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3433 期
餐企老板內參 內參君 | 文
疫情3年,逆勢拓展200+門店
虎丫炒雞“小步快跑”成績亮眼
2020年1月初,新冠爆發前十天,第一家虎丫炒雞門店在鄭州開業。
市場反響熱烈,消費者反饋良好,試營業期間天天火爆排隊。
即便是疫情最嚴重的禁止堂食期,第一天恢復外賣單量就超出團隊預期,還有周邊居民扛著鍋來打包炒雞。
很快,以第一家門店海尚店為原點,虎丫炒雞接連進駐正弘城、大衛城、國貿360、熙地港、萬達等河南主流商場,成為被消費者青睞的“炒雞扛把子”。
實地到訪虎丫炒雞門店前,內參君在街頭隨機訪問了路人,提及虎丫,大部分表示,“鄭州知名度很高,不少購物中心都能看到他家店,門口經常排隊。”
疫情對餐飲業的沖擊有目共睹,但收縮大勢,也總有逆勢增長者。
三年來,虎丫炒雞當選了美團&大眾點評的“鄭州當紅餐廳”、美團人氣榜全年度地方菜“上榜餐廳”,是所在區域的長期大眾點評熱門榜榜單上第一第二。重要的是,疫情三年,虎丫門店逆勢增長,數量達到200+。
以河南為圓心出發,擴張步伐邁向山東、山西、陜西、江蘇、浙江、河北、東北等地,逐漸覆蓋、華北、西北、華東等核心區域市場。
強化“超期望”、品類品牌化、抓住年輕人
虎丫如何靠“三駕馬車”實現倍數增長
在開出第一家虎丫炒雞門店前,虎丫炒雞創始人王兵及其團隊,已經嘗試過酸菜魚、音樂餐廳和火鍋等餐飲項目。
王兵說:“初干餐飲,從感覺處處是藍海到越深入越敬畏,期間經歷坎坷,踩過不少坑,慢慢積累經驗,提升認知,才能洞察到炒雞品類品牌化的機會,創立虎丫炒雞品牌。”
炒雞作為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不需要市場教育。同時,雞肉食材消費基數大,供應鏈成熟穩定,適宜全國化發展,是個長坡厚雪的大賽道。
虎丫炒雞把傳統炒雞進行品類重做,通過多維度體驗升級把“國民菜”炒雞做成一家時髦、趣味且好吃的單品休閑連鎖餐廳。
>>強化“超越顧客期望的體驗”,提升炒雞“品類話語權”
虎丫炒雞在河南各大主流商圈和購物中心遍地開花之前,在鄭州市場,幾乎沒有一個炒雞和大盤雞品牌,能成為購物中心的座上賓,更別說成為其中的人氣明星。
虎丫炒雞一開始,就強調做“超越顧客期望的體驗”。從定位上做極致品價比(性價比+品質)和影響力。
在選址策略上,虎丫炒雞以150-200平商鋪為主打,優先選擇地標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體,其次是商圈成熟、周邊辦公樓和社區密集的街鋪。
選擇進商場開店,是從營收的角度上,最大限度拉高產品性價比。把商場當作一個年輕人匯聚的流量池,讓“在潮流地標吃炒雞”變成一種新時尚,實現在保證客戶基數和營收的同時,最大化的提升品牌勢能。
而進一步聚焦在商場餐飲區的綜合用餐體驗,虎丫炒雞也要做“商場品價比之王”。明檔現炒,帶著鍋氣的一大盤雞上桌,“量”、“味”、“質”與人均50元左右的價格形成沖擊感,給消費者呈現出“好吃不貴、有趣有味”的印象。
打破傳統炒雞店“老破小作坊”刻板印象,讓炒雞專門店成為新美食潮流坐標地。
>>品類的品牌化升級,重做炒雞品類
虎丫的品類品牌化之路,從門店形象、產品結構和品牌賣點突破。
重做炒雞品類,以“現炒雞+年輕IP”面向18-24歲為主的Z世代消費群體。把傳統炒雞從渠道、產品、形象上做出創新。
比如IP虎丫,是“齊劉海、雙丸子頭、紅飄帶、小金鎖”的虎丫頭,可愛、獨立有朝氣。天然自帶強傳播性,未來也可以做周邊文創和聯名。
而虎丫門店采用了唐風文化+現代時髦創意碰撞。大面積的宮墻紅裝點以耀眼金色,空間點綴古典中式燈籠高掛和霓虹發光字,帶來國風新審美,趣味又出片。
虎丫的產品結構,則在突出現炒價值的同時,給消費者更豐富的選擇。
招牌炒雞以谷飼雞大火現炒封汁,搭配秘制醬料辣椒出味,成為頭牌主打,也有現炸小酥肉、熱鹵豬手、老虎杠子饃等民間小吃,還有楊枝甘露、小吊梨湯、椰香豬豬凍等爽飲小點。
虎丫研發團隊考慮的是,未來想成為全國品牌,比起創新,口味接受度才是重中之重。“保留主味型做部分迭代,在涼菜、小吃、甜品等組合餐上做大創新。”
配合成熟的供應鏈和后臺,提高了門店運營效率,增加了翻臺率和復購率。
>>營銷抓住年輕人,利用活動和線上為商場店引流。
王兵說過,虎丫的IP形象起初設計交稿時不太滿意,但設計圖發來后團隊的年輕人很喜歡,他就采納了。
而抓住年輕消費群體的關鍵,一定在于視覺沖擊力。
