。


    但衰敗是必然的,因為2016年一股新勢能正開始醞釀,2016年,皇茶因商標被搶注更名為喜茶,奈雪的茶和樂樂茶也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相繼成立,新茶飲的時代即將到來。


    年輕人的注意力正被同頻的新茶飲品牌吸引,略顯“老氣”的港式甜品店客流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港式甜品的稀缺性也在被打破,7分甜的招牌產品就是杯裝的楊枝甘露,西米露正成為茶飲店最尋常的小料,港式甜品中頗以為傲的新鮮水果,也成為了眾多茶飲品牌的發力點。


    港式甜品的式微,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是自身產品創新的不足,二是更強勢的品類跨賽道的“搶奪”。


    “做餐飲沒有奇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僅要走不同類型的路,欣賞不同的風景,還要走更遠的路,看那些未曾預料的景致。”


    這是2017年,時任許留山行政總裁周志靈的觀點,此時他分管著許留山整體發展戰略,在國內一口氣開了5個中央廚房,可滿足600~700家門店的需求。


    當年的觀點,此時看頗有前瞻性,只是還未走出不同類型的路,許留山就大勢已去,清盤倒計時!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插圖|張勁影

    編輯 |權紫君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nctougao@watcn.cn

    205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