比如借助年輕人喜歡的王者榮耀,把王者榮耀和“吃雞”文化結合,以門店為單位打友誼賽,送出豐富福利的同時,還在正弘城店頂樓搞“決戰中原之巔”總決賽,在小紅書、抖音和微博三大矩陣等渠道獲得高曝光率。
通過線上線下的品牌曝光,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不僅會員、社群、雙微一抖全運營,還與王者榮耀游戲等合作組織線上線下粉絲活動,讓品牌資產不斷擴張。
>>打市場:差異化門店、創新產品組合
大單品模式在特殊環境下,反而更容易在市場中出圈。
虎丫采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從1.0版本的測試門店,到2.0、2.5結合版本的國風門店,再到3.0版本的國風小酒館,逐漸摸索出多重形式共同存在的門店形式。
同時,在產品創新層面,虎丫也在持續推出新的底層口味及產品組合。比如最新上線的“炒雞菌團”、“臨沂口味炒雞”,“泰式檸檬辣口味”、“黑椒口味”等。
當喜茶和蜜雪冰城“黑化”成為社交網絡熱點,虎丫炒雞也有自己的“黑化套餐”,和年輕人的味蕾一起“開黑”,成為話題點和新人氣口味。
王兵表示,新場景融合、產品組合創新等各種嘗試都有很大風險,但“不進步就會倒退”,始終創造顧客需求,才能讓消費者認可。
抓住未來的千億炒雞市場
疫情出生的品牌進化要更充分。虎丫炒雞就是疫情期間發展起來的品牌。王兵說:“疫情三年,大家都很難,團隊也心存擔憂,想發展又害怕未知風險。我們是疫情靜默就修煉內功,疫情走了快速猛跑,就這樣團隊并肩作戰跑出了200家店。”
快速擴展開出50家直營店后,虎丫也逐步開放加盟。
不同于其他品牌的大干快上,虎丫顯得更謹慎。目前,鄭州大本營的全部門店都是直營。其他城市會以聯營合營部分加盟的形式,有選擇性的逐步開放。
放到整個品類來看,虎丫炒雞正處在一個快速崛起品類中的上升期。
一方面,在餐飲圈,雞是個當之無愧的“大明星”。
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華萊士以西式炸雞快餐“吃雞”,正新雞排門店數突破2萬+,老鄉雞突破1000家直營店規模,楊銘宇黃燜雞米飯遍布大街小巷,“紫燕百味雞”剛剛成功IPO,豉油雞、椰子雞、豬肚雞等更是熱門賽道。
另一方面,主打“單鍋現炒”的炒雞,也是個適配性強的大單品。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以“炒雞”、“大盤雞”為關鍵詞搜索,分別有27640和38678個結果,其中在營業狀態的加起來超4萬家,且炒雞品類近兩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這數萬家門店中,大多數是散落巷尾的個體戶小店,品類尚未形成絕對頭部品牌效應,疊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行業正進入快速洗牌期,不少小店在這場競爭中失去姓名。
虎丫炒雞看中了炒雞品類的普適性,更看中了大單品易復制易出圈的優勢。
大單品模式能夠第一時間為消費者提供直觀、明確的選擇權,更快搶占消費者心智;而穩定的供應鏈以及相對成熟的標準化操作,都使得大單品模式在特殊環境中表現更突出、更能抗住風險。
面向未來,對于如何保持品牌長久競爭力,王兵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只有不斷為消費者持續創造價值,品牌才能長久發展。當賽道和品類沒有問題的時候,拼的就是團隊或組織力。誰能夯實團隊實力,把企業內功修煉好,保證做出好產品的基礎上持續優化店型提升效率,誰就能率先完成品牌化和規模化。”
疫情三年,逆勢擴張200家門店,未來三年,虎丫的目標是千店規模。
對炒雞品類的未來發展,虎丫很有信心:“炒雞賽道水大魚大,對標烤魚、酸菜魚等品類,至少有千億市場規模,是未來休閑餐飲中的頭部品類之一,而虎丫也立志成為品類領導品牌。”
輪值主編|張心笛 視覺|張勁影
區域復蘇:
門店復蘇:
《5天開一店!單店日流水最高1.4萬!小店模型如何在疫情中取勝?》
品類復蘇:
《連開5店!連開1000㎡店!搶地搶人搶資源,餐飲再掀“抄底”潮?》
政策支持:
《獎勵200萬、豪擲億級消費券、帶頭下館子,政府想刺激餐飲復蘇了!》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拜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